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pdf

格式:pdf   大小:2,097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2.0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第一章项目概况......................................................................2一、项目基本信息...............................................................2二、建设条件...................................................................3第二章设计依据、范围及内容..........................................................6一、设计依据...................................................................6二、设计范围及内容.............................................................6第三章设计方案......................................................................7一、道路工程...................................................................7二、桥梁工程..................................................................10三、交通工程..................................................................11四、给水工程..................................................................12五、排水工程..................................................................14六、照明工程..................................................................17七、电力管沟工程..............................................................19八、通信管道工程..............................................................21九、管线综合规划设计..........................................................21十、绿化景观工程..............................................................24第四章工程图纸设计深度.............................................................25一、各阶段设计的设计文件......................................................25二、设计深度要求..............................................................25三、图纸编制标准..............................................................27:..第一章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信息Ll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本项目包含3条道路,分别为增科路、新学路、创学路,具体范围如下:增科路:,路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与凤元路平交,终点对接规划路,双向六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40m,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0新学路:,路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位于峰林路和凤元路交叉口,终点接创学路,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20m,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o创学路:,路线呈南北走向,起点位于增科路,终点接宁埔大道,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20m,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支路长约Ikm。涉及专业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给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电力管沟工程、通信管沟工程、绿化工程等。L2项目建设单位L3项目性质本项目为城市道路新建工程。L4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包含3条道路,分别为增科路、新学路、创学路,具体范围如下:增科路:,路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与凤元路平交,终点对接规划路,双向六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40m,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路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位于峰林路和凤元路交叉口,终点接创学路,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20m,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o创学路:,路线呈南北走向,起点位于增科路,终点接宁埔大道,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20m,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支路长约Ikmo二、建设条件本项目位置处于增城区新塘镇。周边主要路网有:增科路东段(东西走向,在建)、凤元路(南北走向,已建成)、峰林路(东西走向,已建成)、宁埔大道(东西走向,在建)等主要城市道路。,地处新塘一一仙村一一石滩一一三江三角洲平原,北部为低丘陵,南部属珠江三角洲平原,散布着一些低矮的山岗。道路现状主要为农田、林地,增科路在K0+320~K0+560段,山体高程为52m,除却该小范围山体以外,周围场地主要高程均在23-27ITI左右,场地较为平整。、气象增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增城地处低纬,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较多,同时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海洋暖气流形成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冬季北方大陆冷风形成低温、干燥、多雨的气候。1、℃,℃,℃;7月最热,,,、,84%集中在4~9月,其中5、6两月的月雨量均在330mm以上,而11、12月均仅有28mm。,2~9月各月降水日数均在IOd以上,其中6月为20d,11月和12月最少,仅有5d尚未记录到降雪现象。年平均相对湿度除,相0对湿度年变化较大,3~9月各月相对湿度为82%-87%其余各月在72%~78%之间。o3、,3月日照最小,,7、8两月最多,达21Oh以上。4、风向风向季节变化明显,5~7月多吹南风,其余各月以北风为主。全年只有4~9以静风频率最高,在25~30%之间,其余的1~3月及10-12月均以北风频率为最高,在24~35%之间。风力较大,∕s,:..左右,3~~∕s,之间。全年大风日数3d,1月份尚未记录到大风。,未发现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地面沉降及滑坡为场地潜在的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为第四系人工填土、软土和花岗岩残积土。1、第四系人工填土第四系人工填土包括填筑土、素填土、杂填土和种植土。填筑土广泛分布于岗丰大道上,灰色,湿,压实,由碎石、砂砾、粉质粘土组成,局部路段夹有块石,顶部为路面结构层。~,。素填土主要分布在路线中段的周边机耕路、建筑场地围蔽区及苗圃区,土色、灰色,稍湿,欠压实?稍压实,主要由粉质粘土、砂及碎石组成,部分顶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夹杂少量建筑垃圾。~,。杂填土主要分布在路线中后段的农田、堆填区内,土色、灰色,稍湿,松散?欠压实,主要由粉质粘土、砂及碎石夹生活垃圾组成,局部夹杂少量建筑垃圾。~,,灰色,由粉质粘土和砂粒组成,湿,可塑为主,局部软塑,粘性一般,含少量腐殖质。~,:填筑土经过分层碾压,可以直接利用,对密实度差的素填土翻挖后分层回填并压实,可部分利用填筑路基,杂填土和种植土予以清除。2、软土包括软塑状粉质粘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呈透镜体状、条带状分布在部分路段,很湿,呈软塑状态,含腐殖质,粘性较好。~,分布不均匀,具有含水量大、灵敏度高、压缩性高、透水性差、孔隙比大、强度低等特点,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压缩变形。3、残积土及风化岩:残积粉质粘土及全风化、强风化花岗岩在大部分钻孔有所揭露,分布不均匀,层厚变化大,均具遇水软化、松散、崩解特点。另外花岗岩地区若岩石风化不均匀或发生变质,容易存在孤石或风化深槽现象。本次勘察,在调查和钻探过程中,路线中后段的边坡上均发现有孤石现象,设计及施工时应加以注意。综上所述,项目所在地地震设防属六度防震区,地层稳定、地质条件好无断裂结构,土地平整连片,属于适宜建设用地。:..,唯佳水东西走向,陈家林水南北走向,即将进行改造。:..第二章设计依据、范围及内容一、;2.《增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增城区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4.《增城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5.《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省市的相关规范、标准、法则。二、设计范围及内容本工程为增城区费得斯公学实验学校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本项目包含3条道路,分别为增科路、新学路、创学路,具体范围如下:增科路:,路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与凤元路平交,终点对接规划路,双向六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40m,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0新学路:,路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位于峰林路和凤元路交叉口,终点接创学路,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20m,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o创学路:,路线呈南北走向,起点位于增科路,终点接宁埔大道,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宽度为20m,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支路长约Ikm。涉及专业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给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电力管沟工程、通信管沟工程、绿化工程等。:..第三章设计方案一、道路工程设计原则1、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对片区规划路网进一步分析研究,合理确定道路等级、各种技术指标,研究解决相交路口设计及道路交通流组织等。2、妥善解决好各种交通流对片区路网的要求,并预留发展余地。3、技术标准及指标均应满足各专业规范的具体要求。4、充分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解决好人、车、路、环境各种要素的关系。5、设计总体原则符合标准、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工程在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6、设施的设置位置和密度应与所在街道功能相适应,根据使用的人数、频次、方式、服务半径确定合理间距。7、设施的设置应满足行车视距要求,不应影响城市环境景观,宜满足通透性要求。设计主要使用的规范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广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天然石材应用指引》(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当国家规范、标准不足以应对设计的具体问题时,也可参考地方现行规范、规程、标准或其它国家有效的规范、标准。:..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支路(2)设计速度:60km/h、30km∕h(3)荷载标准汽车荷载:城Y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计算取值道路路面结构计算荷载:BZZTOO型标准车(5);自行车、(6)车道宽度路段车道宽度:、(7)抗震设防标准按地震基本烈度六度设防,,。(8)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统(9)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参考路面结构1、车行道路面结构(1)主干路机动车道4cm细粒式沥青碎ACT36cm中粒式沥青碎AC-20C8cm粗粒式沥青碎AJ25CIcm乳化沥青下封层36cm5%水泥稳定碎石20cm4%水泥稳定碎石(2)支路机动车道4cm细粒式沥青碎AC-135cm中粒式沥青碎AJ20C7cm粗粒式沥青碎AC-25CIcm乳化沥青下封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2、人行道结构设计60X30X8Cm花岗岩砖2cm水泥砂浆找平层15cmC20水泥混凝土花岗岩砖饱和抗压强度2120MPa,饱和抗折强度29MPa,,,吸水率VI%,孔隙率V3%,磨耗率(迪法尔法)V4%,坚固性(硫酸钠侵蚀)质量损失W15%,硬度(莫氏)。3、非机动车道结构设计4cmC30彩色透水混凝土(粒径68mm)6cmC30原色透水混凝土2cm中粗砂结合层15cm级配碎石4、侧平石根据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于2015年10月实施的《广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天然石材应用指引》,本工程侧平石均采用花岗岩材料,花岗岩材料石质应保持一致,且无风化和裂纹现象;侧石表面应进行处理,并保持色泽一致,外露面加工精细度、光亮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花岗岩材料技术指标应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40、、>65。车行道侧石尺寸为IOoClT1X15CmX30CiTb外露高度仍保持为15CiTb中央绿化带侧石尺寸为IOOCmXl5cmX30cm的花岗岩侧石,外露高度为15cm,平石为IOOCm×50cm×l的花岗岩平石。人行道压条全部采用花岗岩压条,尺寸为120CmXl5cmX16cm,下部设置现浇C20碎基础,1。5、路基本项目道路均为新建路基,其路基需满足以下要求:道路使用的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应保持中湿状态,主干路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少于35Mpa,。:..设计依据及规范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行。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7、《公路桥梁抗震规范》设计原则1、遵循“结构安全、体系合理、技术先进、使用舒适、经济环保”的总体设计原则。2、桥型方案的选择因地质、地形考虑桥孔布设的合理性与协调性,同时体现建设的总体思想,力求造型美观,形态轻巧自然,与周围建筑及地形地物协调一致。3、设计方案应兼顾就地取材和工艺成熟、便于施工和养护。4、设计应全面体现经济上的合理性,尽可能满足快速施工要求,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运输效益。设计内容新学路跨线桥为承接新学路与峰林路、凤元路的重要交通枢纽。主线桥梁全长140米。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0主线桥桥宽为20米,桥跨组合为5x28m,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圆柱墩。桥台后均设有搭板,以增加行车的舒适感和安全性,桥头搭板采用半埋整体式。三、交通工程设计规范及依据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道路交通信号灯》设计标准和主要设计参数交通标线根据道路车行道宽度和道路平面设计图合理布置车道和进行车道划分。-。道路标线涂料采用环保反光热熔涂料涂划(道路边缘线、中心双实线、导向车道线、导流线等实线均采用振荡型路用涂料涂划))。标线涂料应符合国标GB5768-2009及〃JT/T280-2004路面标线涂料)、“GN48-1989”道路标线漆(热塑型)的有关规定。车行道边缘线、中心线、导向车道线、导流带边缘线采用线宽15cm;停止线采用线宽40cm;人行横道线白色粗实线采用线宽40cm。交通标志交通标志颜色以现行规范要求为准,指示、指路标志采用蓝底白***:,l的铝滑槽加固。标志的支撑方式单立杆:,单立杆有所区别,支持L5平方米以上的单立杆采用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钢管制作,支持L5平方米以下的单立杆采用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钢管制作。交通信号系统交叉口信号灯按车道功能设置,每组信号灯为红、黄、绿(箭头)三色灯具,附于车道下游的立柱式灯杆上,所有灯具采用LED灯具。灯杆基础必须安装地线,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4欧姆。信号机要具备多时段、多相位、带标准的RS-232通讯接口及通讯软件的功能。输出大于或等于32路,每路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5A,还须要防雷设计,并可通过标准的RS-232:..,达到协调控制的目的。信号机机箱必须安装在信号机生产厂家要求的信号机基础上,并保证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4欧姆。信号灯要求满足国家规范GB14887-2011。所有箭头灯具要求可以分别显示红色箭头,绿色箭头和黄色箭头。电子警察电子警察数据接入交警大队现有的电子警察审核平台,并负责将电子警察数据接入广州市公安局卡口综合系统,广州市电子警察管理平台等各业务系统,解决技术问题并包含相关软件开发。电子警察所用的设备必须具有开放性,软硬件需要全部免费提供开放接口和底层SDK开发包,可提供给第三方进行系统集成开发。交通监控交通监控图像采集点需采用全高清、WlFl采集、云存储等成熟先进技术。交通监控点的位置应能避开建筑物、树木、交通标牌或其他物体对摄像机监控视角的影响,要求交通监控点与其他交通设施互不遮挡。交通监控点的设置要具有连续性,保证能“看透”整条道路的运行状况,不留死角。交通疏解本工程为现状改造项目,现状车流量和人流量较少,施工前向传媒通告本项目的施工疏解情况,让广大驾驶员了解施工区域的交通组织,提前绕道而行,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分外围交通疏导和施工区域的交通疏导两部分。四、给水工程主要规范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行。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50016-2014)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05S502)7、《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13S201)8、《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管材及接口本工程给水管材选用给水球墨铸铁管(K9级),选用T型接口,橡胶圈承插连接。管道附属构筑物1、检修阀门给水干管的阀门根据配水管网分段、分区检修的需要设置,一般情况下设在连接管的下游,以保证阀门关闭时,减少对支管的供水影响。阀门间距一般为500IOOOnb同时,给水管上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超过5个须设置一个阀门。配水管网中的阀门布置,应满足事故管段的切断需要。其位置结合连接管以及重要供水支管的节点设置。支管与干管相接处,一般在支管上设置阀门,以使支管的检修不影响干管供水。阀门井井盖应高于阀门全开的高度,并留有20Cm的操作高度,阀门井做法详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5S502,井盖、井座均采用防盗型球墨铸铁井盖,井盖收口尺寸根据采购的井盖尺寸定,样式以供水中心要求的为准,不同水质供水管道阀门井盖应予以区分;阀门井位于路面上时,井面与道路地面平齐,位于绿化带内时,。2、排气阀根据线路布置及工程需要,为保证管道正常运行,在管线纵断每个起伏变化的最高处,变坡以及其它可能产生负压的部位或平直段每隔IOOO米处设置排气阀。3、排泥阀在管线纵断面起伏低处、纵向同坡向,?LOkm左右均设置排泥阀,其管径按规程为干管的1/4?1/5,考虑到管线纵坡小,放水时间按6小时计算。4、消火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纵向平均间距120米。,根据施工现场调整后距车行道边线不得大于2米。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型号为SSF150/65-,安装详见国标13S201。管道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的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主要规范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行。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4、《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7、《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9、《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10、《检查井盖》11、《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12、《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13、《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14、《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件》15、《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16、《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17、《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18、《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19、《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雨水工程(一)排水体制合理地选择排水体制,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整个排水系统是否实用,能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同时也影响到排水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运营费用。排水体制的选定必须与排水系统终端的雨水和污水处理方式和环境质量要求相结合,同时受现实排水系统状况的限制。:..本工程改造的道路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二)(1)暴雨强度公式根据《关于加强我市市政和房建工程排水设计工作的通知》(穗水排水[2011]77号,广州市水务局、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要求,新建项目、新建区域和成片改造区域排水设施重现期一般不小于5年,重要地区(含立交桥)重现期不小于IO年。本工程重现期采用5年。暴雨强度计算采用《广州市增城区暴雨强度公式》(广东省气候中心,2014年3月):P二5年份公式:q=/(t+)0753其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t一降雨历时(Inin),t=tι+t,tι为地面集水时间(min),t2为管内雨水流行2时间(min)0(2)雨水量计算公式雨量计算式:Q=qXFX①式中:Q:雨水量(l∕s)①:径流系数,?,,:汇水面积(公顷)(3)排洪渠涵的设计标准采用广东省洪峰流量经验公式计算各排水片区的设计洪峰流量,并采用综合单位法和推理公式法计算成果进行复核,广东省洪峰流量经验计算公式如下:QP=C2*H24P*/,就近排放入附近雨水主干管或河涌。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采用5年,管道流行起点汇水时间tL10min,、污水工程(一)设计标准与参数污水量依据用地性质不同分别进行统计,再根据不同用地性质的用水量指标进行计算污水量。:..(1)污水设计流量计算每一设计管段的污水设计流量包括以下几种流量:本段流量ql—是从管段沿线流来的污水量;转输流量q2一是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段流来的污水量;集中流量q3一是从大型公共建筑物流来的污水量。本段流量采用下式计算:Q=KXqXF式中:Q-污水设计流量(L∕s)K-污水总变化系数q-污水面积比流量(L∕s*ha)F-汇水面积(ha)(2)设计充满度污水管道设计充满度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设计,、(3)∕s0(4)最小管径污水管最小管径为400mm。:..(2)排水管材选择1、管材选用标准按照广州市的相关规定及地区****惯做法选用:雨水管道:采用∏级钢筋混凝土圆管;污水管道:采用H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圆管;2、接口:dW1200采用承插式接头,d21350采用企口式接头,H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圆管采用0型橡胶圈承插连接。3、沟槽回填:,且必须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回填土压实度要求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0以上内容必须满足主管部门的技术和设备等要求。六、照明工程设计规范及依据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行。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4、《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6、《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8、《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10、《道路照明用LED灯性能要求》11、《LED城市道路照明应用技术要求》:..照明标准值1、机动车道路照明标准值照明标准道路分类照度环境比平均照度平均亮度眩光限制阀值增量Eav(Ix)Lav(cd∕m2)SR最小值均匀度UETI(%)—2、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值道路级别车道数(条)对应照度值(Ix)照明功率密值(LPD)(W∕m2)城市主干路?6≤≤、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照明标准值道路类型区域最小垂直照度最小半柱面照度Escmin(Ix)路面平均照度路面最小照度Eav(Ix)Emin(Ix)Evmin(Ix)流量较高的道路居住区102324、交汇区照明标准值路面平均照度交会区类型照度均匀度UE眩光限制Eay(IX),维持值主干路与主干路交会在驾驶员观看灯具的方位角主干路与次干路交会50上,灯具在80°和90°高度角方向上的光强分别不超过主干路与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