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4
文档名称: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50KB   页数:8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芝士酒是力量 2024/5/6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是由【芝士酒是力量】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3篇)《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一、研读3—5段并归纳第一大部分内容。二、研读6、7段。三、讲清“寓情于议”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检查巩固情况:⑴1、检查背诵1、2段。⑵2、这两段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二、研读3—5段。1指导朗读3—5段,要求有层次感。2补充如下解释:是以:因此,“以是”的倒装。痛恨:痛心,遗憾,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所以:表原因连词,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计日而待:时间不长,屈指可数。良实: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良诚实之人。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阙:通“缺”,缺点。3结合解释,弄清语意,思考3、4、5各段意思。4分析并讨论:“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⑴这句话是诸葛亮希望后主刘禅干什么?⑵这样做有什么重大意义?⒌这三小节又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亲贤远佞)三、小结第一部分。四、研读第二部分。1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层次感。2补充如下解释:躬耕,亲自耕种。躬,身体,此处是名词作状语。闻达:声名远扬。庶竭:希望竭尽。庶,读shù,连词,表希望。驱驰:本义是策马前进,此处引申为奔走效劳。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托付,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托付的事情。尔来:从那时到现在。3翻译6、7段(以叙事为主,可直译)4思考,回答问题:两段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学生扣课文中句子回答)5归纳大意:借分析句子含义,讲“寓情于叙”。6背诵第二部分。五、布置作业。⒈课后默写3-7段内容。⒉完成“辨析·比较”题三、四。⒊预****第三部分。《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2一、,自叙生平,表达感恩图报之情。思考: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你看出来了吗?明确:这样写,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忱,21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人情人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受命'以来的耿耿忠心,提出要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这一段是向刘禅表明报国的决心。诸葛亮对刘备想报知遇之恩。刘备既死,他又受刘备之托辅佐刘禅。诸葛亮一生奋斗的目标是兴复汉室,所以他在平定了南方(也就是后方)以后,要求领兵北征。这就是他报答刘备的具体行动。他又担心出师以后刘禅无人辅佐,所以一方面贤臣;一方面始终在激励刘禅,要他依*贤臣。。(1)为坚定刘禅支持北伐,完成父业的志向,诸葛亮率先立下军令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表现了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2)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在即将"远离'之际,仍不放心,于是从对自己、对群臣、对后主三方面提出要求,由己及人,情词恳切,真是语重心长。(3)这一段起到总览全篇的作用,把进谏与出师两部分内容合拢在一起。至此全文主旨已清楚:修明内政,北定中原。: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二、再读课文,: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4)小结。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三、重读《出师表》与《隆中对》,试比较两文的异同点四、。"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3教学设想本文以议论为主,教学时应着重分析本文的议论内容和表达上的条理性。文中诸葛亮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流露出他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教学时应就说明这些记叙、议论和抒情所起的作用。前面已学过《隆中对》,学生对三国形势和诸葛亮的为人,以及他和刘备的关系已经有所了解,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旧知识。把《隆中对》和联系起来读,既可以从旧课文中得到启发,便于阅读新课文,又可以用新课文中的内容来加深对已经读过的旧课文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对联导入新课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二、简要复述《隆中对》一文的内容,。。。三、解题,,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的时代背景:这篇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政。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本文是上表陈说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全文以议论为主。又因诸葛亮对刘备有知遇之恩,要报恩于刘禅,他真诚地辅佐刘禅,希望刘禅能够支持自己,共同完成刘备生前没有完成的事业。所以文中又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在议论和叙述中,流露着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情实感。四、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疲弊(bì)陛下(bì)恢弘(hóng)驽钝(núdùn)裨补阙(bìquē)行阵和睦(háng)夙夜忧叹(sù)崩殂(cú)妄自菲薄(fěi)陟罚臧否(zhìpǐ)以彰其咎(jiù):(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单音词古今异义的更多:先、崩、弊、诚、义、否(pǐ)、遗(wèi)、愚、阙、雅等。应当注意加以分辨。五、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六、,提出具体建议。(1)指出当时形势的危急。文章起始并不先说出师的事,也不急于提出建议,而是先从分析天下大势人笔,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汉最为弱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2)指出其有利条件。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3)提出具体建议。①“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4)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明确:意在激发刘禅竟父之志和启示他效先帝用人之明。,执法必须严明公允,“宫中”“府中”不应异法。(1)指出要赏罚公正,内外一体。(2)指出要法纪严明。、4段从任人方面建议,主要为贤人。(1)第3段,宫中(内):人物:郭攸之、费讳、董允等。特点: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作用: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预计效果: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2)第4段,府中(外):人物:将军向宠。特点:性行淑均,晓畅军事。作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预计效果: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劝谏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