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pdf

格式:pdf   大小:3,008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2.9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章总论重点与难点属性,进而掌握会计和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对象、基本职能、任务、作用和目标,会计核算的方法与会计学的分支等会计基本理论的有关内容。重点掌握会计对象、会计基本职能及会计方法等问题。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经济资源耗费的过程。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一定是先有投入(耗费),后有产出(收入)。记录生产过程的耗费与收入,并加以比较,才能判断是否有经济效益,继续生产是否有意义。收入大于耗费,经济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记录耗费与收入的活动即为会计的基本活动。在人类历史上,会计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奴隶社会繁盛时期称为会计的萌芽阶段或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其特点:一是产生了会计的萌芽,二是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记录。从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到15世纪末称为古代会计时期,其特点: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及其与私有制的结合,造成了私人财富的积累,进而导致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二是单式簿记应运而生。会计的涵义。一直以来对会计涵义的界定主要有两大观点:一是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企业或其他组织范围内,旨在反映和控制企业或组织的各种经济活动,而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程序、方法和技术所组成,由会计人员加以管理,用以处理经济数据、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的有机整体。二是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继承了会计管理工具论的合理内核,吸收了最新的管理科学思想,从而成为在当前国内外会计学界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具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能够按照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将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会计事项表现出来,以达到揭示会计事项的本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目的。会计的反映职能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其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其二,会计是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会计反映经济活动就是要反映其事实,探索并说明其真相,因此,只有在每项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以后,1:..这种凭证具有可验证性,据以记录账簿,才能保证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其三,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会计反映职能在客观上体现为通过会计的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优化,它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目的。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监督经济活动按照有关的法规和计划进行。会计监督职能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其一,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它以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其二,会计监督具有连续性;其三,会计监督具有完整性。会计监督不仅体现在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方面,还体现在经济业务发生过程中及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会计的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会计反映是基础,为会计监督提供客观依据,反过来,会计反映必须以会计监督为保证。没有科学、严格的会计监督,会计工作就容易失去控制,也就难以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的具体任务是反映和监督各会计主体对财经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反映和监督各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营管理;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会计的作用,从正面看主要有四点:一是为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二是加强经济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三是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四是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以便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会计的目标: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二是关于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受托责任观认为,受托责任的涵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①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受托方所交付的资源,受托方承担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并使其保值增值的责任;②资源的受托方承担如实地向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义务;③资源受托方的管理当局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方法是指会计对企、事业、机关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全面地反映和监督所采用的方法。具体包括:①设置账户;②复式记账;③填制和审核凭证;④登记账簿;⑤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在会计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反映的过程中,不论是采用手工处理方式,还是使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方法,对于日常所发生的经2:..簿的记录,进行成本计算,通过财产清查,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会计属性是指会计的本质,即会计既有技术性又有社会性。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重点与难点在前一章学****的基础上,本章专门阐述会计要素及其相关内容。要求了解和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等问题。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资金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以及货币本身。资金运动是企业单位所拥有的资金不是闲置不动的,而是随着物资流的变化而不断地运动、变化的。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它们又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两大类。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该资源在未来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某种直接或间接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资产的确认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或者说,资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资产是由以往事项所导致的现时权利;(2)资产必须为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3)资产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资产作为一项经济资源,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必须是很可能地流入企业,而且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3:..(1)负债是由以往事项所导致的现时义务;(2)负债在将来必须以债权人所能接受的经济资源来加以清偿;(3)负债与其形成现实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而且在未来流出企业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负债按照其流动性不同,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等。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所有者权益也称股东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它在数值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其实质是企业从投资者手中所吸收的投入资本及其增值,同时也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本钱”。所有者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企业的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是企业注册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证。企业资本公积也称准资本,主要来源于资本在投入过程中所产生的溢价。资本公积主要用于转增资本(或股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分别是: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留存收益一般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又分为:①法定盈余公积,指企业按照《公司法》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②任意盈余公积,指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后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企业的盈余公积可以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股本)等。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也可以用盈余公积分派现金股利。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而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收入具有以下特征:(1)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3)收入最终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4:..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如下特征:(1)费用产生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2)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或者二者兼而有之;(3)费用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而且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确认为费用。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具体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基本会计等式: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恒等关系。会计等式反映了这种恒等关系,因而,它始终成立。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重点与难点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是核算(反映)和监督,而对会计核算的学****主要是掌握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在学****这七种方法之前,有一些基础知识需要掌握,而且这也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本章主要就会计核算的基础进行了讲述,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确认与计量要求以及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等内容。会计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保证条件。根据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以下八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集体化,是反应会计主体的财务状5:..会计信息的载体是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由会计要素组成,对会计要素进行报告之前必须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程序。确认主要解决某一个项目应否确认、如何确认和何时确认三个问题,它包括在会计记录中的初始确认和在财务报表中的最终确认。凡是确认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了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1)初始确认条件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主要包括:①符合要素的定义。有关经济业务确认为一项要素,首先必须符合该要素的定义。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这里的“很可能”表示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可能性在50%以上。③有关的价值以及流入或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如果不能可靠计量,确认就没有意义。(2)在报表中列示的条件经过确认、计量之后,会计要素应该在报表中列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而收入、费用、利润在利润表中列示。根据准则规定,在报表中列示的条件是:符合要素定义和要素确认条件的项目,才能列示在报表中,仅仅符合要素定义而不符合要素确认条件的项目,不能在报表中列示。、计量和报告的过程,其中,会计计量在会计确认和报告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会计计量主要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方面的内容构成,二者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计量模式。计量单位至少存在两种形式的选择:一是名义货币单位;二是不变货币单位(一般购买力单位)。会计计量通常使用的是名义货币,即以币值稳定为基本假设。计量属性指计量可予以计量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它是区分不同计价模式的主要标准。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包括:①历史成本;②重置成本;③可变现净值;④现值;⑤公允价值。6:..“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这是对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一种限定性条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如果要用其他计量属性,必须保证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而且还要在确认与计量过程中遵循以下要求: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收入与费用配比、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亦称现收现付制,也叫现金制。它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归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本期没有实际收到款项和付出款项,即使应归属于本期,但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由于款项的收付实际上以现金收付为准,所以一般称为现金制。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也叫应计制。是指企业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而不是按款项的实际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也就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实际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由于它不管款项的收付,而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准,所以也称为应计制。账户与复式记账重点与难点账户是由一定的结构形式组成的用以存储会计信息的工具。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指在账户的全部结构中用来登记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的那部分结构。利用账户可以获取一系列的指标信息。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账户的期初余额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开始时从上一个会计期末结转而来的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是指在本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记录到账户中增加方的数额合计。本期减少发生额是指在本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记录到账户中减少方的数额合计。期末余额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终了时,经过计算而得到的账户的余额。其基本的计算公式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设置会计科目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会计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7:..可分为以下两类:(1)总分类科目。(2)明细分类科目。复式记账就是指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借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记账方法。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无非是涉及资金增加和减少两个方面,每项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起码要影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要素、或同一个会计要素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发生增减变化。这种增减变化具有两大规律,其一是:资产要素与权益要素同增或同减,增减金额相等;其二是资产要素内部或权益要素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资金运动增减变化的这种规律为复式记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采用复式记账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必须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基础。(2)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等额记录。(3)必须按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四种类型进行记录。(4)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发生额、余额必须各自平衡。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对于借贷记账法应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把握:(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记账符号是在某一种记账方法下表示“增加”或“减少”意思的符号,借贷记账法中的记账符号为“借”“贷”二字。(2)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这是重点)。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借方”和“贷方”两方,分别用来登记增加数和减少数。其中资产类和费用类账户用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如果有余额登记在借方(费用类账户在期末时一般没有余额);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和利润账户用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如果有余额登记在贷方(收入类账户在期末时一般没有余额)。在账户中,余额的方向一般与账户登记增加数的方向是一致的;双重性质账户一般是指在同一个账户中既用来核算资产等要素内容,同时又用来核算负债等要素内容的账户。即在账户的某一方中,既用来登记一种要素的增加数,也用来登记另一种要素的减少数,另一方也是如此。双重性质账户结构相当于是两种不同性质账户结构的叠加。这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方向应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或为借方余额,或为贷方余额。(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其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有借必有贷”指的是经济业务在账户中的登记方向;“借贷必相等”指的是经济业务在账户中登记的金额。8:..4)借贷记账法的会计分录及账户对应关系。会计分录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在登记有关账户之前预先确定应当登记的账户名称、账户登记方向(借方或贷方)和登记金额的一种记录。它是会计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填写在记账凭证上的。编制会计分录一般应经过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内容、确定经济业务应予登记的账户名称、分析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趋势、确定增减变化在账户中的登记方向、确定应予登记的金额等几个基本步骤。(5)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指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而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有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两种。试算平衡公式分别为: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不仅要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登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总分类账户中,凡是在总分类账户下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的,还要记入各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这种做法叫做平行登记。进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需要把握以下要点:(1)登记的内容应相同;(2)登记的方向应相同;(3)登记的金额应相等。由于进行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之间也必然存在着相等关系。为核对平行登记的准确性,可编制“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表”,并将其各指标的合计数直接与其所从属的总分类账户的有关指标进行核对。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是运用我们已经学****并掌握的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知识对制造业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具体内容,这也是本章学****的重点,其难点是有关账户的内容及其具体应用。制造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主要有:资金筹集业务、供应过程业务、生产过程业务、产品销售过程业务、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等。企业的资金筹集业务主要有接受投资人投入资本业务和向债权人借入资金业务,这里我们以投入资本和长、短期借款为例,说明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投入资本又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部分。实收资本是企业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为了核算实收资本的形成及其变化情况,需要设置“实收9:..借:银行存款等相关资产类账户贷: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是投资者或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投资者并且金额上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为了核算资本公积金的形成及其使用情况,需要设置“资本公积”账户。其一般的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等相关账户贷: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短期借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其生产经营对资金的临时需要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为了核算短期借款的本金和利息,需要设置“短期借款”、“财务费用”、“应付利息”等账户。其一般的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或应付利息长期借款是企业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种借款。对于按规定的利率和使用期限计算的利息1,一方面应作为“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入账(注意此处与短期借款的区别),另一方面要注意利息资本化和费用化的不同。其一般的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等贷:长期借款(本金)借:在建工程(资本化的利息)财务费用(费用化的利息)贷:长期借款(到期付息)应付利息(分期付息)对于固定资产购入业务,要注意两点,一是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具体构成内容即买价、税金、包装费、运杂费和安装费等,注意购买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涉及到的增值税是可以作1对于长期借款的利息需要区分分期付息和到期一次付息两种情况。对于分期付息的长期借款利息,在没有支付时,需要通过“应付利息”账户进行核算。10:..二是购入的固定资产在核算时一定要区分不需要安装和需要安装两种情况。对于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其一般的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机器设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对于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其一般的会计分录为:借:在建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对于材料采购业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材料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的,首先要注意实际成本包括的具体内容,即实际采购成本=实际买价+实际采购费用,其次要注意核算时涉及的账户及账务处理。在材料按照实际成本核算时,对于账户,其难点是对“在途物资”账户、“应交税费”账户的理解和掌握;在材料按照计划成本核算时,对于账户,其难点是“材料采购”账户,“材料采购”账户的用途一是反映材料采购资金的支出情况,二是计算材料的采购成本。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其一般的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付款)应付账款(未付款)等科目如果购入的材料尚未到达企业,则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待材料到达企业并验收入库时,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原材料11:..贷:在途物资材料按计划成本组织收发核算时,首先,企业应结合各种原材料的特点、实际采购成本等资料确定原材料的计划单位成本;其次,平时购入或以其他方式取得原材料,按其计划成本和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额分别在有关账户中进行分类登记;再次,平时发出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月末再将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进行分摊,随同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记入有关账户,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必须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原材料按计划成本组织收、发核算时,应设置原材料”账户,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设置的“原材料”账户与按实际成本核算设置的“原材料”账户基本相同,只是将其实际成本改为计划成本,即“原材料”账户的借方、贷方和期末余额均表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采购”账户用来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和结转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并据以计算确定购入材料成本差异额;“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性质是资产类(比较特殊,注意理解!),是用来核算企业库存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超支或节约差异额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的账户。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除上述三个账户外,其他的账户同于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所涉及的相关账户。为了计算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在会计期末,就需要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其方法是运用差异率对计划成本进行调整,以求得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月初库存材料成本差异额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100%月初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月初库存材料差异额?本月购入材料差异额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100%月初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入库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涉及的常见会计分录分别为:购入材料时:借:材料采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科目材料入库结转成本及差异:借:原材料贷:材料采购借:材料采购12:..借: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贷:材料采购对于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材料成本差异对于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产品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生产成本”账户和“制造费用”账户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根据“生产成本”账户所核算的各项直接或间接费用,采用一定的方法即可计算出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并随着完工产品的验收入库,其生产成本也随之转入“库存商品”账户。在生产过程的核算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累计折旧”账户的应用,由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价值是逐渐转移的,这种转移又不能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因而对于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一方面将其作为一种费用记入“制造费用”等有关账户,表示折旧费用的增加,另一方面记入“累计折旧”账户,以便抵减“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求得现有固定资产的净值;第二,薪酬的核算,薪酬作为一种活劳动的耗费,要注意其核算的程序,即提取现金发放工资、月末分配薪酬费用等。当薪酬不能直接记入有关账户时,也可以比照制造费用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在将制造费用分配由各种产品成本负担之后,“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归集了各种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全部内容。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产品成本的计算了。完工产品成本的简单计算公式为: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内容包括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两部分。主营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就是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与结转、销售费用的发生与归集、税金及附加的计算与缴纳,以及货款的收回等。销售过程的核算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销售收入的13:..注意五个基本步骤。在计量销售商品产品收入的金额时,应将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等作为销售收入的抵减项目记账,即:销售净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通过销售商品、产品等,一方面减少了库存的存货,另一方面作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垫支的资金,表明企业发生了费用,我们把这项费用称为主营业务成本。将销售发出的产品成本转为主营业务成本,应遵循配比原则的要求,也就是说,不仅主营业务成本的结转应与主营业务收入在同一会计期间加以确认,而且应与主营业务收入在数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