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口腔生理解剖学重点.pdf

格式:pdf   大小:3,510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口腔生理解剖学重点.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3.4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口腔生理解剖学重点.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口腔生理解剖学重点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口腔生理解剖学重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下文意思区分“牙合”与“合”)一、名字解释1、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2、同形牙——全口牙的形态多为等长的三角片或单锥体形。3、多牙列——在每个牙的舌侧,有若干后备牙,牙脱落后由新牙补充、去旧更新、终生不止。4、端生牙——此类牙无牙根,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5、侧生牙——此类牙无完善的牙根,其部分与颌骨相连,另一部分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内缘。6、槽生牙——有较完善的牙根,位于牙槽窝内。7、双牙列——一生中只换一次牙齿。8、中线——将颅面部分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在矢状面上,中线通过左右两眼之间、鼻尖、两中切牙。9、牙体长轴——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10、线角——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成的角。11、点角——牙合面三面相交处所成的角。12、牙尖——牙冠上近似锥体形、突出成尖的部分。13、嵴——牙冠上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14、切缘结节——初萌牙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15、舌面隆突——前牙舌面近颈缘部的半月形隆突起。:..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17、点隙——为3条或3条以上的发育沟汇合处所形成的凹陷。18、窝——牙冠舌面及合面上不规则的凹陷。19、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20、畸形中央尖——见于前磨牙组各牙合面中央有时可见一小牙尖,易磨损使髓腔暴露,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多见于下颌第二前磨牙。21、根柱——牙根分叉的部分,又称根干。22、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称出龈。23、萌出——从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面的全过程叫萌出。24、外展隙——在正常接触区的周围有呈V字形的空隙,称为楔状隙或外展隙。25、邻间隙——在龈方的外民展隙,有龈乳头充江满,可保护牙槽骨和牙冠邻面,叫邻间隙。26、接触区——相邻两牙邻接点因磨耗呈小面,称接触区。27、根管侧支——又称侧支根管,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28、副根管——为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管道,多见于磨牙。29、继发性牙本质——牙齿发育完成后形成的牙本质。30、解剖性根尖孔和生理性根尖孔——根管治疗时,因止于生理性根尖孔。~1mm,因此要特别注意。31、年青恒牙——牙齿萌出之后,但是没有到过牙合面,这段时期的牙。32、颌——上下牙发生接触的现象被称为颌或咬合。-2-:..34、牙列——牙按照一定顺序、方向和位置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或牙列。35、颌平面(修复学定义)——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与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构成的假想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36、纵(牙合)曲线——下颌牙列的纵合曲线,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此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又称司匹曲线。上颌牙列的纵合曲线,为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此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凸向下的曲线,又称为补偿曲线。37、横合曲线——又称Wilson曲线,由于上颌的磨牙向颊侧倾斜,使舌尖位置低于颊尖,因此连线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即为上颌的横合曲线。连接下颌双侧同名牙颊、舌尖所形成的曲线,称下颌的横合曲线。38、牙尖交错合——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39、覆合——指牙尖交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2~4毫米,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临床上所指的覆合是前牙的。40、覆盖——是指牙尖交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前后向的水平距离,正常约为2~4毫米。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顶之间-3-:..41、灵长类间隙——是4-6岁的儿童的牙列生长稳定后,颌骨生长速度快,使牙列排列不紧密,在切牙区及尖牙区出现间隙,其中上颌尖牙近中和下颌尖牙远中的间隙就称为灵长类间隙。42、鼻翼耳屏线——指从一侧鼻翼中点到同侧耳屏中点的假想连线,该线与合平面平行,与眶平面的交角约15度,牙列缺失后,常参考该线不确定合平面,以恢复牙列及咬合关系。43、眶耳平面——是连接双侧眶下缘最低点和外耳道上缘的一个假想平面。44、切牙孔(腭前孔)——指双侧尖牙的舌面龈缘连线与腭中线相交处,此处有鼻腭神经穿行,此处行麻醉可麻醉上颌1-3。45、牙尖交错位——牙尖交错合时下颌骨相对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称为牙尖交错合。46、后退接触位——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后移动少许(约1毫米),此时,后牙牙尖斜而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突位于其在下颌窝中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以作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这,后退接触位,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47、下颌姿势位——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下颌姿势位。作用:使牙周组织得到休息,保护牙齿非功能性磨损。48、前伸合颌位——下颌在保持上、下接触的同时向前动运,运动过程中下颌所有的位置均称为前伸合颌位。49、侧合颌位——下颌在保持一侧上、下牙接触的同时向该侧运动,运动过程-4-:..50、尖牙合——工作侧仅尖牙接触,后牙不接触,称为尖牙保护合,简称尖牙合。51、腭大孔——上颌骨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围成腭大孔。52、牙槽嵴——牙槽窝的游离缘。53、牙槽窝——容纳牙根的窝。54、牙槽间隔——两颗牙牙根之前的牙槽骨。55、牙根间隔——多根牙中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板。56、固有牙槽骨——又称硬骨板、筛状板。57、外斜线——从颏结节经颏孔之下延向后上与下颌支前缘相连的骨嵴,称外斜线或外斜嵴,降下唇肌及降口角肌附着,外斜线之下有颈阔肌附着。58、二腹肌窝——内斜线下方,中线两侧近下颌骨下缘处,有不明显的卵圆形陷窝,称二腹肌窝,为二腹肌前腹的起点。59、关节翼肌窝——髁突下部缩小名髁突颈,颈下部前方有小凹陷,称关节翼肌窝,为翼外肌下头之附着处。60、乙状切迹——喙突与髁突之间,分隔它们的“U”字形的下颌切迹。61、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下缘相接处称下颌角,有茎突下颌韧带附着。62、腮腺鞘——腮腺外包裹有腮腺鞘,它是由劲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深,浅两层,包绕整个腮腺而形成。63、颈动脉窦——为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膨大部分,窦壁内含有特殊压力感受器,当动脉压升高或到其他压力刺激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5-:..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封闭,以避免由于压迫颈总动脉或不慎累及颈动脉窦,导致心率减慢,血压降低之颈动脉窦综征。64、颈动脉体——系一棕色的椭圆形扁平小体,由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壁或其附近。颈动脉体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感觉神经末梢,属化学感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65、腮腺床——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相毗邻,腮腺犹如侧卧其上,故称上述结构为腮腺床。66、咀嚼周期——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有其一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咀嚼周期。67、咀嚼肌力——咀嚼力实际为升颌肌收缩时所能发挥的最大力,也称咀嚼力。68、合力——合力是指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之力。咀嚼活动时,咀嚼肌并未用其全力,这种实际咀嚼肌力量,称为咀嚼压力,亦称合力。69、牙周潜力——最大合力与合力之差。70、咀嚼效率——机体在一定时间,对定量食物咀细的程度,称为咀嚼效率。二、填空题、选择题1、异形牙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2、鱼类有多牙列、同形牙、端生牙。两栖类有同形牙、多列牙、端生牙。爬行类有同形牙、多牙列、侧生牙、槽生牙。鸟类有单锥体牙。哺乳类有异形-6-:..3、牙分类根据在人口中的时间分为乳牙和恒牙。按牙的形态可分为切牙(切断食物、发音、衬托面形)、尖牙(穿刺撕裂食物)、前磨牙(协助尖牙撕裂食物、捣碎食物)、磨牙(磨细食物)。切牙组一共8个牙,分为中切牙和侧切牙,上下颌各两个中切牙、两个侧切牙。尖牙组共4个,上下颌各两个。前磨牙组共8个,上下颌各分有2个第一前磨牙和2个第二前磨牙。磨牙组正常情况下12个,上下颌各分有2个第一磨牙、2个第二磨牙、可能存在2个第三磨牙。4、牙的功能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5、乳牙没有前磨牙。恒牙共32个。6、部位记录法我们的左边是患者的右边,记录时要按患者的方位记录,乳牙用罗马数记录,恒牙用阿拉拍数字记录。7、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恒牙用阿拉拍表示乳牙用26个英文字母大写表示左上区D表示右上颌第一乳磨牙左上颌第一乳磨牙表示右上区D8、外部观察每个牙可分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又有解部牙冠、牙根(以牙颈为界)和临床牙冠、牙根(以龈缘为界)。临床牙冠小于解部牙冠。9、剖面观察牙体由外到内分为牙釉质(最硬、呈白色半秀明、牙冠表面、不可再生)、牙骨质(牙根表面、色泽黄)、牙本质(淡黄色、可再生)、牙髓(蜂窝组织、含血管、神经、淋巴)。10、牙冠各面的名称有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牙合面、切嵴。11、嵴的位置、形状、方向可分为切嵴、边缘嵴、轴嵴、颈嵴、三角嵴、牙尖嵴、横嵴、斜嵴。12、下颌第一前磨牙合面的重要解部标志是横嵴。上颌第一磨牙重要解剖标-7-:..斜嵴。舌隆突是前牙的标志。13、牙冠冠的凹陷部分有沟(发育沟、副沟、裂)、点隙、窝。14、上颌中切牙位置最前,牙冠唇面近远中径最宽,体积最大。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为钝角。唇面外形高点是颈1/3唇颈嵴,颈横切面为圆三角形。上颌侧切牙唇面最突,舌窝最深,远中切角最圆钝,颈横切面为卵圆形。下颌中左右切牙形态最难区分,体积最小。15、上颌第一前磨牙体积比第二者大,颊尖偏远中,舌尖偏近中,有近中沟,由近中点隙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第二前磨牙牙尖均偏近中方向。下颌第二前磨牙长畸形中央尖。16、上颌尖牙的尖偏近中。17、上颌第一磨牙又称6龄牙。18、乳牙外形有20个乳牙19、恒牙萌出的烦序上颌或,下颌或20、髓室壁有近中髓壁、远中髓壁、颊侧髓壁、舌侧髓壁。21、髓室包括髓室顶、髓室底、髓室壁、髓角、根管口。22、根管系统的组成根管、管间吻合、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副根管。23、根管分类有单管型、双管型、单双管型、三管型。24、颌面部骨由14块骨组成,不成对的2块是:下颌骨、犁骨。成对对称排列的有: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下鼻甲。25、上颌骨一体四突是:上颌体、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26、上颌前磨牙牙根的上方是:尖牙窝。-8-:..5-8的牙根上方是上颌窦,其中最近的是:上颌6。28、上颌结节有翼内肌浅头附着。附近有翼从,麻醉时应注意。29、上颌骨执行咀嚼功能形成三对支柱:尖牙支柱、颧突支柱、翼突支柱。30、下颌骨分为水平部叫下颌体和垂直部叫下颌支。31、颏孔的位置会随人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成年人颏孔多朝向后、上、外方,颏神经麻醉应注意方向。颏孔内有颏神经和血管。32、腭大孔表面标志则为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上,。33、颏孔的位置:在外斜线上方,下颌第二前磨牙的下方或第一、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骨上、下缘之间的稍上方有颏孔,孔内有颏神经、血管通过。34、下颌切迹(乙状切迹)最凹点下约1CM处与下颌支左右之间相交有下颌孔,下颌孔上有下颌小舌,此处有蝶下颌韧带附着。下颌孔前上方,有由喙突往下后及髁突往前下汇合成的骨嵴称下颌隆凸,此处由前往后有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越过,故在下颌隆突处注射麻醉剂,可以同时麻醉上述三神经。35、下颌支的前边是喙突,后边是髁突。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过。36、下颌孔向前下通入下颌管,与颏孔相通。37、下颌骨较易发生骨折:1、正中联合。2、颏孔区。3、下颌角。4、髁突颈部。38、腭骨的组成:前2/3硬腭和后1/3软腭。39、圆孔内有上颌神经此出颅,卵圆孔内有下颌神经经此出颅,棘孔有脑膜中动脉经此出颅。40、颞下颌关节的构成——颞骨关节窝及关节结节(颞骨关节面),下颌骨髁突,-9-:..41、颞下颌关节窝的位置:位于颞骨鳞部下表面。。42、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结节的2个功能面:关节结节后斜面和嵴顶为关节的功能区,该处软骨较厚,损伤性关节疾病,常破坏此处。43、关节盘分五部分:前伸部、前带、中间带、后带、双板区。中间带、双板区都是关节盘穿孔的好发部位。44、颞下颌关节主要有三条神经分布:1、耳颞神经。2、颞湥神经。3、咬肌神经。45、颞下颌关节的运动归纳为开闭颌运动、前后运动、侧方运动三种基本形式。46、颞下颌关节主要有三条神经分布:耳颞神经、颞深神经、咬肌神经。47、腮腺导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相对的颊黏膜上。下颌下腺导管开口于口底舌系带两侧的舌下阜。舌下腺导管开口于大管开口于舌下阜,小管则汇入下颌下腺管。48、三叉神经分为三大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下颌神经为混合性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为感觉神经。49、上颌神经分支1、颅中窝段:脑膜中神经2、翼腭窝段:颧神经,翼腭神经(鼻支、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3、眶下管段: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前神经4、面段:睑支,鼻支,上唇支-10-:..501、脑膜支2、翼内肌神经3、下颌神经前干(颞深神经、咬肌神经、翼外肌神经、颊神经{分支布于下颌第二磨牙及磨牙的颊侧牙龈及颊部黏膜和皮肤})4、下颌神经后干(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下颌牙1-4的牙龈、下唇黏膜和皮肤})51、面神经以茎乳孔为界分为面神经管段和颅外段。52、面神经主干的位置:面神经主干是指面神经出茎乳孔至面神经分叉处的一段,长约2厘米,。面神经自茎乳孔穿出时,位于茎突与乳突之间的间隙内。在茎乳孔,面神经位于距乳突前缘中点深侧约2厘米处,面神经向前、外并稍向下经外耳道软骨与二腹肌后腹之间,前行越过茎突根部的浅面进入腮腺,而后横颈外动脉及下颌后静脉的外侧。应当说明,新生儿及儿童由于乳突尚未发育完全,面神经位置表浅,手术时容易受到损伤。53、一、面神经管段分支1、岩大神经2、镫骨肌神经受损表现为除面瘫外,患者还会发生镫骨肌麻痹和听觉过敏。3、鼓索二、面神经颅外分支1、面神主干在进入腮腺前的分支①耳后神经②二腹肌支③茎突舌骨肌支2、面神经主干在腮腺内的分支①颞支受损表现为同侧额纹消失②颧支受损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11-:..受损表现为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鼓腮无力、上唇运动减弱或偏斜④下颌缘支受损表现为患侧口角下垂和流口水⑤颈支受损表现为颈阔肌运动障碍,影响口角的微笑活动。54、舌咽神经受损表现:舌咽神经损伤后会出现患侧舌后1/3一般感觉及味觉丧失、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腮腺分泌减少。55、舌下神经受损表现:导致患侧舌肌瘫痪及萎缩,伸舌时舌尖偏患侧,舌位于口腔内静止位时,患侧舌反而比健侧更抬高些。56、由(上、下牙列、牙龈及牙槽黏膜)将口腔分为两部,前外侧部称口腔前庭,后内侧部为固有口腔。57、口腔前庭及其表面解剖标志有:口腔前庭沟,上、下唇系带,颊系带,腮腺管乳头,磨牙后区,翼下颌皱襞,颊垫尖。58、唇上界为鼻底,下界为颏唇沟,两侧以唇面沟为界,,其中部有横行的口裂将唇分为上唇和下唇两部。59、上、下唇的淋巴回流的特点:1、上唇的淋巴引流较为广泛;2、下唇中部的淋巴管可交叉至对侧。60、颊的层次:皮肤、皮下组织、颊筋膜、颊肌、黏膜下层、黏膜。61、颊上界颧骨下缘,下界下颌骨下缘,前以唇面沟、后以咬肌前缘为界。62、腭分为硬腭和软腭,其中硬腭由上颌骨的腭突和腭骨的水平部组成。-12-:..突、腭大孔、翼钩。64、软腭的腭凹可作为总义齿基托后缘的参考标志。腭垂、腭帆、腭舌弓、腭咽弓(桃体窝内有扁桃体)、65、腭大孔位置:,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约相当于腭中缝至龈缘之外、中1/3处,肉眼观稍呈凹陷,其深面为腭大孔,腭前神经和腭大血管经此孔向前布于硬腭后2/3,上述凹陷是麻醉的解剖标志。66、硬腭软组织具有下列特点:1、黏膜下层在硬腭前后部各不相同,前部含有少量脂肪,无腺体;后部则有较多的腭腺,故腭腺肿瘤多发生在硬腭后部;2、硬腭骨膜具有附于黏膜和黏膜下层较附于骨面更为紧密的特征,腭裂手术时常将黏膜、黏膜下层及骨膜视为一整层而称粘骨膜从骨面分离,以便形成一个血运充的组织瓣,用以修复腭裂;3、粘骨膜不易移动,能耐受磨擦和咀嚼压力,其在腭中线者甚薄,而两侧在近牙槽骨部分却显著增厚,这是由于其中含有腭腺及神经和血管之故。因此,腭部部浸润麻醉多在两侧近牙槽骨的黏膜下注射;在作腭两侧松弛切口时,亦应尽量靠牙龈切开,才不致损伤腭部的主要神经和血管。67、软腭的层次:黏膜、黏膜下层、腭腱膜及腭肌。68、腭肌位于软腭的后2/3,共计5对:1、腭帆张肌2、腭帆提肌3、腭舌肌4、腭咽肌5、腭垂肌69、舌下区表面解剖标志:当舌向上方翘起时,舌系带两侧的口底黏膜上各有一小突起,称舌下阜(舌下肉阜),为下颌下腺管及舌下腺大管的共同开口。舌下阜两侧各有一向后外斜行的舌下襞,为舌下腺小管的开口部位,也是下颌下腺管的表面标志。舌系带延长术剪开舌系带时,应注意勿损伤上述腺管口及其附近-13-:..70、舌下区内容及其排列有重要结构:1、舌下腺2、下颌下腺管3、舌下神经及舌下神经伴行静脉4、舌下动脉71、舌为口腔内重要器官,在参与言语、协助咀嚼、吞咽、吮吸、感受味觉和一般感觉等功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72、舌前2/3布满乳头有下列四种:丝状乳头(最多、司一般感觉)、菌状乳头(司味觉)、轮廓乳头(司味觉)、叶状乳头(司味觉)。73、舌后1/3黏膜无乳头,但有许多结节状淋巴组织,称舌扁桃体。74、舌肌分舌内肌和舌外肌,舌内肌起止均于舌内,分别有舌上纵肌、舌下纵肌、舌横肌及舌垂肌,作用:改变舌的形态。舌外肌主要起自下颌骨、舌骨、茎突及软腭而止于舌,分别是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及腭舌肌,作用:改变舌的位置。75、舌的淋巴管与颈深上淋巴结的引流关系具有一定的规律:即愈近舌尖而起的淋巴管,其注入的颈深上淋巴结所在部位愈低;愈近舌根部而起的淋巴管,其注入的颈深上淋巴结所在部位愈高。76、舌的神经支配:舌前2/3由舌神经、舌后1/3由舌咽神经支配。77、口角的位置:口裂两端为口角,其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78、耳屏:为外耳道前方之结节状突起,临床常在其前方,颧弓根部之下,检查下颌骨髁突的活动情况。在耳屏前方约1厘米可触及颞浅动脉的搏动。79、眶下孔:,其体表投影为自鼻尖至睑外侧联合连线的中点。眶下孔是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部位。-14-:..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中点微上方,距正中线约2—3厘米。颏孔为颏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部位。81、颏下点:为颏部正中的最低点,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82、腮腺管:投影于(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1/3段)。颊部手术时,了解腮腺管的体表投影,将有助于避免腮腺管的损伤。83、侧三停:以耳屏中心为顶点,分别向发际中点、眉间点、鼻尖点和颏前点做连线,形成3个夹角,其夹角差小于10度则符合颜面美的要求。84、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面部分成水平三等分。发际到眉间点为面上1/3,眉间点至鼻下点为面中1/3,鼻下点至颏下点为面下1/3。85、小三停:鼻下点至口裂点(口裂的正中点),口裂点至颏上点(颏唇沟正中点)、颏上点至颏下点又将面下1/3分为三个基本相等部分,其中上1/3为上唇高度,下2/3为下唇及颏的高度。男性上唇高度约为24毫米,下唇及颏高度约为50毫米。女性约4毫米。86、黄金分割比:1:、五眼——沿两眼内外眦作垂线,可将面部在眼裂水平分为五等分,每一等分份的宽度与一个睑裂的宽度相等,即两眼内眦间距,两睑裂宽度和左右外眦至耳屏轮间距相等,称“五眼”,五停。。88、皮肤的特点:1、面部肤血管密集,血运丰富,因而组织再生和抗感染能力很强,有利于创口愈合,为美容整形手术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创伤时出血亦较多。2、面部皮肤真皮内含有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故皮肤富于韧性和弹性,这是保持面部皮肤紧张度、维持颜面美的重要因素。3、面部皮肤富于皮脂腺、-15-:..肿和疖肿。4面部皮肤是表情肌的止点,表情肌收缩时牵动皮肤,使面部形态出现丰富多彩的表情,术中应注意处理每一块表情肌与皮肤之间的关系,以免表情肌功能受损。89、皮下组织特点:面部皮下组织疏松,皮肤易于伸展移动,有利于外伤缝合及整形美容手术。但在颏部尤其是鼻翼的皮肤与皮下组织结合紧密,不易剥离,清创时必须注意,以免发生缝合困难。面部皮下组织中有表情肌,皮肤支持韧带连于真皮,加之真皮内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故当外伤或手术切开皮肤时,皮肤创缘易向内卷。面部皮下静脉与颅内静脉窦关系密切,炎症时应注意有向颅内蔓延的可能。皮下层内有面神经、血管及腮腺管等穿行,手术除应注意皮肤皱纹及沟的走向外,更应避免上述重要结构的损伤。90、腮腺咬肌区:前界咬前缘、后界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上为颧弓和外耳道,下以下颌骨下缘,内侧界为咽旁间隙,外侧以皮肤为界。91、腮腺咬肌区的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筋膜、腮腺、腮腺与神经血管关系、咬肌。92、腮腺浅叶上缘神经血管排列:从后向前依次为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脉、面神经颞支及颧支。前缘:从上向下依次为面横动脉、面神经颧支、面神经上颊支、腮腺管、面神经下颊支及下颌缘支。下端:从前向后依次为面神经下颌缘支、面神经颈支、下颌后静脉。94、腮腺内神经血管可分为纵行组和横行组。纵行组为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颈外动脉;横行组为面神经、上颌动静脉及面横动脉。95、腮腺的毗邻:上面形凹,邻外耳道及颞下颌关节后面;外面邻浅筋膜;前-16-:..下颌支及翼内肌后部;后内面与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茎突和茎突诸肌及第对脑神经和劲内动、静脉相毗邻。96、腮腺导管的走行:腮腺导管浅叶前缘发出,,导管在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走行,与颧弓平行,其上方有面神经上颊支和在横动脉,下方有面神经下颊支伴行,故腮腺管常用来作为寻找面神经颊支的解剖标志。导管横过咬肌外侧面后在咬肌前缘,几乎以直角转向内,穿入颊肌,约成45度角向前,在颊肌与颊黏膜之间走行一段距离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相对的颊黏膜上。93、腮腺浅叶上缘神经血管的排列:此处有一排神经血管,从后向前依次为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脉、面神经颞支及颧支。94、腮腺浅叶前缘神经血管的排列:此处有一排神经血管,还有腮腺管,从上向下依次为:面横动脉、面神经颧支、面神经上颊支、腮腺管、面神经下颊支及下颌缘支。95、腮腺浅叶下端神经血管的排列:从前向后依次为面神经下颌缘支、面神经颈支、下颌后静脉。96、面侧深区:境界:前为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为腮腺深叶,内为翼外板,外以下颌支为界。该区亦即颞下间隙及翼颌间隙的范围。97、面侧深区:层次:1、翼丛2、上颌动脉3、下颌神经-17-:..一、眶下间隙位于眼眶前部的下方,上界眶下缘,下界上颌骨牙槽突,内界鼻侧缘,外以颧大肌为界。向后通颊间隙。上颌前牙及前磨牙、鼻侧部及上唇,上述部位的化脓性炎症,可侵及眶下间隙。二、颊间隙位于颊肌与咬肌之间,略呈倒立的锥形,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前缘及颞肌前缘。与翼颌间隙、咬肌间隙、眶下间隙、颞下间隙及颞间隙相连。磨牙根尖的炎症可侵入颊间隙。三、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前邻磨牙后区,后界腮腺。与翼颌、颊、颞及颞下诸间隙相连通。间隙感染多来自下颌第三磨牙。四、翼下颌间隙位于颌支与翼内肌之间。前为颞肌及颊肌,借颊肌与口腔分隔,后为腮腺,上界翼外肌下缘,下以翼内肌附丽于下颌支处为界。向上与颞下间隙及颞间隙间隙相通,向前通颊间隙,向下与舌下、下颌下间隙相通,向后与咽旁间隙连通,向外通咬肌间隙。翼颌间隙尚可经颅底血管神经通入颅内。五、颞下间隙位于翼颌间隙的上方。前界上颌骨的后面,后界腮腺深叶,内界蝶骨翼突外侧板,外界下颌支上份及颧弓,上界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下以翼外肌下缘平面为界。此间隙在解剖上有两个特点:1、颞下间隙处于颌面深部诸间隙的中央。2、间隙中有翼丛、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和上、下颌神经的分支通过。与颞间隙、翼颌间隙、颊间隙、翼腭间隙及咽旁间隙相通,并借眶下裂与眶内、经卵圆孔和棘孔与颅腔通,借翼丛与海绵窦相。因此颞下间隙的感染很少单独存在,常与相邻间隙感染同时存在。六、颞间隙位于颞区,借颧弓和颞下嵴的平面与颞下间隙分界。分为二部分,即颞浅间隙和颞深间隙。1、颞浅间隙位于颧深筋膜与颞肌之间。-18-:..2位于颞肌与颞窝之间。颞间隙的解剖结构特点1、颞深筋膜致密;2、颞肌坚厚;3、颞窝骨质以颞鳞处最薄,其内、外骨板间之板障很少。与颊、咬肌、翼颌及颞下诸间隙相通。颞部脓肿形成后,难以自行穿破,脓液过久积存于颞鳞表面,压迫骨皮质,使其坏死,发生骨髓炎,感染由此可直接在颅内或通过邻近脑膜的血管蔓延,导致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七、腮腺间隙位于腮腺鞘内,该间隙为腮腺及通行于腺体内的血管、神经及淋巴结所充满。腮腺间隙内侧面未封闭,直接通咽旁前间隙和翼颌间隙。八、翼腭间隙位于眶尖的下方,颞下窝的内侧,为一伸长的三角形间隙。前界上颌骨体,后界蝶骨翼突,上为蝶骨大翼,内以腭骨垂直板为界。翼腭间隙内主要有上颌神经、翼腭神经节、上颌动脉的第三段及其分支。翼腭间隙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外经翼上颌裂连通颞下间隙,向下经翼腭管通口腔,向后上经圆孔通颅腔。九、舌下间隙上界为口底黏膜,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前外侧为下颌舌骨线以上的下颌骨体内侧面骨壁,后界止于舌根。向后通下颌下间隙及颏舌肌间间隙,往后上通翼颌间隙,向后内通咽旁间隙。由于下颌前牙及第一前磨牙的根尖位于下颌舌骨线的上方,因此,上述诸牙的牙源性感染,若破坏下颌骨的舌侧骨板,则进入舌下间隙。99、颈筋膜的层次分五层:颈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颈深筋膜中层、颈脏器筋膜、椎前筋膜。100、下颌下三角境界位于舌骨上区内。由下颌骨下缘、二腹肌前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其底由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上缩肌等构成。-19-:..1、皮肤2、颈浅筋膜3、颈深筋膜浅层内容物:1、下颌下腺2、下颌下淋巴结3、面静脉4、面动脉5、舌神经、下颌下腺管及舌下神经。在舌骨舌肌浅面,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为:舌神经、下颌下腺管及舌下神经。101、舌神经与下颌下腺管关系密切,下颌下腺手术切断下颌下腺管时,慎勿将舌神经当成下颌下腺管而误予切断。从解剖关系上,其鉴别有三:1、从联系上看:舌神经下方连于下颌下神经节,通过该节,再以节后纤维与下颌下腺相连;下颌下腺管则直接发自接发自下颌下腺深部。2、从位置上看:在舌骨舌肌表面,舌神经位于下颌下腺的上方,若将下颌舌骨肌的后缘向前拉开,则可见舌下区之舌神经,自外上钩绕下颌下腺管,经其下方转至其内侧和上方。3、从形态上看:舌神经较下颌下腺管为粗而略雇扁,且坚韧。102、气管切开术注意事项:1、采取头正中后仰位,以免伤及颈总动脉并使气管位置变浅;2、多在第3~5气管软骨环的范围内切开,不宜过深,以免刺穿伤气管后壁,甚至伤及食管;3、勿切环状软骨,以免术后发生喉狭窄;4、亦不应低于第5气管软骨环,以免引起头臂干等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