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2022年太原理工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pdf

格式:pdf   大小:1,053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太原理工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7 文件大小:1.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太原理工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年太原理工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年太原理工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年太原理工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实践的主体是()、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方法的是()、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共产主义者同盟”、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对外交往职能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多项选择题:..16、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辨析题21、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经济决定论。22、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3、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四、简答题24、如何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25、试述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26、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27、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划分依据及其意义。(浙江工商2017年研;四川师大28、如何评价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9、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五、论述题30、论述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内涵、区别及其价值。:..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B4、A5、B6、C7、B8、A9、A10、A11、B12、A13、D14、C15、D二、多项选择题16、ABD17、BC:..ABCD19、ACD20、ABCD三、辨析题21、答:该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等。经济基础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但经济基础并非单单仅指经济这一因素,而是多种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发展除了经济决定外,还包括其他因素的综合合力而成。(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而不是仅仅指经济。(3)把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决定论画等号实际上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把历史简单的看成一个仅仅由经济因素起作用的过程,否认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否认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割裂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22、答:该观点正确。人区别于动物、社会区别于自然的本质特征如语言、意识、社会性等都是在劳动过程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具体分析如下:(1)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社会历史仓U造过程和历史创造者的关键。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2)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这集中表现在“劳动创造了人”这个科学论断上。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并全面论述了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①劳动推动着原始人手脚分工、直立行走,感官也逐渐分化和发达。②在劳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了语言。③在劳动和语言的双重动力推动下,猿脑变***脑。④在劳动基础上人的认识能力逐步提高,形成和发展了人的抽象思维能力。⑤在劳动中,原始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形成了人类社会。23、答:此观点错误。资本按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是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是可变资本。但就价值周转方式来讲,这部分资本也同投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一样,属于流动资本。不能混淆这两种不同划分方法,把流动资本看做是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四、简答题24、答: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人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所以,,但是还不深刻,这是其局限性所在,因而也是它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因所在。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答: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1)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具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己经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是不可避免的。(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因此,可以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6、答: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是指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与二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己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有以下几点:(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作出自我调节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其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仍然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的本质属性。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无止境地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其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仍然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的本质属性。(3)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堅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论断的科学性,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助于我们在深刻洞察资本主义本质的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含义①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②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由于这一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称为可变资本。(2)区分依据/划分依据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包括企业全部生产资料,可变资本的实物形式是劳动力;而固定资本的实物形式只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资料,流动资本的实物形式既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对象,也包括劳动力。固定资本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可变资本是流动资本的一部分。(3)区分意义①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②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因此,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不应拿剰余价值同全部资本相比,而只能同可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就是剩余价值率。③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等理论奠定了基础。28、答: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科学地说明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中,杰出人物是历史人物中对推动历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或起到重要作用的人。(1)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往往是由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首先发现或提出来的。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一般人强烈。②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特别是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面的需要,对历史发展也会起到某种甚至是重大的促进作用。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④杰出历史人物也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①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时代的特征和历史局限性。②阶级社会中的历史人物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特定阶级关系的制约,要反映或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愿望。③根据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历史特征和阶级特点,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29、答:(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有机统一构成的。具体来看: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去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通过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和一分为二的方法,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作了系统分析和阐发,因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③科学社会主义直接体现了无产阶级利益和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髓和主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规律时,既批判了那种企图凭借法律来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所谓“法学家社会主义”,又充分估量了摧毁剥削阶级法制、建立无产阶级法制对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重大作用,从而把法律问题同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条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④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作为独立的学科,自成体系,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唯物史观的许多重要范畴和一些基本理论,都要借助于经济学的研究和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既以社会历史规律的科学揭示为基础,:..论支柱。从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看,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变成了改造世界的哲学,也使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得到了提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都是从不同侧面概括和分析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伟大作用和历史使命,这种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逻辑联系,是与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历史联系相一致的,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政治与文化各领域之间的辩证关系。(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主要是批判并超越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①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马克思不仅继承辩证法思想这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而且发展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相互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认为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马克思批判和发展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和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英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利益16的理论体系。它反对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以生产领域为研究对象,试图阐明资本与经济的内在联系。③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是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这三位思想家具有同资本主义旧制度决裂的理论勇气,具有为新世界的到来而努力奋斗的善良愿望。马克思继承并超越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新社会的思想。:..五、论述题30、答:(1)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内涵①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三个阶段,釆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②资本的周转是资本在运动中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过程。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一定,则资本周转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影响资本周转快慢关键的因素有资本周转的时间和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③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指产业资本的运动,二者都是资本流通运动的形式,都包含着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2)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区别①考察二者的角度不同。资本循环主要是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描述资本运动,而资本周转则主要是从价值的角度来描述资本运动。②考察二者的目的不同。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的一次循环运动,着重考察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说明剩余价值如何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生产出来,并揭示资本正常循环所需具备的条件;而资本周转是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着重考察资本运动的速度,揭示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3)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价值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有重要指导意义。①指导认识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资本循环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资本运动的连续性。为了资本循环连续进行,单个产业资本必须按照再生产客观要求的一定比例,将产业资本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兰种职能形式,保持它们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这一理论撇开它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对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循环也是适用的,只有认识和运用这一原理,保持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循环运动的连续性,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②指导认识加速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周转的意义。资本周转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加快资本周转的速度。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能节约预付资本量、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意义重大。这一理论撇开它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对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周转也是适用的。它对指导社会主义企业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加企业盈利,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