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2023年我国玉米的生产概况.pdf

格式:pdf   大小:83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3年我国玉米的生产概况.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8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3年我国玉米的生产概况.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3年我国玉米的生产概况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年我国玉米的生产概况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玉米生产概况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属,学名玉蜀黍,俗称棒子、玉茭、苞米,起源于美洲大陆。哥伦布发觉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进展,玉米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北纬58度到南纬35—40度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从栽培面积和总产量看,玉米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近年来玉米生产进展很快。这主要得益于杂交种的采纳、种品更新、生产条件改善与栽培技术的提高。美国的Hallauer等讨论指出,美国玉米增产总值的60%源于遗传改进即品种更新,我国也有类似的报道。玉米杂交种秸秆质量的改善及紧凑型品种的消失,使密植栽培成为可能,也使得玉米产量稳步增加。化肥投入的增加、水利设施的兴建等,都是玉米生产进展的缘由。,大约已有1年的历史。进展到现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其次位。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北至北纬53度的黑龙江省的黑河以北,东起台湾和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都有肯定面积。玉米在我国各地区的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我国幅员宽阔,玉米种植形式多样。东北、华北北部有春玉米,黄淮海有夏玉米,长江流域有秋玉米,在海南及广西可以播种冬玉米,海南因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南繁基地。但最重要的种植形式是春、还夏玉米。春玉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全部玉米种植区。河北、陕西两省的北部、山西省大部和甘肃省的部分地区。西南诸省的高山地区,及西北地区。其共同特点是由于纬度及海拔高度的缘由,积温不足,难以实行多熟种植,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为主。相对于夏播区,大部分春播区玉米生长期更长,单产水平也更高。夏玉米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南全省、山东全省、河北省的中南部、陕西省中部、山西省南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西南地区也有、部分面积。2主要由于积温的差异,夏玉米的种植形式也不相同。在黄淮海地区的北界,种植一年一熟春玉米热量有余,而一年两熟平作热量条件又显不足。一因此,麦田套种玉米形式在河北石家庄以北及山西等地区比较常见。近年来,随着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普及,套种玉米因在小麦收割时易伤苗,小麦收后贴茬播种小麦,有取代套种玉米的趋势。我国是最胜利的利用玉米杂交种的国家之一,除边远地区外,都已采纳了杂交种。随着高产、抗逆的优良玉米杂交种不断选育胜利与推广,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化肥、农施用水平的药提高,以及养殖业、加工业大量需求的拉动,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快速扩大,产量急剧增长。195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分别是1258万公顷、1685万吨和1335千克/公顷,到1992年分别为2109万公顷、9743万吨和4622千克/公顷,%、%%。其进展速度高于小麦、水稻等其它作物。玉米的主要作用在我国是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占总耕地面积的1/5。1997年粮食总产量为46662万吨,,占总产量的24%。玉米是重要的传统食品。玉米子粒中含有丰富的养分。玉米的蛋3粉、大米及高粱。在边远地区,玉米是重要的食粮。在城市及较发达地区,玉米是调剂口味不行缺少的食品。随着食品机械和加工工艺的创造,新的玉米食品如玉米片、玉米面、玉米渣、特制玉米粉、速食玉米等随之产生,并可进一步制成面条、面包、饼干等。由玉米还可生产出玉米蛋白、玉米油、味精、酱油、白酒等,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玉米是“饲料之王”。据报道,100千克玉米的饲用价值相当于135千克燕麦,120千克高粱或150千克籼米。以玉米为主要成分的饲料,每2~3千克即可换回1千克肉食,玉米的副产品秸秆也可制成青贮饲料。一般认为,膳食质量提高的标之一,是肉蛋志奶在食品构成比例的增加。由于我国草原面积非常有限,加之人为的畜量过载,退化现象非常严峻,依靠牧区供应大量动物性食品是不行能也不现实的,大量的肉蛋奶须依靠农区的养殖业供应,明显,玉米对提高人们的膳食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玉米子粒中的淀粉含量达70%以上,有直链和支链淀粉两种类型。各有重要的用途,国内外的玉米淀粉工业均进展很快。淀粉是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必不行少的原料。新兴的玉米制糖工业,也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玉米秸秆和穗轴糠醛的含量在18%左右,可以用于提取糠醛。糠难是制造尼龙的主要原料。4玉米生产的好坏,对国民经济构成了巨大影响。区域划分我国玉米种植划分为六个区,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浇灌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本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短,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酷热潮湿,多数地区年均降水量500毫米以上,分布不匀称,60%集中在夏季形成春旱、夏秋涝的特点,玉米栽培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种植方式有玉米清种、玉米大豆间作及春小麦套种玉米。在玉米栽培上应留意以下几点:(1)更换新品种,选育或引进高产、抗倒伏、相宜密植的新杂交种。(2)增加投入,特殊是化肥投入,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充分发挥本区光、热、水条件的优势,为玉米生长发育制造良好条件。5(3)扩大玉米覆膜栽培面积。(4)浇足底墒水,适当深播,以利保全苗和促进壮苗早发。(5)争取早播,加强田间管理,加快前期生长发育,力争提早开花,延长开花至成熟这一段的时间:发挥后期在干物质生产方面的优势。,淮河、秦岭以北。包括山东。河南全部,河北的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江苏和安徽北部,是全国玉米最大的集中产区,(约合11000万亩),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总产量占全国的50%左右。该区属温带半潮湿气候,无期霜170~220天,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多数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自然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极为有利。但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降雨较集中,故常常发生春旱夏涝,而且有风雹、盐碱、低温等自然灾难。栽培制度基本上是一年两熟,种植方式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复种指数高,地力不足成为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玉米栽培上,应留意以下几点:(1)推广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2)增加肥料投入,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本区玉米施肥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磷肥不足,钾肥更少,应把肥料施用量提高612千克以上和适量的磷钾肥。(3)华北地区的套种玉米和麦茬夏播玉米,播时正值一年中最干热的季节,耕作层非常干旱,结合上茬作物后期浇水,在播种前备足底墒,适当深播(6~7厘米),盖严和***,是争取一次全苗的重要措施。对于套种玉米,为了减轻共生期间小麦的遮阴,麦收前后还必需再浇一水防旱保苗和促进壮苗早发。(4)华北地区的雨季一般从6月下旬开头,麦茬夏玉米简单发生芽涝。因此,抢早播种或采纳套种方法,促使幼苗在大雨到来之前拔节,可避开和减轻涝。害如8月下旬以后降水量渐渐削减,有秋旱发生时,应浇水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贵州、广西和云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陕西南部以及甘肃的一小部分。玉米播种面积400万公顷(合6000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四分之一。属温带和亚热带潮湿、半潮湿气候。雨量丰沛,水热条件较好,光照条件较差,有90%以上的土地为丘陵山地和高原,无霜期200~260天,年平均温度14~16℃,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多集中在4月至10月份,有利于多季玉米栽培。在山区草地主要实行玉米和小麦、甘薯或豆类作物间套作,高寒山区只能种一季春玉米。在玉米栽培上,应留意以下几点:7(1)扩大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充分挖掘地方种质资源(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纯种称为种质,用它来培育杂交品种),依据生态区划选用单交、双交、三交和群改种,使杂交优良品种面积扩大到80%以上。(2)在高寒丘陵地区推广玉米覆膜,争农时、夺积温,单产可增加30%一50%。(3)扩大间套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推广玉米规格种植。(4)在云、桂南部地区扩大一部分冬种玉米。(5)本区多数山区丘陵土壤瘠薄,阴雨天气多,应留意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全部,江苏、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东部。玉米面积较小,占全国面积的5%左右。。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2%-3%。,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和林区,玉米是本区新兴的农作物之一,栽培历史很短,种植面积不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