文档介绍:中国国债规模若干重要观点述评
 阎坤徐佳蓉(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100836) 
一、国债规模衡量指标及对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评价 
国债有不同的内涵。 
通常来说,国债是指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1。广义地讲,国债是指政府实际负担的债务,除国家预算公布的债务外,还加上或有债务(或有债务是指国有银行系统中的坏帐,随着目前现收现付制逐渐取消而产生的椁退休金债务,国家担保的公共和非公共部门的国外借款,粮食收购和流通中积累的地损失)2。在众多学者分析与评价债务规俄模时,国债有时指内债,有时指外债,这倬些差异不影响他们提出基本一致的结论与蕹政策建议。但涉及到总的债务规模时,对祧形势的某些判断则有所不同。 
国债规戒模即内外债规模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历年六累计的债务总规模;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銮总规模;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荨总额。我国从1979年开始恢复发行公钣债,截止到1998年,累计公债发行亿枕元,1997年底公债余额为亿元,年度千公债发行额从1979年亿元增加到19缜98年的亿元,国债规模增加速度之快、
蟋幅度之大,使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分析和评价国债规模有不同的角度和指甍标。有学者认为,判断国债规模适度与否的主要指标有五项:一是债务依存度,即漪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额,它表睐明当年财政支出中多少是由债务收入支持蝾,指标越高,说明对债务的依赖性越大。嗡二是国债负担率,即国债余额/GDP,版表示国民经济的国债化程度,指标越高,坊表示国债对经济的干预越强,而财政收入腓相对不足。三是国债偿还率,即当年国债í到期付息额/GDP,指标越高,表示债篙务偿还越集中,国债期限结构不合理。四镩是财政分配率,即当年国债发行额/GD┘P,比率越高,表示财政通过发行国债集郦中的财力越大。五是国民应债率,既人均掷国债量/人均存款,指标越高,表示居民∞年收入中购买国债的比率越高,而其潜在孪购买力不足3。按照国际标准,前4项指鹜标的警戒线分别是20%、15%、6%薹、3%。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国债依存度立在1996年已达26%,超过国际警戒阢线;国债负担率1995年达到%,国债砼偿还率1994年为%,1995年为%看,财政分配率1991年超过警戒线,达萌到%,1995年末%。储蓄存款的应债谓比率1995年仅为%,但人均国债量占谛人均年收入比例较高。由此可见,对国债砻发行规模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是国债偿还暂率、国民应债率、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彀率,其中三项指标超标说明不能对继续扩搭大国债规模过于乐观。 
也有学者提出小这样几组相对指标,债务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国债负担率、居民应债力,其中国债偿债率指一年的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居民应债能力指国债余额/居民储兆蓄存款或其余额1。有学者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比较国债的增幅与财政悦收入的增幅,指出国债增幅超过财政收入增幅1倍以上,并在1985、1988盛、1990、1994四个年度出现跳跃式增长,说明国债增长与财政收入的增长苁没有密切关系,主要取决于政府需要和国麟债自身还本付息。二是分析国债依存度,闩有三个口径:内外债/国家财政支出,反诉映国债总规模;内债/财政支出,反映内悴债规模;内债/中央财政支出,反映发行髂主体的债务负担;从90年代起,我国国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