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毕业论文(二氧化碳埋存中的石油工程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2,501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毕业论文(二氧化碳埋存中的石油工程技术).doc

上传人:艾米 2024/5/9 文件大小:2.4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毕业论文(二氧化碳埋存中的石油工程技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毕业论文(二氧化碳埋存中的石油工程技术) 】是由【艾米】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毕业论文(二氧化碳埋存中的石油工程技术)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毕业论文(二氧化碳埋存中的石油工程技术)I中国石油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二氧化碳埋存中的石油工程技术班级:12级(春季)石油工程姓名:张军指导教师:王华I摘要提高采收率(EOR或IOR)研究是油气田开发永恒的主题之一。近几年由于油价高涨,化学驱应用效益下降,而注气驱应用范围则连续增加,技术不断提高。中国油田的储层属陆相沉积,非均质严重,原油粘度又比较高,上升很快,水驱采收率比较低,约33%。近期发现的石油储量又多属低渗透及高粘度等难采储量,发展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继续发展的一项迫切战略任务。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然而,在中短期内,没有其它合适的大规模能源能够替代烃类能源,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将CO2隔离在地下,如注入气藏中,应用CO2提高采收率是埋存CO2的重要途径。CO2驱油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与渗流力学原理。研究CO2在油藏中的相态理论、CO2驱油过程中的界面化学、CO2和混合气体驱油过程中的化学—物理化学—力学耦合问题及综合效应、CO2和复杂混合体系在油藏中的渗流规律;混相驱与拟混相驱的基本条件与控制方法;油藏条件下CO2—水的混合物形成的碳酸与油层岩石的反应及其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机理与规律;注入气体中的氧、硫等与原油的化学反应和生物作用对油藏物性及驱油效果的影响机理与规律。提高原油采收率所需要的二氧化碳通常不可能就地解决,需要用长距离管线输送。与输送天然气的管线相比,输运二氧化碳的管线更容易破裂。因此,高效安全的CO2长距离储运技术是研究是非常重要的。I从技术原理和目前的研究进展可以预测,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实现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与地下储存的最佳途径之一。关键词:CO2混相、石油工程、提高采收率、发展前景目录1 绪论 2注CO2提高采收率的基本理论 3CO2地下储存的可行性…………………………………………--4CO2埋存在石油工程中的发展前景…………………………………--5结论 参考文献 捕捉与封存技术(S),以期实现温室气体的大幅减排。S与现有能源系统基础构造一致,受资源条件限制较小,一经提出便受到工业化国家的广泛关注与重视: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S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六种途径之一;S纳入清洁发展机制(CDM);美国、加拿大、S作为未来能源战略和碳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相应的技术研究规划并开展了相应的研发和项目示范。我国尽管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但―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二次能源以煤电为主‖的基本能源结构短期内难有根本性转变。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特别是化石燃料的需求迅猛增长,我国已经成为CO2排放大国。可以预见,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减排压力日趋增大,极有可能在2013年后承担具体减排义务,减排形势日趋严峻。由于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巨大的CO2地质封存潜力,S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S项目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S毕竟发还处于前期研发阶段,其大规模实施还存有较大争议。因此,如何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S早期实施方案,S的各个实施方案进行系统、准确的评价,为我国“后京都时代”减排战略的选择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这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学****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经验和技术成果,综合矿产普查、能源经济、石油工程、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CCS的早期实施方案构建及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S评价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运用SWOT分析方法,S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潜在障碍进行分析和阐述,对CCS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总结;然后,S大规模实施的早期方案,S链进行建模,S链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S链的运行状况和主要指标参数;再次,构建了动态MAUT优选模型和CVaR投资组合模型,从单个方案排序和多方案投资组合优化的角度挑选出了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方案组合;最后,依据仿真及评价结果,S的对策建议。论文取得的进步是:(1)从技术成熟度和我国实际情况出发,S各环节备选技术的优势和不足,S大规模实施的早期方案。(2)以生命周期评价思想为指导,S系统产生的CO2二次排放和能源消耗等问题,S链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理清了CSS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反馈机制,S链的系统科学评价打下了基础。(3)考虑到决策者的偏好和权重对排序结果的影响,S实施方案优选模型,帮助决策者系统、动态的科学决策。(4)S投资组合的影响和各方案间的相互联系,S投资组合模型,对传统的“方差-均值”模型进行了改进,有助于决策者更好地了解投资组合的潜在风险,实现整体投资的风险—收益均衡,从而实现稳定的减排效果和经济收益。,在油田开发后期,注入CO2,能使原油膨胀,降低原油粘度,减少残余油饱和度,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CO2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原因有:CO2溶于原油能使原油体积膨胀,从而促使充满油的空隙体积也增大,这为油在空隙介质中提供了条件。若随后底层注水,还可使油藏中的残余油量减少。CO2溶于原油可使原油粘度降低,促使原油流动性提高,其结果是用少量的驱油剂就可达到一定的驱油效率。CO2溶于原油能使毛细管的吸渗作用得到改善,从而使油层扫油范围扩大,使水、油的流动性保持平衡。CO2溶于水使水的粘度有所增加,当注入粘度较高的水时,由于水的流动性降低,从而使水油粘度比例随着油的流动性增大而减少。CO2水溶液能与岩石的碳酸岩成分发生反应,并使其溶解,从而提高储集层的渗透率性能,使注入井的吸收能力增强。CO2溶于水可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从而提高驱油效率。CO2可促使原油中的轻质烃类(C2~C3)被抽提出来,从而使残余油饱和度明显降低。在不同原油的成分、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二氧化碳具有无限制地与原油混相的能力,实际上可以达到很好的驱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