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2007-2020).doc

格式:doc   大小:375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2007-2020).doc

上传人:mugver83 2017/12/21 文件大小:3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2007-2020).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
课题委托单位: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课题主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课题参加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北省发展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
1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
前言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在罗清泉省长、周坚卫、李
春明两位副省长的直接过问与指导下进行的。2004 年7 月,武汉城市圈领导小
组办公室根据罗清泉省长的批示,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牵
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参加的联合课题组。
《规划》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由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武汉城市圈领
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规划》的集中调研工作从2005 年4 月中旬开始,至5 月底结束。2005 年
7 月1 日,省政府主要领导听取了课题组工作汇报,并对《规划》提出了具体要
求和希望。2005 年10 月初,课题组对各单位承担的《规划》初稿进行了认真的
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方案。2005 年11 月~12 月,城市圈办公室将修改后的《规
划》总报告第二稿分送城市圈9 市和30 多个省直有关部门征求意见。2006 年1~
2 月,课题组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并于3 月初再次将修改稿分送城
市圈9 市和20 多个省直有关部门进一步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于2006 年4 月
进行了第三次较大的修改。2006 年5 月15 日,在湖北省黄冈召开的“湖北省推
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扩大)会议”上,罗清泉省长、周坚卫常务
副省长、李春明副省长及省政府所属的30 多个厅、委、局负责同志和武汉城市
圈所属9 市市长,听取了课题组长所作的《规划》要点汇报。省领导对《规划》
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希望抓紧进一步完善和组织专家论证评审,及时报省政府常
务会议讨论。2006 年7 月29 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持,邀请由吴良镛院士、
吴传钧院士、邹德慈院士、叶大年院士及陆大道院士等15 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
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进行了评审,最终结论为:“《规
划》基础工作扎实,图文并茂,思路清晰,创新性强,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高水平规划研究成果。为武汉城市圈未来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
学依据。评审专家们一致通过评审。”
《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总体要求,突出产业
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市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并
通过整合、协调,以及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水土资源空间保障体系、空间管治和
2
配套区域政策加以实施。规划期限为2007~2020 年。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注意同《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相衔接;在规划方法
上,以“战略-目标-路径”分析为主,采用遥感与GIS 技术和多种数学模型,力
求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是一项专家与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集四
个单位20 多位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工作深度还不够,
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课题组
2007 年4 月15 日
3
目录
第一章发展背景条件与发展战略............................................................................................... 5
第一节战略地位................................................................................................................... 5
第二节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 6
第三节发展定位................................................................................................................... 8
第四节建设的基本原则....................................................................................................... 8
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