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第一节会计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一种对会计活动进行时、空、量限定的理论,是会计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亦称会计的前提,指一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毋需证明便为人们所接受是从事会计工作、研究会计问题的前提条件。目前为国际会计界普遍认可的基本假设有四个,即会计主体(Entity)假设、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假设、会计分期(Accounting Period)假设和货币计量(ary Measurement)假设。
会计假设的含义
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
由于这些假定都是以合理推断或人为的规定而做出的,所以也称为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活动。即会计核算是反映一个特定企业的经济业务,只记本主体的账。
会计主体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是同一概念。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全部会计原则的基础。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进行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因破产、清算、解散等而不复存在。
持续经营假设就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等,在此前提下选择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相对等距的会计期间。
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从而满足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需要。
会计分期假设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我国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配比等原则。
四、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
若企业的经济业务有两种以上的货币计量,应选用一种作为基准,称为记账本位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称为外币。
我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也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当我们在确定货币计量假设时,必须同时确立币值稳定假设。
会计假设虽然是人为确定的,但完全是出于客观的需要,有充分的客观必然性。否则,会计核算工作就无法进行。
以上四项假设缺一不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共同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也是确定会计原则的基础。
补充:四项基本假设的外延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作出的合乎情理的推断和假定,会计假设本质上是一种理想化、标准化的会计环境。但是,假设毕竟与经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假设成立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假设与现实的脱节应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当现实发生变化而使假设远离会计的经济环境时,假设就必须作出相应的修正和补充,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良性”运作。
随着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新的场所,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组织如:虚拟企业Virtual Corporation并开创了一些新的经营方式如电子商务E-Business。这些都冲破了企业之间的空间和时间间隔,扩展了企业的内涵和外延。也对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财务会计突破了传统时空的束缚,从而对会计理论带来巨大的冲击。
1、会计主体有待突破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知识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强,“网络公司、虚拟企业”大量出现,使会计主体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实体企业”,而且涵盖“网上实体”。由于虚拟的媒体空间中,主体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迅速分合,从而导致外延不断变化,结构和功能极不稳定。会计主体概念扩展,呈多元化。
首先,“网络经济”的兴起,使会计主体越来越难以把握。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得知识、信息的扩散和应用大大加快,交易、决策瞬间完成,电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通过互联网形成了所谓的“网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