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保康县万亩杜鹃保护与利用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
杜鹃是举世公认的高山花卉和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有“花中西施”之美誉,极具观赏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原生杜鹃花602种,%,为世界第一杜鹃花资源大国。杜鹃又名映山红,系杜鹃花科杜鹃属的常绿、半常绿或落叶的灌木、亚乔木。
我县高低山的混交林中都有杜鹃的分布,面积约70-80万亩,株数在300万株左右。高山以杜鹃、粉白杜鹃为主,可经常看到杜鹃纯林,亦有以它为主体的高山常绿阔叶林型的块状分布。海拔800米以下的杜鹃花多以映山红、满山红为主,常生长在栎林下或与多种灌木混生,每年4—5月花开,景色宜人。在全县所有乡镇中,以歇马镇分布最多,面积最广,品种最多。仅歇马镇合作、莫家垭村一带,有一个原生云锦杜鹃群落。该群落具有连片面积大、株数多、树龄结构复杂、品种齐全等特点。据估计,该群落面积有1万亩左右,总株数90多万株,大小树丛生,有白、粉、粉红三个品种。
2008年4月24日17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整点新闻播发了《保康县发现万亩连片野生云锦杜鹃》的新闻,这是继保康发现大面积野生蜡梅、野生牡丹、红豆杉、野生紫薇资源之后的又一野生植物群落、自然奇观,受到中央、省、市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保护现有资源的需要。近几年,由于人类的活动或干扰,杜鹃花的分布区逐步缩小。随着杜鹃在园林绿化中的广泛应用,导致采挖现象日益严重。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管护,杂草丛生、荆棘遍布,林相破碎,树种之间争光、争肥现象突出,急需进行抚育管理。
二是引导群众致富的需要。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抚育管理,给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项目建设将带动当地群众参与到杜鹃苗木繁育中来,能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三是打造山花名城的需要。根据保康县委、县政府提出按照建设国家4A级景区的要求,打造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山花名城”。在城区建起百亩牡丹园、千亩蜡梅岭、万亩杜鹃山和中华紫薇林四个名花专类园。
四是促进苗木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县丰富的杜鹃资源优势要积极转化为资产优势,将产品转化为商品,加大苗木繁育力度,形成苗木产、供、销体系,带动全县特色苗木的健康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有丰富的种质资源。我县杜鹃面积之大,花色之多,是大自然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价值大,为苗木繁育开发提供了优良的种质资源库。
二是有便利的基础条件。该地水源充足,有蓄水池三座。交通便利,道路路面均已硬化,距歇马镇15公里,离省道白茨路3公里。家家通电,处处通手机信号。
三是有强大的技术保证。我局现有林业技术人员23人,其中工程师16人,助理工程师7人。均有过硬的实践经验,能够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加大对歇马镇杜鹃花的保护,可以为我县的旅游经济和生态建设服务,增加新的景点,延长游客在我县停留时间。同时,杜鹃苗木市场前景广阔,从全国来看,杜鹃已在园林建筑中大量应用,尤其是盆栽,已成为市场新宠。从县内来看,正值打造山花名城之时,需求量巨大。同时,由于杜鹃树木具有质地细腻、坚韧的特性,可开发制作碗、筷、盆、钵、烟斗、根雕等日用品和工艺品,能够丰富我县的旅游产品。
三、建设规模与内容
(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