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高密度电阻率法.ppt

格式:ppt   大小:889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密度电阻率法.ppt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4/5/10 文件大小:8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密度电阻率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密度电阻率法 】是由【梅花书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密度电阻率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这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而引起的故障和干扰,而且为野外数据的快速和自动测量奠定了基础。2).能有效的进行多种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因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地球物理信息。3).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采集速度。4).可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并能计算出电阻率成像的反演结果。*高密度电阻率法*(一)、仪器结构*高密度电阻率法*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高密度电阻率法*操作面板*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法工作示意图*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电极排列的发展高密度电法开始时,研究的排列方式主要有三种:阿尔法,贝塔和伽马。现在排列方式已发展到十几种。不过仔细研究就可发现,所有排列都是从对称四极(施伦贝谢尔,Schlumberger)、偶极-偶极(dipole-dipole)、单极-偶极(pole-dipole)、单极-单极(pole-pole)演变而来(其中,伽马排列方式无变种)。如:AM=MN=NB时,Schlumberger排列就变成阿尔法排列;AB=BM=MN时,偶极-偶极排列就变成贝塔排列;对于单极偶-极排列,就AMN,MNB,AM=MN和,AM=!MN等4种。至于所谓的滚动排列装置,在电极排列方式上基本不变,只不过是其排列方式有利剖面滚动衔接而已。*高密度电阻率法*一)高密度电法各种装置的布极方式高密度电阻率法实质上纯属直流电阻率法,其基本原理与直流电阻率法相同,不同的是它的装置是一种组合式剖面装置。本系统支持18种测量装置,其中,α排列、β排列、γ排列、δA排列、δB排列、α2、自电M、自电MN、充电M、充电MN排列等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A-M、A-MN、AB-M、AB-MN、MN-B、A-MN、A-MN-B、跨孔等电极排列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分别介绍如下:*高密度电阻率法*(一)、固定断面扫描测量该测量方法在测量时以剖面线为单位进行测量,启动一次测量最少测一条剖面线,存储与显示时亦以剖面线为单位进行。一个断面由若干条剖面线组成,且每条剖面线有唯一编号,简称剖面号。以α排列(温纳装置AMNB)为例,测量某一剖面N时,AMNB相邻电极保持极距a,每测量完一点向前移动一个基本点距x,直至B极为最后一个电极止,剖面上的测点数随剖面号增大而减少,其断面上测点呈倒梯形分布,当实接电极数为60,剖面数为16,。*高密度电阻率法*当实接电极数给定时,任意剖面测点数由下式确定:Dn=Psum-(Pa-1)·n。其中,n─剖面号,Dn─剖面n上的测点数,Psum─实接电极数,Pa─装置电极数(装置1~3等于4,装置4~5等于3)。例如对α排列,电极数Pa=4,设实接电极数Psum=60,剖面数为16,则Dn=60-(4-1)×n=60-3×n。D1=60-3×1=57,D16=60-3·16=12,断面总测点数=16×(D1+D16)/2=16×(57+12)/2=552。*高密度电阻率法*(二)、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该测量方法在测量时以滚动线为单位进行测量,启动一次测量最少测一条滚动线,存储与显示时则仍以剖面线为单位进行。滚动线是一条沿深度方向的直线或斜线(不可视线),各测点等距分布其上,所有滚动线上相同测点号的测点构成一条剖面,不同深度的测点位于不同剖面上,一条滚动线上的测点数等于断面的剖面数。一个断面由若干条滚动线组成,且每条滚动线有唯一编号,简称滚动号。测量一条滚动线的过程称作单次滚动,即在保持供电电极与某个电极接通不动的情况下沿测线方向(电极号由小到大)移动测量电极,测量电极与供电电极间距起始为一个基本点距,测量并存储当前点电阻率后便移动一次测量电极,每次移动一个基本点距,重复上述测量移动过程直至测量点数等于剖面数为止。*高密度电阻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