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6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1/3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作者姓名:张秀萍
 
工作单位:滦县第四中学
 
通讯地址:滦县第四中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1318083440@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等腰三角形
执教者
张秀萍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第一节《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以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它是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本节课就是要利用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明这些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本节课是研究等边三角形的基础,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并不陌生,八年级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的能力较强,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概括等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实践操作、自主探索、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设置问题到自己到手探究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三线合一的应用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遵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原则,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基本要求,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并讨论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的性质。针对新知应用,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边进行折叠重合的操作,一边进行阅读讨论,通过看、想、议、练等活动,自己“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注入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分钟
(一)回顾与思考:
1、课件出示人字型屋顶的图象,提问:(1)、屋顶设计成了哪种几何图形?(2)、它有什么特征?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哪一条?
2、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再提问引入课题:等腰三角形还有其他的特殊性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观察并回答。
由日常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引出课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8分钟
6分钟
(二)观察与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片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