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docx

格式:docx   大小:70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docx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4/5/10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1?????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Regulationforcontentanddepthoffeasibilitystudyreportofgrid-connectedmicrogrid(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可研报告)的基本工作内容、编写深度及程序的要求。、改建和扩建的并网型微电网项目。、用电负荷、监控、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等组成(必要时含储能装置),能够基本实现内部电力电量平衡的小型供用电系统。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微电网和独立型微电网。-connectedmicrogrid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离网独立运行,且以并网运行为主的微电网。、位于用户附近、在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就地消纳为主的电源,包括同步发电机、异步发电机、变流器等类型电源。注:包括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风能、水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含煤炭***发电)和储能等类型。,指配电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对于无配电站的微电网,指微电网的输入/输出汇总点。。(EMSM)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提供基本支持服务的软硬件平台,以及保证微电网内发电、配电、用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高级应用软件。,只依靠内部分布式电源完成启动的过程。、法规及产业政策、基本建设程序及方针,规范并网型微电网前期工作内容深度,根据国家现行的法规、政策和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并结合并网型微电网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制定本标准。、扩建或改建工程项目均应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研报告。本标准是编制并网型微电网可研报告内容深度的重要依据。、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策,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积极采用可靠的先进技术,积极推荐采用高效、节能、降耗和环保的方案。:1说明书;2图纸;3主要工程量汇总表;4估算书;5勘测报告(工程地质、水文、地下管线等资料);6专题报告(必要时);7附件。,任务依据应包括与委托方签订的工程设计咨询合同,委托函或中标通知书等,技术依据应包括与工程相关的技术、规范、导则等。,远景水平年根据负荷的远景目标规划分布式电源。。。。。,以及设计的分工界限。、改建工程,说明原有工程情况与本期建设的衔接和配合。,供电范围,明确微电网工程建设规模及项目中主要设备相关参数。,明确微电网网架结构及与公网连接方式。。。、市场分析、节能减排,结合微电网清洁、自治、友好、可靠性要求、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特点,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按必要性的重点程度前后排序、可供选择)(冷、热、电)现状。说明用电负荷类型,对各类负荷进行不同时间断面负荷特性分析(至少包括典型季节和典型日)。说明各类负荷的用能价格体系和年度使用成本。,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和能增长情况并参考区域内历史年份负荷水平,提出本工程近远期负荷预测水平及负荷特性。、装机能力,列出建设期内分布式电源类型、电源名称、装机规模、装机进度表。,经过优化配置计算,确定相应各种电源和储能的类型及容量,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微电网分布式电源配置方案。、电量平衡计算以及冷热能平衡计算。明确微电网系统出力特性,微电网与公共电网之间的电力流向及互相交换的电力电量。,确定微电网内负荷冷热源满足冷热负荷用能需求。。。简介微电网工程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现状。简述配电网规划情况及前期工作情况。对扩建、改建工程,应简述前期工程情况。。简介微电网工程所在地区电力系统发展规划情况,分析微电网接入电压等级及并网点周边网架结构、电源配置。微电网建设需符合地区电力系统发展规划要求。,确定接入系统设计,简述微电网工程接入电力系统方案,主要包括:并网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并网点位置、并网点数量、功率交互等。,针对微电网有代表性的运行方式开展潮流计算。,短路类型应包括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中性点接地系统还应进行单相接地短路计算。。。。,论述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原则。提出与本工程相关线路保护、母线保护、故障录波器等的配置方案。根据负荷性质确定微电网并离网切换方式。,监控系统主要软硬件配置、实现功能,通信规约等。。,其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对微网中电源,储能,负荷的管理方式,及微电网并离网模式切换下控制功能。、调度数据网络等的现状。,明确技术要求及远动信息采集和传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