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格式:pdf   大小:52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5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字号】泰政办发〔2021〕70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泰州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17日泰州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提升我市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水平,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20〕81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更加有力地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泰州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实的气象服务保障。(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建成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市决策部署,满足“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要,系统完备、开放融合、协同创新、业态新型、高质普惠的气象现代化体系。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比“十三五”平均水平提升5%,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时间达到45分钟,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0分以上,气象灾害损失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十三五”平均下降15%。全市气象灾害监测精细化程度、气象服务智慧化程度、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规范化及标准化程度和人才体系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二、重点任务(一)。坚持属地为主、综合减灾原则,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规划引领,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市、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和市域治理现代化体系。强化应急管理、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规划、消防救援、气象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推进基层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构建基于基层网格的气象防灾减灾队伍,明确气象灾害防御职责。〔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以下均需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数据库,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形成全市数字化气象灾害风险地图,建立灾害风险预防机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持续推进开发区气候可行性论证评估,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和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管理。完善重大气象灾害救助政策,深化气象和保险合作机制,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将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中小学开展灾害防御专题教育,举办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推进气象科普场馆(所)建设,气象科普融入城市绿化游园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气象科普体系,提升全民防灾避灾救灾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局)。按照《泰州市灾害性天气信息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规定,健全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机制,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与“12345”平台联动,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强化公众预警发布渠道“共享”“共用”,提升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性、精准度和有效性,提高预警信息覆盖率。建设基于工业生产和人口热力图的灾害预警靶向发布系统。全面落实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传播功能配置标准,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面向基层网格推送机制,预警信息发布到村(社区)到户到人。(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委宣传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应急局、泰州通信行业管理办公室)。提升精细化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发展依托互联网的公众需求动态感知技术,建立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和知识库。建立自动感知、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分众化智慧气象服务业务,丰富产品供给、创新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和信息化技术发展,提供权威及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有机互动的公众气象服务,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影响力、满意度。建立健康气象风险预报和体育活动、体育赛事气象服务业务,助力“活力省运幸福泰州”。建立全媒体气象信息传播体系,气象服务融入融媒体矩阵,实现气象预警信息与主流权威媒体的全接入。(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体育局)(二)。围绕兴化里下河、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泰州春江、泰兴长江天星洲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探索开展湿地生态气象服务,推进湿地生态质量和生态功能修复气象监测评价业务。提高对重点湖泊、湿地、沿江等重点区域的生态气象监测能力,为里下河生态经济发展和“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提供气象保障。开展气象旅游资源监测评估,建立景区、景观气象预报服务产品体系,助力全域旅游发展。开展全市太阳能、风能资源调查评估。结合农业发展需求,开展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论证工作。(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高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预警水平,延长空气质量预测、重污染天气预警的时效,提升预报准确率。加强气象、生态环境部门联动,建立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推进气象与生态环境部门的数据共享、会商研判,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研究,提升突发大气污染事件气象应急响应能力,加强重污染天气、突发环境事件的协调应对。更新升级智能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建设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监管体系。完善人工增雨作业降低空气污染的工作流程和保障机制,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改善空气质量。加强秸秆焚烧气象遥感监测。(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加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站网,将气象观测纳入农业“三区三园”(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建设体系,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气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开展主要作物全生育期气象条件研究,建立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开展农业发展规划、种植结构调整等气象评估,优化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个性化气象服务,优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方式,实现基于位置的精细化、定制化、直通式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提升农业生产气象保障能力。强化乡村生态旅游精细化预报服务,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三)。按照平均站距小于7公里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观测站网布局。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需求,建设长江沿线智能气象观测系统,加密关键港口码头和航线观测站点。提升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地区监测能力,加强道路结冰、农业小气候和物候变化等实况观测。充分利用X波段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气溶胶激光探测仪等新型探测设备,实现大气垂直廓线和强天气快速三维协同监测,着力提高龙卷风、冰雹、大风、雷电、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综合利用安全、交通、环境、水文、气象等多方探测设施,依托大数据管理平台,发展多源资料融合技术,提升观测整体效益。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健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强化气象探测设施维护,确保探测设施安全运行,保障探测设施和探测数据的有效性和长期稳定性。(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泰州海事局)。推进研究型气象业务,强化精细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和集合预报产品的释用,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在气象预报预测中的应用,提高预报准确率,不断扩充精细化预报产品库。依托短临预警技术,强化数值模式的本地化应用,建立完善中尺度分析系统及本地化的灾害性天气预警指标体系。增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开展多尺度灾害性、极端性、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业务,提升预警准确率。(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升级改造气象主干通信网络,提升气象信息传输能力。依托政务云、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平台,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安全运行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综合气象信息系统。加强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优化气象基础数据库,加强智能判别在大数据中的应用。强化对气象信息的管理,制定共享目录,推进标准统一、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气象大数据应用,为泰州智慧城市运管平台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综合运用信息安全技术手段,完善网络安全实时监测监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气象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提高气象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城管局)(四)。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强气象关键技术科研攻关。通过多种途径,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多尺度数值预报模式释用产品,开展基于精密立体协同观测、智能精密观测的多源三维数据资料融合实时分析,全面提高对环境、水文、生态、农业、交通、能源等行业基于影响和风险的预报服务水平。充分运用国家、省、市科技、人才政策,建立符合科技发展规律,有利于科技、人才资源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加大行业协作,加强军民融合,调动全社会气象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大力促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服务保障协同发展,提升气象科技支撑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突出骨干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用好现有人:..才,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适用人才。着力加强业务科研骨干人才队伍和青年人才的培养锻炼,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考核机制和激励措施。实施分层递进式青年人才工程,以入职为起点,实施“新入职人员成长计划”。将气象干部培训纳入市、市(区)各类干部培训计划,培育本土气象人才,争创发展优势。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健全团队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团队成员的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责任单位:市气象局)(五)。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强化气象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法发展气象事业。开展气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评估。推进探测环境保护、气象信息服务、预警信息发布等相关法规规章落实。加强气象依法行政,落实气象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措施。贯彻落实气象标准体系,强化气象标准的运用和管理。加强气象法制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司法局、市应急局)。深入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气象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提高智慧气象服务供给能力。深化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完善现代气象业务布局,进一步促进气象预报、服务业务主体向市级集中,智能观测业务主体向市(区)下沉。继续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合理确定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完善与双重领导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计划财务体制,建立健全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考评机制。(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应急局)。将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各级人民政府防雷安全领导责任、相关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压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应急、气象、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等建设工程防雷安全行业管理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强化应急、文化广电旅游、教育、气象等部门联动,开展综合执法。完善“互联网+监管”工作模式,以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全面落实防雷安全监管措施。将防雷安全信用管理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开展信用评价,实施失信惩戒。(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应急局)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组织协调,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强化工作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对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气象防灾减灾成效和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的宣传引导。制作系列防灾减灾宣传产品,推进气象科普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一步强化各类科普场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宣传功能,充分利用基层防灾减灾宣传栏、电子显示屏、乡村大喇叭等宣传媒介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三)加强政策支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认真落实加快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有效衔接各项改革,确保气象部门人才队伍稳定、业务水平提升。各地要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切实加大对气象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气象领域可持续稳定的地方财政投入保障和扶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