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1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郭书雄(山西省娄烦县人民医院 030300)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坏死。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血液白细胞增多、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发生于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时。多无明显诱因,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生,部分病人可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寒冷刺激等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时间多在发病后的短时间内。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219-01

心肌梗死发生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疼痛。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即突发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向左肩臂或其他处放射,但其程度较平素所发生的心绞痛明显加重,持续时间较长,多在半小时以上,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大汗、恐惧或有濒死感。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恶心、呕吐、肠胀气和上腹部胀痛,重症者可发生呃逆。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发热、心动过速(病人感心慌、心悸)。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1周左右,血化验有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疼痛时常有血压下降,但未必是休克,部分病人在疼痛缓解后收缩压仍低于80 mmHg,同时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昏厥者则为休克表现。

我科于2011 年1 月~2012 年2 月共救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7 例,其中治愈
12 例,好转3 例,转院2 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发病48 h内病情易变,病死率高,且心率、血压也不稳定,应尽早开始行心电和血压监测。一般心电、血压监测时间为3~5天,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和休克者则可根据病情监测时间相应延长。应注意观察神志、呼吸、出入量、出汗及末梢循环情况,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肌酶,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患者应在冠心病监护室里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第1 周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照料。避免不必要翻动,并限制亲友探望,防止情绪激动。第2 周,除低血压者,可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深呼吸,伸展四肢等轻微活动或被动运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第3~5周如病情稳定,可在床上坐起,可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对有并发症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

由于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心功能低下,心排出量减少,加上卧位,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所以要注意加强饮食护理,给予患者低脂,低胆固醇,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软食,少食多餐,避免饱食及不食用有刺激性的辛辣食物,以减少便秘与腹胀,一般发病第1~2d应给予流质饮食,以后随病情逐渐好转,改为半流质饮食,以防增加心脏负担。并鼓励病人每天适当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含纤维丰富的食品。

吸氧给予每分钟2~4L流量的氧气经鼻导管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情况,减轻心绞痛及避免栓塞面积的扩大,鼻导管给氧时,以多孔为佳,使氧流量均匀,为2~3L/min维持。病情稳定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