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doc

格式:doc   大小:23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doc

上传人:bjy0415 2018/1/11 文件大小:2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进军大洋的号角——“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评析
2010-12-24 15:57:17
归档在 军情观察 | 浏览 125177 次 | 评论 3 条
 
对于中国深潜器的成功试潜,西方国际观察家更关注的是“蛟龙”号深潜器蕴藏的军事潜力。
 
进军大洋的号角——“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评析
(美)米切尔·蔡司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副教授/杨晓波编译
本文为《现代舰船-军事广角》独家授权凤凰新媒体军事频道稿件
  2010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部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宣布,中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7月13日成功完成了试验性深潜,到达了南海海平面下3759米的深度。试验中,试潜航员在洋底拍摄了照片和录像,收集了海洋生物样本,并利用深潜器的机械臂将一面中国国旗插在海床上。“蛟龙”号的亮相,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了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并立即引起世界的关注。中国媒体在报道中也反复提及,中国加入了仅由美、日、法、俄等国构成的深海探索俱乐部,高级科技官员也欢呼此次试验的非凡意义,宣称
“蛟龙”号的成功试潜标志着中国深潜装备技术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中国官方的媒体和众多专家评论者亦在不同场合赞扬“蛟龙”号的重要意义,并将其在研发过程中克服的技术挑战与中国的载人航天及早些年的核计划相提并论,如中国海事研究所的学者宣称,“深海探测技术被认为是与航天与核技术同等重要的高端技术领域,我们有必要为国家在这一领域取得的进展而感到自豪”。除了强调“蛟龙”号的成功所体现出的中国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成就外,中国官方和媒体的报道也大力渲染它在深海探索与海洋资源开发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国际媒体的报道及评论除了引述上述内容外,也提及中国媒体显然忽略了的深海开发项目潜在的军事用途,这为关注中国海权扩张的战略学者提出了新的话题:中国新开发的“蛟龙”号深潜器性能到底如何;中国深海开发项目过去几十年及未来的发展状况如何;中国的深海开发技术未来将如何发展;其战略意义何在。
中国深潜开发的项目背景
中国正式开发面向大洋的各类海洋技术是在八年前,“蛟龙”号深潜器正是这一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蛟龙”号的成功开发,中国在该领域已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深潜器开发方面,中国是在2002年立项,用了大约六年时间完成了深潜器的设计、制造以及其他后勤支援设备的开发与改造。据中国国内一篇报道称,为了推进中国深海开发技术的发展,中国科技部将“蛟龙”号开发项目列入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即著名的“863计划”),以便其能获得充足的资金和科技支持,“蛟龙”号将为中国开展洋底矿产资源调查开发、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发展其他深海探索和深海活动技术提供重要的物质平台。
    主要负责“蛟龙”号项目设计与制造的部门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又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02研究所。分布于全国的100多家企业也大多参与了“蛟龙”号深潜器及其母船的开发。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官方网站在对“蛟龙”号项目的简介中称,该机构负责全面协调项目开发事宜,并主要负责其中10~12个关键子系统的开发,以及最后的组装及整合。
    一些美国媒体在报道“蛟龙”号的成功试潜时,也突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快速进步,认为中国已有能力进入传统上由外国所把持的高端技术领域,但同时也提到了中国在高技术装备研发、制造方面存在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