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住院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朱红平(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002)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病人临床心理特点,更好的对病人进行护理。方法分析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增强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精神承受力。结果使病人尽快适应角色转换,适应住院环境,配合治疗。结论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保持良好心态,对病人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护理专业对象是人,人具有感情、知觉、语言、思想和意识,因此掌握不同的年龄、不同病情患者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并能反馈给患者和家属是心理护理的基本内容,是评价医护服务的主要方面,也是医护素质的基本要求。所以应准确掌握病人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入院初期的心理护理
、语言让病人感受到他们是被关注的。护理工作中护士的一言一行对病人的心理状态都有一定影响。护士语言要真实、得体,态度要真诚、和蔼,仪表要端庄,技术要熟练。良好的医德会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良好感受,从而产生信赖、安全感,使病人身心处于检查、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
,使患者感到焦虑、恐惧、不安。因此,要提供给病人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病室环境。患者进入病房,接诊护士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入院宣教,向病人介绍责任医生、责任护士、病区主任、病区护士长。介绍病房环境,如:卫生间、水房、食堂、超市、呼叫器的使用方法、物品保管等。积极帮助病人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减少病人因环境陌生而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的心理。
激所引起的不安的情绪状态。躯体部分残缺或功能丧失、手术、突发危、急、重症性疾病均可引起恐惧。是病人对各种健康问题、情况或矛盾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护士应通过一些措施帮助病人找出合适的应对方式,以达到心理平衡。因此我们根据患者的病情、性别、职业、文化层次及年龄特点,由责任护士配合主管医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讲解,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介绍与其病症相同的患者与其交流,消除恐惧心理。在病人受到各种刺激时,护士尽量与病人在一起,直到恐惧消失。可能时由家属守护身旁。在病人情绪有所好转时,指导病人控制恐惧的方法,利用某些活动,分散恐惧的强度。如:听音乐、呼吸练习、读书等,对症进行各种治疗。手术前作好指导工作,减轻恐惧和消除不良反应,使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和手术,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治疗中病人心理护理
。慢性病病人因住院时间长,病情有反复,思想上十分焦虑,对治疗和预后抱怀疑和悲观的态度。手术病人,术前思想顾虑多,怕手术效果不理想,术后引起并发症或残废,陷于焦虑、消极的情绪中。护士要善于仔细地观察、分析与掌握病人的身心变化,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安慰和稳定病人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增加其安全感,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转归的担忧,均有了解自身治疗情况的需求。患者最关心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