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导体温度计算规范.docx

格式:docx   大小:533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导体温度计算规范.docx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4/5/10 文件大小:5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导体温度计算规范.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导体温度计算规范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导体温度计算规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T/CEC××××××××—××××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导体温度计算规范Specificationforcalculationofconductortemperatureforsingle-coreXLPEcables(征求意见稿)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XXXX-XX-XX实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XXXX-XX-XX发布××××××××—××××III××××××××—××××III引言在交流电力电缆中,导体温度代表了电缆绝缘体的最高温度。电缆绝缘的最高温度是限制电缆最大输送电流,也即电缆载流量的唯一条件。所以,只要确定了电缆导体的温度,就能确定电缆的负荷状态。这无论对电缆的安全运行,还是负荷调度都是十分重要的。本规范提供了通过测量电缆实时的表面温度或内部结构层温度和负荷电流计算导体温度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地确定电缆实时的导体温度,并且不需要知道电缆外部环境热参数和外部热源影响,适用于电缆的各种敷设环境。实际上,要通过电缆外部热参数计算电缆载流量或确定电缆的负荷状态往往是非常困难的。这些困难包括:电缆敷设方式多样且复杂;电缆外部热参数随时间、气温、季节变化很大;电缆负荷电流的大幅度变化;电缆外部热源,例如邻近敷设多根电缆发热的影响等等。通过测量电缆表面温度计算电缆导体温度的方法可以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按照现行的做法,电缆线路的载流量在设计时已经确定,但实际运行后电缆敷设环境与设计的条件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时如何确定电缆的实际负荷状态?电缆是轻载、满载还是过载?则可以通过测量电缆表面温度计算确定。又如,为了提升电缆线路的载流量研究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运行的电缆线路中效果怎样?也可以通过测量电缆表面温度计算导体温度作出评价。测量表面温度计算导体温度的方法还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在线监测中,对电缆线路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在线监测。对比常用的电缆载流量计算标准IEC60287和IEC60853,对于敷设于复杂环境和负荷变化大的电缆线路,本规范在确定电缆线路的负荷状态,从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电缆的输送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规范只提出了对电缆本体的计算方法,对于电缆附件(主要是电缆接头和终端)的在线测温,《T/CEC121-2016高压电缆接头内置式导体测温装置技术规范》已有规范,条件允许时可以考虑使用。本规范给定了从电缆表面温度或电缆内部结构层温度计算导体温度的热路模型,并推荐热路法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求解方法。这主要考虑热路法的模型直观、清晰,更能从理论上严格证明计算无需依赖外部环境热参数这一关键。对于同一种数学模型,可以有多种求解方法,本规范不作限制。本规范的计算大量使用了矩阵运算,这主要是由于计算的复杂程度决定的。对于矩阵运算建议使用软件工具,例如常用的Matlab软件等。12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导体温度计算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110kV电压等级及以上单芯结构、交联聚乙烯绝缘的交流电力电缆。其中包括有金属护套和没有金属护套,金属护套为不同材料,是皱纹护套或非皱纹护套结构的电缆。本规范确定了通过测量电缆本体表面或内部结构的温度计算电缆导体温度的方法,包括计算参数选取。本规范不适用于电缆附件,包括接头和终端导体温度的计算。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2016电力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技术规范IEC60287-1-1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本规范其余电工术语,依照GB-。-。在电缆线路中,热温点限制了电缆全线的载流量。需要注意的是,热温点并不一定是固定的。例如当气温较高时,暴露在空气中的电缆可能是热温点;当气温较低时,敷设于管道中的电缆变为热温点。热温点一般可以根据电缆线路的敷设环境大致判断出来,但要做准确计算时,需要进行实际测量或监测。电缆的接头和终端有可能是热温点。这种情况不在本规范考虑范围之内。。,本规范把导体绝缘等效划分为10层,由内到外分别标记为第1~10层,也称为导体绝缘的各分层。。本规范所指的包覆层热阻,指导体绝缘与电缆外护套之间的所有包覆层部件的综合热阻。由于电缆包覆层的多样性,不同类型和规格电缆包覆层有很大不同,所以对每种应用本规范进行导体温度计算的电缆,应选取样本进行包覆层热阻实测试验,以获取其准确的热阻值。详见第9章。××××××××—××××,本规范所指的包覆层热容,指导体绝缘与电缆外护套之间的所有包覆层部件的综合热容,也应选取样本进行热容实测试验,获取其准确值。详见第9章。4符号本规范所用的符号及其意义由下表给出。P电缆导体损耗(发热功率)WP1-P10导体绝缘(含内、外屏蔽)第1-10分层介质损耗WP11金属屏蔽损耗WP0被测电缆导体稳态发热功率WT1电缆导体表面实时温度℃T2-T11导体绝缘各分层表面实时温度℃T12金属屏蔽表面实时温度℃To电缆表面实时温度℃C0电缆导体热容J/KC1-C10绝缘(含内、外屏蔽)第1-10分层热容J/KC11包覆层热容J/KC12外护套热容J/KR0导体热阻(其值近似为0,计算中忽略该参数)K/WR1-R10绝缘(含内、外屏蔽)第1-10分层热阻K/WR11包覆层热阻K/WR12外护套热阻K/WRk由内而外导体绝缘第k分层热阻K/WCk由内而外导体绝缘第k分层热容J/Kk由内而外导体绝缘分层序号T电缆内部各层温度矩阵电缆内部各层温度导数矩阵A、B热参数矩阵,与电缆内部结构和介质热参数有关P损耗功率矩阵,与电缆内部导电体、介质损耗和金属屏蔽损耗发热有关××××××××—××××324ξ电缆内部初始温度矩阵。本规范中,如初始温度不能确定,则各层温度初值均取20℃Pk由内而外绝缘第k分层损耗Wω电流的角频率ck由内而外绝缘第k分层电容CUk由内而外绝缘第k分层施加电压V绝缘介质损耗角正切,大于18/30(36)kV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填充),取值?×10-12F/mεr绝缘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大于18/30(36)kV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填充)'单位长度导体直流电阻Ωr单位长度导体交流电阻Ωr0'20℃时单位长度电缆导体的直流电阻ΩYs集肤效应因数Yp邻近效应因数,单根单芯电缆Yp=0α导体的电阻温度系数,标准软铜:α=,按IEC60287-1-1中的附表2的规定kp经验值,按IEC60287-1-1中的附表2的规定s导体轴心距离mms1平行敷设时相邻相导体轴心距离mms2平行敷设时不相邻相导体轴心距离mmλ1金属屏蔽损耗系数;λ1'金属屏蔽环流损耗系数λ1''金属屏蔽涡流损耗系数,取值为0,特殊情况按IEC60287-1-(三角形敷设)或中间与边上电缆中心距离(水平敷设)mmds金属屏蔽平均直径mm××××××××—××××254f加载电流频率HzR热阻通用符号K/WΔT温差KΔT11被测电缆金属屏蔽与导体绝缘之间稳态温差KQ稳态时各层单位时间转移的热量Wt时间sd1导体直径mmd2导体绝缘外直径mmd6外护套外直径mmdi假设的等效金属套圆筒内直径mmdo假设的等效金属套圆筒外直径mmh1绝缘各分层厚度mmh2外护套厚度mmρ1导体绝缘的热阻系数K·m/Wρ6外护套的热阻系数K·m/Wδc铜导体体积热容J/K·m3δPE导体绝缘体积热容J/K·m3δ6外护层体积热容J/K·m3T12'稳态时金属屏蔽温度T1'稳态时电缆导体温度℃P'稳态时电缆导体损耗Wσ计算值与测量值的标准差n数据采集点数T1ti时刻导体温度的计算值℃T1ti'时刻导体温度的实测值℃ti温度测量的时间点,ti+1-ti=ti-ti-1s5电缆导体温度计算如无特别说明,本规范中所用与时间有关的变量,均为实时值。-1所示的电缆等效热路,。××××××××—××××524图5-。其中T为一阶列矩阵,T1即为电缆导体的实时温度。(5-1)式中:T——电缆内部各层温度矩阵;A、B——热参数矩阵,与电缆内部结构和介质热参数有关;P——损耗功率矩阵,与电缆内部导电体和介质损耗发热有关;ξ——电缆内部初始温度矩阵。本规范中,如ξ的值不能确定,则各元素初值可取20℃;t——时间(s)。,与电缆等效分层数量相等。当电缆分层等效热路按图5-1时,。如电缆分层数量和等效热路不同于图5-1,则各矩阵行或列数应作相应变化。××××××××—××××256其中:T1——电缆导体表面实时温度(℃);T2-T11——导体绝缘各分层表面实时温度(℃);T12——金属屏蔽表面实时温度(℃);To——电缆表面实时温度(℃);C0——电缆导体热容(J/K);C1-C10——导体绝缘(含内、外屏蔽)第1-10分层热容(J/K);C11——包覆层热容(J/K);C12——外护套热容(J/K);R1-R10——导体绝缘(含内、外屏蔽)第1-10分层热阻(K/W);R11——包覆层热阻(K/W);R12——外护套热阻(K/W);P——电缆导体损耗(发热功率)(W);P1 -P10——导体绝缘(含内、外屏蔽)第1-10分层介质损耗(W);P11——金属屏蔽损耗(W);(5-1)也适用于从电缆内部结构温度计算导体温度,如从电缆金属套(铠装)温度计算导体温度;或从电缆绝缘屏蔽温度计算导体温度(当把测温光纤内置于电缆绝缘屏蔽表面时)。当从电缆金属套(铠装)温度计算导体温度时,、A、B矩阵应去除第12行和列的元素;P矩阵去除第12行的元素,第11行元素改为。当从电缆绝缘屏蔽温度计算导体温度时,、A、B矩阵应去除第11、12行和列的元素;P矩阵去除第11、12行的元素,第10行元素改为。、B、P矩阵各元素的计算,见6~9章。。初次启动,或中断后启动导体温度计算程序时,应在连续计算24小时后再读取导体温度数值。,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应用本规范的计算结果,可保留一定的安全裕度,推荐幅度为3~5%。:导体,导体屏蔽、导体绝缘、绝缘屏蔽和包覆层等。其中包覆层包括绕包带、气隙、金属屏蔽(金属套、金属箔、编织层、铠装层及接地同心导体等)、外护套等各层。为减少计算误差,本规范把导体绝缘(含内外屏蔽)按等厚度分为10层进行建模计算。××××××××—××××-1-1对应公式,未列出内容可参考原标准。单位长度电缆导体的发热功率(导体损耗)公式:(6-1)式中:P——导体的发热功率(J);i——导体实时负荷电流(A);r——单位长度导体交流电阻(Ω)。导体工作温度下单位长度的交流电阻计算公式:(6-2)式中:r′——单位长度导体的直流电阻(Ω);Ys——集肤效应因数;Yp——邻近效应因数。单位长度导体的直流电阻计算公式:(6-3)式中:r0'——20℃时单位长度电缆导体的直流电阻(Ω);α——导体的电阻温度系数(1/K),标准软铜:α=;θ——工作温度(K)。集肤效应因数Ys计算公式:(6-4)(6-5)式中:ks——经验值,按IEC60287-1-1中的附表2的规定;f——电流频率(Hz)。三相单芯电缆临近效应因数Yp计算公式:(6-6)(6-7)式中:d1——导体直径(mm);s——导体轴心距离(mm);kp——经验值,按IEC60287-1-1中的附表2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