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ocx

格式:docx   大小:852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4/5/10 文件大小:8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DB32/TXXXX——2020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indoorairqualitymonitoringsysteminpulicbuildings2020-XX-XX发布2020-XX-XX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2/TXXXX—2020IDB32/TXXXX—2020IIDB32/TXXXX—20201DB32/TXXXX—,保护人员健康和安全,有序开展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制定本规程。、改建、扩建的商场、餐厅、医院、学校、电影院、客运站场等公共建筑的人员密集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既有建筑改造、其他类型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参照本规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能连续自动监测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指标,并上传至接收终端可查看和对公众显示发布的系统,其中应包括监测和公告两部分功能。。,并对其发出查询和控制等指令的数据接收、处理和管理系统。?acquisition?instrument数据采集仪是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数据接口设备,被采集的数据是已被转换为电讯号的各种物理量,可以是模拟量,也可以是数字量。?acquisition?instrument集成式数据采集仪是指将多个或者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模块集成于一体的设备。,监测结果应在建筑主要出入口和各楼层实时公告。非人员密集但对室内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公共建筑场所宜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其他有监测室内空气质量需求的建筑场所可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使用要求、温湿度特点、环境空气情况、建筑围护结构特征、能源状况等,结合国家有关安全、卫生、环保、节能等政策、方针,通过经济技术DB32/TXXXX—20207DB32/TXXXX—20202指标分析比较确定。、施工、调试、验收及运营的要求,当有特殊要求时,应在监测系统文件中加以说明。设有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公共建筑中,应设有监测系统等所需安装、操作和维修的空间或在建筑设计时预留安装维修的空间。。,如噪声、照度、平均辐射温度等建筑物理参数,或可与设置扩展功能的系统相兼容。,并符合保密规定。、、PM10、甲醛。条件允许时,可包含臭氧、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氨、氡、微生物等。、、甲醛,宜包含二氧化碳,条件允许时,可包含臭氧、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氨、氡、微生物等。。,宜对相应污染物指标进行监测。、相对湿度,可包含平均辐射温度、黑球温度、噪声、照度等。、空间、污染物类别和空调通风气流组织形式确定,应能反映建筑室内空气的污染情况。:1传感器能自动或根据人工指令将采集的信息发回数据集成中心;2具备室内主要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功能。、相对湿度传感器连续运行1年后宜进行性能校验,PM10、、二氧化碳、甲醛、TVOC传感器连续运行半年后宜进行性能校验。当传感器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及时更换。,既有建筑宜采用无线方式传递信号。。(m2)监测点数(个)DB32/TXXXX—20203DB32/TXXXX—20206<50不少于1≥50,<200不少于2≥200,<1000不少于3≥1000≥1000m2的部分,每增加1000m2增设1,;~,或靠近回风口处;3应避开强电磁感应干扰;4应具有良好信号强度,确保无线监控仪器具有良好稳定的通信;5应避开通风口或通风道等风速高的区域;6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冷、热源的直接影响,距离冷、;7当设置多个监测点时,监测点的位置应能反应监测空间的污染物分布特征。在没有源分析和CFD计算时,应平均分布在被测空间,在有源分析和CFD计算时,可按照计算结果进行优化设置;8可使用带监测系统的巡检机器人对监测点进行巡检,每个测点采样时间不应低于5分钟,每个测点的巡检时间间隔不应高于2小时。(CFD)计算结果对测点位置和数量进行优化设计。:1传感器测量范围和精度应与二次仪表匹配,并应高于工艺要求的控制和测量精度;2当传感器精度不满足指定要求时,应重新调整或更换。,监测设备宜具有数据存储、输出功能。、相对湿度传感器性能要求如下:1温度、~,其测量范围和精度应与二次仪表匹配,并应高于工艺要求的控制和测量精度;2温度传感器不确定度应为±1℃;3相对湿度传感器不确定度应为±5%。:1最小分辨率应优于10ppm;2测量范围应包括400ppm~5000ppm,精度优于±(50ppm+5%读数值);3预热时间不应大于180s,响应时间不应大于60s,恢复时间不应大于60s;424h零点漂移不应超过满量程的±%,24h量程漂移不应超过满量程的±%;5传感器的比对测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GB/,且总不确定度应小于20%。DB32/TXXXX—20207DB32/TXXXX—、PM10传感器性能要求如下:;~,~;324h零点漂移不应超过满量程的±%,24h量程漂移不应超过满量程的±%;4应采用重量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对传感器进行比对测试,且总不确定度应小于25%。:;~;3预热时间不应大于180s,响应时间不应大于60s,恢复时间不应大于60s;424小时零点漂移不应超过满量程的±%,24小时量程漂移不应超过满量程的±%;5应采用AHMT或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对传感器进行比对测试,且总不确定度应小于30%。:;~;3预热时间不应大于180s,响应时间不应大于60s,恢复时间不应大于60s;424小时零点漂移不应超过满量程的±%,24小时量程漂移不应超过满量程的±%;5应采用GC/MS法对传感器进行比对测试,且总不确定度应小于30%。:;2测量范围应包括0ppm~50ppm;3测量范围在0ppm~10ppm,误差不应大于±;测量范围在10ppm~50ppm,误差不应大于满量程的±3%;4响应时间不应大于90s。、数据和控制命令的格式及代码定义,允许扩展,但增加的扩展内容不应与本规程中所使用或保留的控制命令相冲突,。、代码应进行定义,并写入技术文档。、协议层次和通讯流程应满足附录A要求。,数据集成中心应对集成式数据采集仪进行设置,设置内容包括:1数据采集仪时间校准;2超时数据与重发次数设置;3实时数据上报时间间隔设置;4分钟数据上报时间间隔设置;5实时数据是否上报设置;6空气质量设备运行状态是否上报设置。-485串行通讯标准实现数据通讯。。。、室内物理环境监测指标、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指标和等级评价。DB32/TXXXX—20205DB32/TXXXX—,公告的监测指标值为上次公告刷新周期内的平均值。。:1施工图交底,勘查施工现场,了解系统施工范围和特点;2落实监测系统传感器的安装、调试过程中需要的专用工具和检测仪器。:1检查产品外观和装箱清单、合格证书、技术说明书;查看相关技术检测报告和证书,核对生产厂家,符合系统设计要求;2对使用数量较多或有特殊要求的传感器,宜送交相关检测单位作计量精度的抽样测试,并核对测试结果与设计要求无误。3检查各类传感器的名称、编号、规格型号、制造厂名、装箱单号、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填写相关开箱检验记录:包装情况是否良好;传感器外观是否有完好;随机文件是否齐全;技术要求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备件与附件是否齐全。:1各工序应按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应在上道工序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方可实施下道工序,并记录;2隐蔽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覆盖;3系统调试阶段应逐点核对传感器装置的位置、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4系统完成试运行后,应保存系统试运行全部记录。。。,试运行期限应不少于一个月。、施工质量的检查,对系统功能、性能的测试以及系统安全性检查。,应提交下列主要技术文件和资料:1系统设计全套文件;2设备材料清单及进场检验表单,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技术文件;3隐蔽工程和有关施工过程的检查、验收记录;4系统调试、自检记录;5系统试运行报告。,抽样率应不低于该类设备总量的20%,且不少于3台。设备少于3台时,应全检。检测应覆盖监测设备的所有监测指标。,允许整改后进行复测。复测时抽样数量应加倍,复测仍不合格则判该项不合格。验收DB32/TXXXX—20207DB32/TXXXX—,本系统应经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1按工程技术文件施工完毕;2完成调试及自检和试运行,并出具系统相关记录文件;3系统检测合格。,不应出现经常性的通信连接中断、数据丢失和信息不完整等通信问题。:1接口技术文件应包括接口概述、框图、位置、类型与数量、通信协议、数据流向和责任边界等内容;2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修订的接口技术文件应经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接口提供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签字确认;3接口测试文件应包括测试链搭建、测试用仪器仪表、测试方法、测试内容和测试结果评判等内容;4接口测试应符合接口测试文件要求,测试结果记录应由接口提供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项目监理机构等签字确认。。,并符合下列规定:1商业软件的使用许可证和使用范围应符合合同要求;2针对工程项目编制的应用软件,其功能和性能测试结果应符合工程项目设计要求。、培训相关的技术人员,并出具培训记录,对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性能和操作方法,使用单位人员应按照系统操作方法维护和保养。,包括:健全机构,提高操作人员业务能力,保障系统安全,定期检查、维护系统,确保数据采集、处理和发送过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故障造成系统停止或非正常运行的时间不应超过5个工作日,并确保历史数据不丢失。。,规定巡查的时间、频次和内容等。,规定校准的周期和时间等,检查监测系统工作状态和监测数据准确性。:;2传感器生产厂家根据所用原理提供相应的检定设备和可靠的检定方法;3周期检定时,。DB32/TXXXX—20207DB32/TXXXX—20206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3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39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化学污染物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5015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J193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HJ818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HJ/T212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DGJ32/TJ111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G/TJ08-2068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B32/3962-2020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JGJ/T461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DB32/TXXXX—2020IDB32/TXXXX—2020XVIDB32/TXXXX—2020IDB32/TXXXX—2020X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