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三电迁改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电迁改方案.doc

上传人:朱老师 2024/5/10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电迁改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三电迁改方案 】是由【朱老师】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三电迁改方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迁改工程迁改整体原那么三电迁改工作的整体原那么是: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平安可靠。具体实施时应做到:现场调查,优化方案;充分准备、超前安排;精心组织,确保进度;作好协调,迁改到位;优质高效,效劳全程。以设计文件为准那么,严格依据设计标准施工。积极与建设单位、产权单位、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联系,搞好迁改施工的协调配合。理顺进度与质量、进度与平安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协调统一,确保迁改工程质量、进度、平安目标的实现。建立以工程经理部为责任中心的平安保证体系,推行平安标准工地建设,保证施工全过程的平安。以标准化管理为根底,现代化科技为手段,合理组织,抓住重点地段的迁改及施工中的控制工程,超前安排,确保主体工程顺利实施。强化内部管理,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成效;积极主动地与产权单位谈判协商,设计最正确迁改方案,降低本钱。三电迁改工作共分为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先进行现场调查,落实产权单位,掌握既有被迁改线路状况、产权单位执行的技术标准、主体工程的施工进度、范围、步骤、方法等根本情况。第二步会同产权单位、主体施工单位就每一条需迁改线路,协商并落实具体迁改方案、迁改费用及其它事项。第三步也是具体实施阶段,严格执行双方协定的平安、质量、技术、工期、环保等标准,确保一次成优。第四步为自检验收阶段,对迁改完的工程,由工程经理部组织产权单位、主体工程施工单位及其它有关单位按照预定方案和技术标准进行现场验收,确保满足各方面的要求。第五步清理和恢复施工现场,对施工前移开的草皮或其他植被恢复原地。重点地段的迁改工作能否及时到位,直接影响到整体建设速度,因此加强重点地段的领导工作,实行工程经理部主要领导包段、包工程负责制,是顺利开展重点地段迁改工作的关键。重点突出,统筹规划,对于已经影响施工的迁改工程,需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以保证主题工程顺利施工。迁改工程施工方案一、迁改施工总体方案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施工队伍、施工机械和试验检测设备快速进场,技术人员组织现场调查,掌握铁路走向,了解通信、电力、管线等迁改对象的位置、既有技术状况、产权管理单位、技术标准、地质资料等。根据现场调查资料,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包括不良地质拟采取的技术措施、施工便道确实定、施工用水电的供应方案等。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工程所需材料,并按照迁改工程实施进度,编制分阶段材料供应方案。掌握线下单位施工进度安排和总工期要求,全面熟悉设计资料和行业标准规程等,制定初步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准备现场调查、测量确定技术标准与产权单位协商洽谈经济技术比较后,设计最正确迁改方案施工方法、技术及相关措施确定工程造价预算迁改工程施工产权单位、建设单位迁改结束验收全线竣工验收与产权单位签订施工协议征求站前单位意见报送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相关部门接受检查移交产权单位站前施工单位迁改工作流程图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平安、质量、环保、迁改标准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能力和环保意识。二、通讯迁改施工方案1、与铁路交叉光缆、电缆迁改方案对于从铁路上方跨越交叉的光(电)缆线路,采用从入地且用钢管防护穿越铁路的迁改方案,,从钢管中通过,在两侧终端杆引上,与原线路连接,。对从铁路上方跨越的通信、播送明线(含站内播送)按电气化铁路要求,明线改为电缆,,从钢管中通过,,在终端杆上将电缆和明线用“三圈一器〞(阻抗匹配线圈、排流线圈、纵向扼流线圈和保安器)连接好,同时做好防雷接地措施;对于穿越铁路的地埋光、电缆,在路基施工前即须做好钢管防护,并在路基两端设标识桩。光、电缆的接续施工顺序及要求与长途光缆的施工方案相同。2、平行与铁路的通讯线路迁改方案对于在铁路地界范围内与铁路平行的通信线路,需在考虑电气化铁路防护技术要求的技术指标下,经过进一步计算后视当地的地形地貌等具体情况确定迁改方案,有条件的地段以远迁为主,条件不具备的地段拟采用明线改电缆,架空市话电缆改埋设屏蔽效果好的电缆。平行铁路的通信线路根据大地导电率、接近铁路的距离和线路平行铁路的长度计算是否受电气化铁路的电磁干扰,受电气化铁路的电磁干扰的通信线路计算出远迁的具体位置,根据现场调查结果,认真做好通信迁改设计。3、地下直埋光缆迁改方案地下直埋光缆多为各网络运营商的干线传输线路,其迁改方案为:首先应与产权单位取得联系,在获得产权单位提供的地埋线路施工图后,依据图示线路走向,进行人工探挖,以明确线路准确走向,确定新线路走向及新旧线路接头位置。接下来,应在在新径路上挖沟、敷设光缆,使新设光缆与既有光缆接头重合,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与产权单位联系要点准备切割。割接前在传输站与产权单位维护人员一起对既有光缆的状况进行测试确认,确认良好后,准备开始割接。割接顺序为先干线光纤后本地网光纤。对不能停止业务的光纤应先对备用光纤进行割接、测试,确认良好后,将所有业务全部倒换到备用光纤上,割接主用光纤,全部割接、测试结束,经产权单位监控中心测试无误后,再将业务倒回到主用光线上。4、通信基站迁改方案通过现场调查,核实通信基站铁塔设备情况。通过和产权单位、设计单位协调联络调查,做好新的铁塔的选址工作,新的铁塔应事先放置好网线,为确保搬迁到新地址后所有网络辐射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协调业务负责人熟悉业务启停及配置操作,线路运营商负责线路割接。并做好过程配合工作。根据设计确定铁塔结构类型。一般通信塔采用自立式高耸结构,根据其构件截面形式可分为四柱角钢塔、三管塔和单管塔。〔1〕一般情况下,角钢塔宜采用水平截面为正方形、外轮廓线形状为近似抛物线的折线型;受建筑场地限制的,其水平截面亦可采用矩形;角钢塔的根开尺寸不宜小于塔高的1/8。〔2〕钢管塔和钢管组合塔宜采用三边形或四边形,其根开尺寸不宜小于塔高的1/25。〔3〕单管塔一般采用热轧无缝钢管或者自动卷焊钢管制作,外观向上呈圆锥形,其高度宜控制在50米以下。〔4〕在风荷载为主的荷载标准组合条件下,角钢塔和钢管塔的顶部水平位移不得大于塔高的1/75,单管塔的顶部水平位移不得大于塔高的1/40。〔5〕因受场地条件限制或者有其实际使用过程他特殊要求的,外形和构造不受上述限制,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规程。铁塔的施工方案:〔1〕塔的设计与施工,应密切配合通信工艺,满足其要求。在确定塔桅高度、平台数量、天线的规格、数量、方向,馈线的走向等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扩容的可能性和便利,。〔2〕铁塔宜在挂置天线的高度处设置维护平台,平台宽度应考虑天线的间距要求,且净宽不宜小于600mm,;围栏要求牢固、可靠,用符合规格的角钢制作围栏,且角钢彼此之间连接牢固。〔3〕天线支架伸出平台边不宜大于800mm,超过800mm时宜把天线支架设计成可伸缩的活动型。〔4〕钢塔上宜设置通向塔顶的攀登设施(固定爬梯、爬钉),并应考虑必要的平安防护;攀登设施的步距宜为200-400mm,爬梯宽度不小于600mm,爬钉长度应不小于110mm。爬梯护栏要安装完整,除平台及塔段接头处外中间不允许有空缺;钢管塔爬梯无护栏的要安装钢绞线供系平安带用。爬梯下端应与室外水平走线架在一个平面。〔5〕钢塔上应设置面向机房的馈线走线架,并从机房至塔顶天线处,馈线架的横撑间距为800-1500mm。〔6〕钢塔应有完善的防直击雷及二次感应雷装置,壁雷带的引接必须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避雷针和馈线可采取塔体作为接地导体,在塔脚处引镀薪扁铁至铁塔地网,现场焊接处应有可靠的防锈防腐措施。〔7〕防雷接地系统包括避雷针、地排、接地网等安装要符合信息产业部?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标准?YD5098-2024,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或保证足够的地网面积。三、电力迁改施工方案1、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与高速铁路铁路交叉跨越时采用电力电缆穿保护管〔热镀锌直缝钢管〕用地埋方式过轨。电力线路迁改采用电缆方式过轨时,应满足以下要求: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铜芯电力电缆。电缆截面应留有开展裕量或符合当地电网开展要求。电缆过轨应穿管保护,为便于维修和事故抢修,减少其对路基的影响,每处穿管采用两根钢管保护管〔一根穿缆,一根备用〕,并在保护管两端、铁路用地界外各设电缆井一处。保护管采用热镀锌直缝钢管,,管壁厚度≥4mm,路基以下不应设置电缆接头。过轨钢管敷设长度超过40m时,钢管应做防涡流处理(顺钢管开槽)。穿越旱桥时可在桥下采用直埋。〔或按路基专业要求〕,假设需同时穿越排水沟,;路基外电缆直埋局部其电缆外皮距地面的深度:,。城市道路边的电缆径路和敷设方式应符合规划部门要求。电缆从高挡墙上引下及从电杆引下入地〔〕处应加热镀锌直缝钢管保护。直埋电缆的上、下面应铺垫不少于100mm厚的砂或软土,并加盖混凝土板或砖,覆盖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电缆应预留一定的裕量,两个端头处预留一定的备用电缆。在电缆穿过铁路的地点〔用地界外〕应埋设电缆标识桩,电缆终端杆上金具应全部更换,并加装拉线,电杆应直立,电缆引下局部及钢管应在电杆上固定牢固。城市道路边的电缆径路和敷设方式应符合规划部门要求。2、35KV及以上电力线路35kV及以上电力线路与铁路交叉跨越,按架空升高方案拆迁;影响主体工程施工、与电气化铁路平安距离不够的平行电力线路均应进行平移迁改。110kV以上电力架空线路采用改铁塔升高的施工方案。针对高压、超高压架空线路停电时间有限,迁改投资额大,迁改难度大、周期长的特点,首先进行新建铁塔及跨越铁路档线路的施工,然后将新建线路与既有线路接火,最后撤除多余的既有线路。这种方法,大局部的作业无须停电进行,缩短了停电作业时间,但跨越铁路的加高塔需采用耐张塔,同时为防止由于跨越铁路的铁塔升高引起与其相邻的直线杆上的绝缘子倒挂而产生上拔,两座耐张塔两端的直线杆根据需要可相应改为铁塔升高。3、电力线路平移方案平行接近铁路的电力线路均作外移,平行外移的电力线路,原那么上按原线路标准根据地形地貌采用架空方式进行迁改,无径路条件时可采用电缆方式进行迁改。平移的电力线路选择新的路径方案时,应经济合理,尽可能控制电力线路的长度。如平移电力线路长度有所增加,电压损失增大,可考虑加大一级导线截面。杆〔或塔〕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或铁塔〕,金具采用热镀锌铁横担;导线采用LGJ型钢芯铝绞线。4、电力线路迁改完毕后,既有的电线路应及时撤除,电杆拔除后的洞穴及时回填夯实,以确保平安。5、迁改技术要求根据现行?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87〕、?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程?〔SDJ206-87〕、?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66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GB50061-97〕、?铁路电力设计标准?〔TB10008-2024〕中有关要求,结合铁路电气化技术条件,同时考虑架桥机施工时的高度〔根据桥梁专业所提资料,,对架桥地段的迁改还应考虑架桥机施工时的高度的因素〕对电力线路迁改工程拟定如下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电力线路与铁路交叉跨越或接近的要求工程内容导线或地线在跨越档内接头不得接头交叉档导线最小截面35kV及以上采用钢芯铝绞线为35mm2邻档断线情况35kV及以上校验〔见注3〕交叉档固定方式双固定,悬垂线夹采用固定线夹最小垂直距离〔最大弧垂时〕电压等级至轨顶〔m〕至接触网最上部导体〔m〕~10kV不可跨越,改电缆不可跨越,改电缆35~110kV路基地段:,桥梁地段::,桥梁地段::,桥梁地段:〔m〕:10m路外:杆塔高加3m,且不小于10m10kV35~〔铁路高度超过27m时为30m〕、跨越杆塔均应采用固定线夹;2、送电线路的跨越档距超过200m时,最大弧垂应按导线温度+70℃计算;3、邻档断线计算条件:+15℃,无风。>,当杆塔为固定横担,且为分裂导线时,可不校验。四、管线路防护施工方案1、,根据标准要求,在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可调整覆土深度。如覆土不能满足标准要求,视现场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对管线进行保护:A、砌筑盖板沟加盖板进行保护,同时盖板顶部距路面不小于20cm;B、局部地区假设长度较短使用钢套管保护;C、覆土深度较少的情况下,使用厚度为2cm的钢盖板进行保护,钢盖板下的回填材料必须夯实D、使用其他措施进行保护。2、管线路迁改方案为满足铁路施工要求,管线路需要迁改或临时迁改防护的情况下,在施工准备期间必须会同产权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单位一起做详细的调查和探测,核实管线和管道的类型、规格、准确位置及埋深,并经有关部门和单位确认。然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拆迁、改移,对需要改移的管线及管道,待改移局部修好连通后,再行撤除。管线、管道迁改及防护在正式工程施工前进行,具体迁改方案和防护措施报管线和管道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对于设计图纸提供的管线和管道线路迁移图,施工过程中进一步核实并在改迁这些管线路时,先征得管线、管道产权单位及主管部门的同意后,并确认方案,方案实施中应有主管部门人员现场指导。在确保管线路畅通后,才可拆迁原有设施。当施工距离地下管线和管道较近但不需要改移时,地下管线和管道应采取支护或加固的方法进行保护。对于需要迁移的管线和管道路由专业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3、在迁改正程中的平安间距当管道遇点状障碍物或与其他管线交叉的时候,使用钢套管保护,同时使用整管,防止焊缝以减少泄漏点。当管道遇线状障碍物或与其他管线平行的时候,使用PE保护盖板作为隔板进行保护。该处PE管焊缝进行100%外观检验和刨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