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TCEC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导则.docx

格式:docx   大小:554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TCEC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导则.docx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4/5/10 文件大小:5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TCEC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导则.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TCEC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导则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TCEC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导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XXXX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导则TechnicalguidelinesforMulti-plementaryIntegratedOptimization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III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导则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多能互补系统模型、技术要求及多能互补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本标准适用于以多能互补为特征的‘源-网-荷-储’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4909能量系统?分析技术导则GB/T15910?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GB/T17522微型水力发电设备基本技术要求GB19577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20513?光伏系统性能监测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GB/T21369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8751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B/Z28805 能源系统需求开发的智能电网方法GB/T30716能量系统绩效评价通则GB/T32128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规程GB/:化石能源驱动系通GB/T34129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GB5036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DL/T476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DL/T5137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438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导则DL/T559220kV~75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420部分:(EMS-API)T/:总则T/CEC106微电网规划设计评价导则IEC529防护等级IEC60870-5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IEC870-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现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IEC870-5-102电力系统中传输电能脉冲计数量配套标准IEC870-5-103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保护通信配套标准IEC870-5-104远动网络传输规约IECTR63043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1II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plementary是指充分利用不同能源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时域、空域的差异,为满足能源需求、能源结构优化、能源系统稳定性及提高能源效率等目的,进行多种能源的耦合互补,实现多种能源供应及需求的互补。能源供应侧通常包括风、光、水、生物质、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燃气等清洁能源,也包括燃煤、石油等一次能源以及余热、余压、煤气等可回收利用的能源;在能源需求侧通常包括燃气、电、蒸汽、冷水、热水、压缩空气、动力、氧氮氩等可供用户直接使用的能源或载能介质。,以供需匹配为原则,将“源-网-荷-储”所涉及的各类能源设备、设施集中整合,构成一个有机的能源系统,并对系统配置或运行模式进行调整,使其能更好地满足安全、经济、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plementaryIntegratedOptimization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能源,为用户同时提供多种能源供应,或在多种能源间互动、协调,使得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能源供应、存储、利用达到较高的自平衡和自给率的技术。-plementary基于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构建的“源-网-荷-储”能源系统,也是能源互联网和微能源网的一种典型技术形态。,可独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是以资源、环境效益最大化确定方式和容量的系统,将用户多种能源需求,以及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系统整合优化,采用需求应对式设计和模块化配置的新型能源系统,是相对于集中供能的分散式供能方式。-SupplyingwithEnergyUserTerminal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针对具有源荷一体特征的终端(单个或多个主体),根据其多种能源需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回收进行能源供应,以能源供应保障、用能成本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为目标,构建“源-网-荷-储”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它是多能互补系统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plementarywithWind-power,PhotovoltaicGeneration,Hydropower,ThermalPowerand?StoredEnergy针对能源供应和负荷需求存在较大物理距离(不同地区),需要通过能源网络进行较长距离的跨区输送、调度,以及采用较大容量储能实现多能互补系统集成构建和优化。它是多能互补系统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基本原则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资源条件、能源环保政策及用户需求,合理选择技术路线、系统配置和运行方式,根据高效、清洁、低碳、经济、安全等目标进行多能互补系统集成优化。源荷协同根据用户或区域的各种用能需求进行“源-网-荷-储”各环节设备的优化配置,使得能源供应及配套设施与用能需求有机匹配,并在运营阶段能有效根据用户负荷需求调整运行方式,根据优化目标进行“源-网-荷-储”协调控制。多方共赢倡导多能互补系统各参与方的平等与协助,充分发掘和共同分享多能互补集成优化产生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可再生能源优先利用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合理配置供能系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供能。多能互补系统模型适用范围多能互补系统适用于具备多种能源供应、负荷相对集中的用能终端或区域。类型3II多能互补系统可按空间维度划分为面向终端的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和面向较大空间范围内的风光水火储系统。选择方式应根据不同对象的资源禀赋、能源需求和环境要求等,特别是针对增量设施和存量资源,合理选择多能互补的类型,满足安全、可靠、灵活、经济的供能需求。层次关系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与能量路由器、能量管理平台的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能量路由器是能源网络系统中的广义多端口网络节点,是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是支撑实现多能源融合和优化控制的执行设备;能量管理平台是构建能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平台,是多种能源信息的共享资源池,提供完备平台管理功能;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按照因地制宜、源荷协同、多方共赢的原则将“源-网-荷-储”在系统配置和运营管理等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优化的方法和技术。按照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构建的综合能源系统即为多能互补系统,多能互补系统的集成优化方法,特别是运营管理阶段的优化逻辑,是能量管理平台的核心功能;其优化功能的实现,是能量路由器的核心价值。多能互补系统的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图1多能互补系统层次关系图模型架构多能互补系统包括物理模型、信息模型、应用模型三个主要层次。如图2所示。4II图2多能互补系统模型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主要解决N种“源-网-荷-储”在N种要求和N种要求水平条件下的N种配置方案和N种运行方案中,确定“N”的方法和标准;在确定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设施、设计方法和优化模式等构成了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技术体系。物理模型按照多能互补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不同水平的要求对于“源-网-荷-储”不同环节对进行选择、匹配,从而实现对多能互补系统的集成优化。物理模型应是能量管理平台的基础,信息模型和应用模型共同构成能量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要求。模型要求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应涵盖以能源供应设备/系统、能源网络、能源使用设备/系统为主组成的设施系统,以及在设施系统中传输的能源。物理模型应针对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用能现状,结合区域规划政策因素,将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传统能源以及余能余热结合构成多元能源供应系统,建立包括电网、热网、燃气网等能源网络,配置储能设备/系统,构成包括多元能源形式的“源-网-荷-储”物理模型。信息模型信息模型是指实现在对物理模型有效感知、控制基础上的程序和数据。信息模型应包括信息监测、传输、数据分析、运行策略及运行控制等环节,以及涉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模型应用模型应针对典型的能源结构、用户类型和政策条件,对物理系统和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配置,制定标准化运行模式。5II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要求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流程根据因地制宜、需供协同、多方共赢的原则,应对多能互补系统从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生产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整体考虑,并对规划设计阶段、运行控制阶段进行重点优化。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流程见附录A规划设计方法基本思路按照能级对口、梯级利用、环境友好、微网优先,适当增加可再生能源比重,兼顾经济最优、利益最大的方法进行规划设计。预测方法预测方法包括经典预测方法和现代预测方法,其中:经典预测方法应涵盖传统指标法、趋势外推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现代预测方法应涵盖灰色数学理论、专家系统方法、神经网络理论。负荷预测应充分考虑多能互补系统运行特性、增容决策、自然条件与社会影响的条件下,在满足一定精度要求下,确定未来某特定时刻的负荷数值,主要包括电力负荷、冷热负荷、燃气负荷的预测。功率预测应充分考虑风力和太阳能等再生能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在时间尺度上进行中长期功率预测、短期功率预测和超短期功率预测;在空间尺度上对单个可再生能源电站、电站集群和更大地理区域内的电站进行综合功率预测。预测方法可参照IECTR63043。系统优化在进行系统优化时,应对系统的配置、设备、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配置优化应从“源、网、荷、储”多角度进行单一及复合优化;设备优化应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进行优化;工艺优化应从能源生产、储运、使用、回收等几个环节进行,从结构、时空、相变、驻点、过程等维度进行优化。多能互补系统运行技术要求高效低碳多能互补系统应通过控制、调度和管理等措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负荷响应和新能源消纳等目的,并具有高效、经济、低碳等运行模式。清洁环保6II电源以当地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或以天然气多联供等能源综合利用为目标的发电型式,鼓励采用燃料电池等新型清洁技术。安全自治多能互补根据需要配备合适容量的储能系统,可具备多能供需自我平衡运行和黑启动能力。多能互补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多能互补控制系统架构多能互补控制系统的构架应该划分为设备通信层、管理层以及优化层等三个逻辑层次。设备通信层:该层应完成对“源-网-荷-储”的量测量采集以及通信建模功能;管理层:该层应完成系统中各类量测的监视;优化层:优化层应负责执行能量管理体系中的优化决策的功能,从顶层实现“冷-热-气-电”的最优运行方式。多能互补系统应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采取多智能体系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实现多种能源的横向与纵向耦合;应遵循不同的供能与用能形式,覆盖多种时间与空间尺度的控制场景。多能互补系统调度多能互补系统调度应基于约束条件进行单/多目标优化,实现源-网-荷-储各节点间的协调控制,根据时间尺度分为:日前调度、日内调度、实时控制,优先执行顺序依次递增。1)日前调度基于供能预测和负荷预测数据,考虑设备启停状态及检修计划,根据设置目标(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及其他)和约束条件进行单/多目标优化计算,优化策略需经过供能可靠性检测,生成调度计划。2)日内调度基于供能(风力、光伏等)和负荷的日内趋势变化,以临近调度时间节点为起始节点,修正约束条件,进行单/多目标优化调度计划,维持最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负荷供需平衡。3)实时控制供能网架改变或故障发生后,进行调频、调压等实时控制,以秒为单位,发送实时控制命令至各子系统控制单元。在新的应用场景下,还可以考虑对储能、电动汽车等聚合形成的可控单元进行虚拟电厂的调度模式等。多能互补系统交易多能互补系统应具备多能源交易模块,实现购售能(电、冷、热等)、碳排放、碳交易、能源期权等基本交易功能。应制定出电、冷、热等多种能源的定价策略和交易方式,包括分时价格、多能源组合定价及保底消费定价等。多能互补系统评价指标体系7II指标体系构成本评价指标体系由技术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等三个方面组成,从不同阶段评价,指导采用合适的技术实现多能互补系统集成优化,以达到因地制宜、需供协同、合作共赢的目的。技术评价指标技术指标应包括清洁能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和设备利用率等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B。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应包括投资回收期、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等,计算方法见附录B。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应包括年二氧化碳排放减少量、年二氧化硫排放减少量和年化石能源节约量等,计算方法见附录B。评价方法评价流程计算或设定各项指标值;选择评价模式,并设定各项指标加权值;根据计算模型,计算多能互补系统关键指标综合值;各指标的目标值和实际值(或预期值)产生偏差时,依据前面三步重新调整。评价指标类型(1)否决指标即项目规划实施中必须达到的指标,通常为相关项目实施中所需要遵守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如该指标未通过,需做出重新规划和修改重新验收。(2)关键指标即项目规划实施的多种关键性因素,通常在项目规划时按照主要目标模式确认各关键因素以及作为综合关键指标的权重比例,然后通过计算模型得出关键指标综合值。(3)参考指标即项目规划实施的其他因素,通常为在项目规划时确立的辅助性指标。表1为本导则建议的指标类型,仅为参考,实际项目中需要根据该项目需求做出适当调整。表1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指标类型8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