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孤独症认知训练.ppt

格式:ppt   大小:514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孤独症认知训练.ppt

上传人:luyinyzha 2018/1/2 文件大小:5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孤独症认知训练.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孤独症儿童认知训练
认知能力的定义
认知能力是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包括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3种认知能力:
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
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
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3—5岁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应以认知发育规律为依据选择训练内容,借助图形、数字、符号及文字等训练材料,培养与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多项认知能力。
一、孤独症认知理论
1、心理理论缺陷理论
2、执行功能障碍理论
3、弱中枢性统和理论
(1)心理理论缺陷理论
TOM能力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意图、感觉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解释和预测的能力,它是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的基础,对人类个体的正常生活交往十分重要。
TOM能力的缺失-----解释孤独症患儿的社交障碍(如被动交往、不会撒谎、固执、移情能力差等。)
(2)执行功能障碍理论
个体在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以灵活、优化的方式控制多种认知加工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如计划、抑制、控制、注意)
执行功能障碍假说-----解释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如反复的开关门、保持抽屉关闭,重复的做某个动作。)
(3)弱中枢性统和理论
中央统合性指使前后联系的信息组合成一幅大的图画,而忽略细节。
孤独症是一种以信息加工不完善为特征的认知障碍,特别是无法依据上下文信息构建含义。弱中枢性统和理论-----解释交流障碍、智力结构的不平衡。(如孤独症儿童认识很多汉字,却不能理解由汉字组成的句子或故事。)
3、认知水平:70%患儿智力落后,有些儿童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较强能力。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在机械记忆方面。
4、认知时间:孤独症儿童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事会长时间的不转移注意力,但对家长或老师要求他们学习的东西则较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尤其一些抽象的属性根本无法理解。
三、孤独症儿童认知训练
1、发展感知能力-----促进认知能力发展的首要环节,包括视觉认知(辨别颜色)、听觉认知(辨别声音)、触觉认知(感受冷热),主要增进感知觉的反应能力,扩大感知觉的范围,记住感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