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韩历史服装服饰比较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韩历史服装服饰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朱老师 2024/5/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韩历史服装服饰比较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韩历史服装服饰比较研究 】是由【朱老师】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韩历史服装服饰比较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韩历史服装服饰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朝鲜半岛传统服饰韩服具有鲜明、浓重的民族特色,是东方服饰系的重要分支。近些年,随着“韩流热〞的兴起,人们对韩服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作者在分析韩服特色和历史沿革的根底上,对中韩历史服装服饰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当代服装设计行业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韩服中韩历史服装服饰比较研究服饰文化交流 一、韩服概述 韩服,亦名朝鲜服,是对朝鲜半岛民族传统服饰的一种简称,成型自李氏朝鲜时代,并演变至今。韩服中的典型样式,在李氏朝鲜时期均已出现。 韩服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线条兼具直线与曲线之美,其中以女士韩服最具代表性。女上衣“赤古里〞〔音译〕非常短小,一般仅到胸围线以下,下配修长飘逸的大摆长裙“赤?}〞〔音译〕。这种上小下大、上薄下厚、上轻下重的稳定造型,使得女性形象格外端庄优雅。男士那么****惯穿着能够盖住臀部的上衣“赤古里〞,下配宽裆肥腿裤“把持〞〔音译〕,并用细带缚住宽大的裤脚线。“周衣〞〔音译“杜鲁玛伊〞〕那么是一种窄袖的大袍子,男女外出皆可罩在外面,仅色彩有差异,其中以儿童的周衣最鲜艳。 事实上,韩服形态与中国的传统服装,特别是明朝时期的服装有着近亲和血源的联系。 二、韩服的历史沿革 朝鲜半岛素有“三千里江山〞之称,经历了古朝鲜国时期、三国时代、高丽王朝时期、朝鲜王朝时期、近现代时期等。其中,朝鲜王朝〔又称“李氏王朝〞〕在时间上跨越我国明清两朝,并全面学****中国,参考汉服造型,经个性化修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服文化。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韩服典型样式,如短上衣“赤古里〞、大长裙“赤?}〞、男子阔腿裤“把持〞和“周衣〞等,在李朝时期均已出现。今天,在朝鲜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依然保存着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四礼仪式――***礼、婚礼、丧礼、祭礼,以及相应场合所穿的传统服饰。这些仪式和服饰,根本也是从李朝时期被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因此,以李朝服饰为样本进行中韩历史服饰的分析研究,对于我们今天的服饰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参考价值。 三、中韩历史服装服饰比较分析 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方面,其形成和开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在韩服中有着充分的表达,除了朝鲜半岛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外,还有民族交往和文化传播的影响。 中国和朝鲜半岛山水相连,中原文化对于朝鲜文化和服饰的形成、开展有过重要影响。同时,朝鲜半岛人民又选择性地吸收了北方众多民族服饰的特长,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韩服。 在文化方面,中国的儒学自汉代传入朝鲜,并被历代王朝奉为治国之本。通过科举制度,儒学得到了广泛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从中国传到朝鲜半岛,高丽王将其定为国教。从此,来自于印度和西域的佛教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高句丽独特的文化艺术形态,并在当地人民的生活、服饰等各方面都有所表达,最终形成了朝鲜半岛特有的民族服饰形态。 〔一〕冠服 冠服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确定的人们按其社会等级着装的服饰法规。“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经十分完整和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中国服饰史〞条目的“西周服饰〞局部〕。冠服的核心是冕服,即国王、百官及王妃命妇的朝服。 中国明朝建立后,力图消除蒙古人的影响,十分重视恢复和整顿传统礼仪,“悉命复衣冠如唐制〞。明朝政府根据汉族****俗,按照等级差异、礼仪****俗、男女老幼等标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来标准人们的衣着装束。李氏朝鲜尊明王朝为宗主国。李朝初期,依照明朝制度改订官服,还屡次遣使向明朝请赐冠服。?b代宗3年,按“永乐礼制〞〔明成祖年号“永乐〞〕制作的冕服和冠服传入朝鲜半岛,后经历代完备,终于完成了百官的朝服、祭服、公服、常服制度。 〔二〕女服 我国女服上襦下裙的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魏晋时期吸收少数民族的服装式样,有所改进。唐代妇女上着短襦或衫,下着长裙,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以绸带扎系,佩披帛,丰富多彩,飘逸洒脱。此后的宋元两代,女子上襦或长或短,式样虽有变化,但一直沿袭上襦下裙的传统样式。 宋明以来,在儒家文化影响下,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在女子形象上,人们普遍追求柔弱美,讲究纤细、修长、轻盈的审美效果。明朝女子服装种类非常多,背子、比甲、袄等都是官宦乡绅人家的女子经常穿着的服装,但上襦下裙的服装形式还一直保持着。明朝后期,裙子多为素白,为了使裙子摆围更大一些,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 相对而言,李氏朝鲜女装也是上襦下裙,但其上衣下裙的组合,给人以端庄、稳重之美。繁复的衬裙,使得下装裙子的体积变得庞大,与上装的小衣服形成鲜明的比照,犹如一个正三角形,加强了端庄、稳重的效果。例如,图7为明代女子上襦下裙的款式图,图8为李朝时期女子唐衣和“赤?}〞的组合款式图。虽然同为上衣下裙的着装形态,但二者的视觉效果还是有差异的:明代装有下垂感,李朝服有体量感。 在色彩上,中国的民间女服一直崇尚清新淡雅的风格,很少采用强烈的比照色彩。即使有,也会采用织绣、染整等方法来调整。与之相反,李朝服装色彩比照鲜明,红、蓝、绿组合随处可见。这与朝鲜半岛纬度高、气候寒冷,经常同草原民族交往,从而形成的生活****惯和审美观念有一定关系。 另外,同是上襦下裙,中国宋明女装纤细、修长,李氏朝鲜女装端庄、稳重,这和中国人普遍采用床具、坐椅等家居,而朝鲜人****惯席地而坐有着直接关系。坐在椅子上,纤细、修长的上襦下裙依然可以保持下垂的飘逸形态。而“赤?}〞宽大的长裙〔如图9〕,在席地而坐的时候,那么可以完全铺开,像翻开的伞一样美,从而实现“坐有坐像,站有站像〞的完美仪态。〔三〕士人服 “士人〞,是对中国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总称,即做官的、未入仕的或归乡的儒生。由于信守儒家思想,士人的服装沿袭周朝以来上层社会的“宽衣大袖〞,颜色朴素淡雅,以白色、玉色、深蓝等为主。李朝时期的服饰,与明代文人根本属于一个类型,深衣、冠帽等服饰也极其相似,追求宽松的袍服、大衫所带来的飘逸风韵。但是,由于地域差异、风俗不同,士人服装流传到朝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衣长逐渐变短,衣袖逐渐变得窄小,向着便利、防寒的实用方向转变。 四、中韩服饰文化交流的意义 韩服的形成和开展与中国服饰文化有着密切联系,韩服文化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一个东方服饰文化分支。如果说,韩服与中国服饰的开展一直保持同时,那么从中国清代开始,由于满族服饰文化的介入,汉服发生了新的转向,而韩服那么在延续明朝服饰传统的根底上,走上了自主开展的道路。这无疑为今天的中国服饰开展提供了一个近距离的参照系。 当今,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中国人的着装风格也呈现出多元化、时尚化的趋势。朝鲜半岛民众的服饰,也逐渐开始跟随以西装为主的现代着装体系这一世界潮流。然而,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和现代服饰的同时,又对往昔岁月、传统文化有种深深的思念。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让传统汉服重新走进了国人的视野。汉服之美,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所体认。当“韩流〞和韩服来到中国,人们在眼睛一亮的同时又感到似曾相识,这种感觉其实正是文化认同效应的表现。 今天的服装设计行业,要想打造中国品牌,需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广泛学****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来启发自己的思维。而韩服文化开展演变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我们提供必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M].修学社,1998. [2][M].北京:团结出版社,2024. [3][日][M].东京:学****院东洋文化研究所刊行,1957. [4]陈高华,[M].宁波:宁波出版社,2024. [5][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6]黄能馥,[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