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章全球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
海洋破坏
酸雨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覆盖面大,对全球产生普遍重大影响的问题:
如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酸雨等。
这些问题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和联合国的高度重视。
一. 气候变化
1992,6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温室气体
CO2, CH4, N2O, 氟利昂及其替代物,SF6, O3, 颗粒物
热带森林和温带植被的破坏。
温室效应
CO2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由于近地面大气中CO2增加,加大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使入射能量和散逸能量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温室效应”。
据大量的监测统计结果:
1880年(工业革命之前)大气中的CO2含量只有284PPm。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CO2大量增加,1990年大气中CO2增加到354PPm,
2000年大气中CO2浓度可能增至379PPm,
到2050年可增加到415—480PPm。
人体健康
水资源
森林
沿海地区
生物物种
农业生产
过去100年,~;海平面10~25cm
联合国组织气候变化委员会()在2001年1月的报
告中估计,1990-- ℃
二. 臭氧层破坏
1. 臭氧层: 短波紫外线生命保护伞。臭氧层对紫外线的总吸收率为70—90%
2. 臭氧层破坏:1985,Farmen, 南极,总浓度下降30%
到1994年,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对臭氧层破坏的观测研究表明,×107Km2(二千四百万平方公里)。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20×108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
同南极一样,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在变得稀薄,
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
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
3.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氟利昂(氟氯碳)、哈龙(含溴)、氮氧化物
扩散到平流层的氟里昂(CFCS)在紫外线照射下,光解释放出氯原子,继而与O3发生链式反应产生O2,造成O3大量消耗。
4. 臭氧层破坏的后果
人体健康,使晒斑、角膜炎、皮肤癌、免疫系统等疾病增加。据UNEP1986年报道,若臭氧总量减少1%,皮肤癌变率将增加4%,扁平细胞癌变率增加6%,—%。
为保护臭氧层,1985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动下,形成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8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会议上,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9年通过了《保护臭氧层赫尔辛基宣言》
中国于1992年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
各国已制定并实施CFCS替代物的计划,已于2000年前基本取消了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和使用。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目前CFCS替代物对臭氧层破坏已降到CFCS的1/10,但仍属温室气体,所以研究工作仍需持续进行。
三. 生物多样性锐减
1992,《生物多样性公约》
1.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
1)生物多样性: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2)生物资源:物种资源是农、林、牧、副、渔业各业经营的主要对象,它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物质,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众多野生物种的利用价值将不断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