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格式:pdf   大小:1,896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1.8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考试总分:7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计4小题,每题5分,共计20分),恰当的一组是()影片《我和我的家乡》没有隔着遥远的时空距离去深情_______________“家乡”,更不想_______________低沉缠绵的思乡之情,而是立足“希望的田野”,以刚健明朗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建设家乡的朴实志向。(),使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D.(他)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最恰当的一项是()不同处境的人读书的目的也不同,有的人________,常见在独处闲暇时;有的人________,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有的人________,这样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①为装饰而读书②为消遣而读书③为增长才干而读书A.②①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③①():..)、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六个部分。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三国志》,这部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C.《送东阳马生序》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旨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D.《左传》传说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二、默写题(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5分)5.(5分)古诗文默写。(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3)_______________,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4)_______________,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5)《鱼我所欲也》中“,”是文章的主旨句,体现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5分)6.(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①将,大破齐师。或之鲁侯曰:谮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谮(zèn):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字。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______________②或谮之鲁侯曰_______________(2)请用“/”线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吴起者卫人仕于鲁(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4)曹刿与吴起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位,为什么?四、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5分)7.(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______________,下阕重在_______________。(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五、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5分)8.(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叫起立偏要趴下①人的成长过程中,最令人感到恐怖的,莫过于“叛逆期”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上既有的东西,无一不报之以怀疑的态度,为反对而反对,叫起立偏要趴下,恨不得长辈们所说的“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之类的常识都给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就像蝴蝶的成长必须经过破蛹的挣扎一般,这个过程,对挣扎者本人也并非是愉快的。②像所有人一样,我也有一个挣扎的叛逆期,不同的是,我的叛逆期比别人要长,也更猛烈一些。③我记得那是我10岁的某个早晨,母亲像往常一样轻轻拉开房门,撩开蚊帐,在我耳边亲吻了一下,然后小声说:“该起床了!我给你蒸了鸡蛋羹。”④那天,我没像往常一样忍着,而是借着起床气,一阵闹腾,并最终把那碗鸡蛋羹成功打翻在地。这一切的前因我是知道的,在她看来,这就是一桩把好心当成驴肝肺的反叛。当然我也觉得自己把碗打翻做得有点过分,但是我如果仍像往常一样,当面含笑接碗,转身就倒进泔水桶,对我也是一种煎熬——那时的鸡蛋并不易得,而“阳奉阴违”,在我的小男子汉词典里与“怯懦”同义,这两样,都不是我乐意看到的。⑤这件事令母亲伤心了很久,但至少鸡蛋羹算是永远退出了我的生活。⑥我的第二次剧烈反叛,发生在三年后与父母的三峡之旅途中,我们在从歌乐山下山途中,为:..路隧道穿出去,父亲没听我的,而且给我所认定的最优路线送上了你懂个屁”几个字,再没有比这更让人生气的了,我一怒之下头也不回地冲向铁路隧道,冲父亲甩出了一句“你不走我走,错了也不用你管!”⑦我脑中设想了两个结局。一个是父母在我的胁迫之下,也追上来和我一起走隧道;另一个结果是我飞快地从隧道里穿出,抢先到达公交站,得意地以优胜者的姿态傲视他们汗流浃背的身影。⑧但遗憾的是,这两个结局都没有出现,我冲进隧道不一会儿,就发现自己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前面黑茫茫的,一眼望不到尽头,但为了甩给父亲的那句话,我憋了一口气往前狂奔,身后的洞口由大到小,直至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亮点,然后终归于无,而面前始终只有一眼望不到底的黑。没有尽头的黑让我万分恐惧,我恐惧突然疾驰而来的火车,恐惧黑暗中蹲着坏人,更恐惧比坏人恐怖一倍的别的意想不到的什么东西。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跑了很远,但最终选择往回走,相比于前方未知的黑暗,后方已知的距离终究要令人好受些,虽然路的尽头很可能是父母对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讥讽与得意的表情。⑨但父母并没有在入口等我,面对山城朦胧的夜色,我揣着口袋里仅有的两元钱,像个傻瓜一样地大声哭了。⑩之后的日子,我的叛逆由家庭延伸到学校,直至社会。我带着全班同学唱国际歌,让我们不喜欢的老师无法讲课;我们办了一份名为“刺头”的小报,发刊词就叫“反对”——事实上,那些我们觉得不对的东西,有一些确实是值得改进的,而更多的,是因为我们不懂而产生了误解。当然,这都是在多年以后,当我们成为当初我们所反对的人时,才渐渐明白的。叛逆是成长的一部分,我从那些否定、质疑甚至无理冲撞中,获得了不少成长的经验,当然也吃了不少苦头。而让我真正认识反叛真相的,是我高中毕业考大学填报志愿时,我义无反顾地填了与父母期待的中文专业截然不同的石油专业,并最终走上了现在的人生之路。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异功能,知道后者的发展前景强于前者,我仅仅是处于逆反心理而已——没按父母的要求,便是胜利。?但这一次,我的逆反却落入了圈套。事实上,父母的真实心愿,就是希望我考石油专业,但他们害怕我那“叫起立偏要趴下”的逆反心理,而选择了“想叫你起立,却偏叫你趴下”的策略。(1)结合文中③—⑤段,说说“我”为什么会把那碗鸡蛋羹成功打翻在地?(2)第⑧段画线内容是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你如何看待第⑨段中父母的行为?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中的父母是怎样的人?(4)读了此文,你想对自己和父母分别说些什么?六、综合读写(本题共计3小题,每题5分,共计15分),完成下列各题。山是绿的,树是绿的,澄澈如镜的湖水也是绿的。盛开的杜鹃花,深红大紫,夹杂着白色的油桐,(diǎnzhuì)在这无边无际的绿色世界之中,越显得春光明媚,充满生机和活力。有些地方杜鹃满山,从山脚跟一直开到山顶,成簇成丛,举目眺望,(yǎnrán)一幅迷人的山水画,煞是好看。(1)给这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注音。①澄澈()②眺望()(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diǎnzhuì()②yǎnrán():..“文学部落”综合性学****活动,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如果大都市的①_______________让你心生厌倦,请跟随沈从文先生走进湘西,这里有②_______________的自然风光,更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淳朴乡民。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地飞翔,我们看到:当黄昏薄暮时,一阵风吹过,静mì的暮云霎时被吹散,仿佛打翻了天空的颜料盒;当摇船人泊船近岸时,澄澈的河水倒映着联轴画卷般的山脉,偶然间又会被水手们震天的号子声打乱。——《湘行散记》读书笔记(1)请根据拼音写相应的汉字,或给画线字注音。静mì()霎()时(2)请你选择两个成语补充在文段中相应地方。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3)找出一句运用比拟修辞手法的句子,写下来。(4)读书会上,大家回顾交流自己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这句话中的“自然”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意思。。例如对年龄、身份或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会使用敬辞,称对方意见为“高见”“高论”。C.“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这句话中的“拈轻怕重”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D.《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讲真话需要勇气。(5)下面介绍读书方法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眼到就是书里每个字都要认得,每句话都要理解。②眼到不仅能养成细心不浮躁的好****惯,更能养成不苟且的人格。③胡适先生认为,读书要做到四个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④不能“略观大意,不求甚解”。A.③②①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D.②③④①,按要求答题。材料一《市井图景里的中国人——收字纸》(见下图):..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二刻拍案惊奇》开卷诗材料三近海渔民如果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只有把一叠天下最重的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余秋雨《笔墨童年》(1)请解说材料一的图画内容。要求:①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②有合理的说明顺序;③80字左右。(2)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一说“收字纸”这一做法的深刻内涵。要求:用“收字纸不仅是……还是……因为……今后我们……”的句式回答。七、写作(本题共计2小题,每题5分,共计10分)?说说理由。你喜欢哪项体育运动,能说出喜欢的原因吗?能说出自己独特感受吗?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写200﹣300字的短文。,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之间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让人感动,甚至终身难忘,真挚的情感往往让我们刻骨铭心,是我们生命中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以《__________________,让我真诚道声谢谢!》为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提示:。,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班级和人名。,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八、名著阅读(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5分)14.(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话说自从送了娄太爷回家之后,自此就没有人劝他,越发放着胆子用银子。前项已完,叫王胡子又去卖了一分田来,二千多银子,随手乱用。又将一百银子把B打发过江去了。选段二A道:“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顽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为甚么要送我到京里去?假使连你也带往京里,京里又冷,你身子又弱,一阵风,吹得冻死了也不好。还是不去的妥当。”(节选自《儒林外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选文中的A是_______________(人名),B是_______________(人名)。(2)从选段一来看,A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儒林外史》中A还做过哪些类似的事情?从选段二来看,A又是一个怎样的人?(3)联系整部作品,根据A的性格特征,试探究作者创作此人物的意图是什么。:..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共计4小题,每题5分,共计20分)【答案】D【考点】词义辨析【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回望:回顾,回头看。回看:向后看。两者都有向后看的意思,但“回看”比较口语化,此处应用“回望”。宣传:向人讲解说明,进行教育;传播,宣扬。宣扬:广泛传布,传扬。渲染:比喻夸大的形容。根据语境,此处应用“渲染”。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实践:实际去做;履行。根据语境,此处应用“践行”。故选D。2.【答案】A【考点】病句辨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A项,去掉“使”字。3.【答案】:..【考点】句子衔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衔接的能力。【解答】结合文段可知,所填内容应与“常见在独处闲暇时”“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这样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相一致,应依次为“为消遣而读书”“为装饰而读书”“为增长才干而读书”。故选A。4.【答案】B【考点】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文学常识【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B项,“《三国志》”错误,应为《战国策》。二、默写题(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5分)5.【答案】(1)落花时节又逢君(2)一蓑烟雨任平生(3)饿死真吾志(4)斫去桂婆娑:..)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考点】南安军(文天祥)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江南逢李龟年(杜甫)鱼我所欲也(《孟子》)名篇名句默写【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注意重点字“逢”的书写。(2)注意重点字“蓑”的书写。(3)注意重点字“饿”的书写。(4)注意重点字“斫”的书写。(5)根据“体现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可推知答案,注意重点字“兼”的书写。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5分)6.【答案】(1)①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②有的人(2)吴起者/卫人/仕于鲁(3)①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穷尽了。②吴起(他)听说魏文侯贤德,于是去往魏国归顺了他。(4)示例一:喜欢曹刿。因为他爱国,虽非“肉食者”,在国家危亡之时毅然挺身而出。他有军事指挥才能,指挥弱小的鲁国军队战胜强大的齐国军队。示例二:喜欢吴起。因为他有军事指挥才能,指挥弱小的鲁国军队战胜强大的齐国军队,而且他识时务。【考点】:..曹刿论战(《左传》)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文言翻译文言断句文言实词【解析】【乙】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在鲁地当官。齐国征伐鲁国的时候,鲁国准备让吴起当将军(抵抗齐国人的侵略),(因为)吴起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鲁国怀疑他(会与齐国勾结),吴起便把妻子杀了以此求得将军之位,(率领鲁国的士兵)打败了齐国的军队。有的人向鲁国的国君说吴起的坏话:吴起最开始的时候服侍的是曾参,自己的母亲死了却不去奔丧,曾参便断绝了与他的来往,现在他又杀了自己的妻子以求成为您的将军。吴起,是残忍而又薄情寡义的人啊。而且现在鲁国以弱小的势力赢得了大败敌人的名号,会使得鲁国成为诸侯国图谋的对象。”吴起(知道后)害怕(因此)获罪。他听说魏文侯贤德,于是去往魏国归顺了他。【解答】(1)①句意为: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②句意为:有的大臣向鲁国的国君说吴起的坏话。或:有的人。(2)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吴起是卫国人,在鲁地当官。这里“吴起者卫人”是个判断句,因此“吴起者”和“卫人”之间要断开;“仕于鲁”的主语是“吴起”,“仕”作谓语,因此“卫人”和“仕于鲁”之间应断开。按照题目要求,结合语言****惯,这句话的停顿为:吴起者/卫人/仕于鲁。(3)①作:鼓起。再:第二次。竭:穷尽。②贤:贤德。乃:于是。归:归顺。(4)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喜欢曹刿,可围绕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答题;喜欢吴起,可围绕他能审时度势答题。四、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5分)7.【答案】(1)叙事(或描写),抒怀(抒情)(2)表达了诗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守卫边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考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课内古诗词曲阅读:..把握主旨情感【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描绘了出猎的雄壮场面,上阕重在叙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暗指敌人,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下阕重在抒情。(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为: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这里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五、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5分)8.【答案】(1)①“我”不喜欢吃鸡蛋羹。②“我”处在叛逆期中,又不愿意“阳奉阴违”。(2)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由眼前的黑暗引发的恐惧心理;表现了“我”当时的紧张、害怕和无助;为下文写“我”往回走创设了氛围。(3)父母不在隧道口等自己的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并不是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想让孩子认识到任性的后果而更好地成长。通过这一行为让孩子自己受到教育,也可看出父母懂得教育方法。从母亲蒸鸡蛋羹、亲吻孩子中,看出他们疼爱孩子;从父母不在隧道口等孩子,让孩子自己受教育中,看出他们懂得教育方法;从父母引导“我”填报志愿中,看出他们有智慧。(4)对自己:叛逆是成长的一部分,是要付出代价的;要更多地体谅父母,用心去感受到父母的爱。对父母:叛逆是孩子成长的必由之路,要有宽容之心;面对孩子的叛逆,要用智慧去化解。【考点】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鉴赏文学形象记叙文阅读开放问题散文阅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根据文中“仍像往常一样,当面含笑接碗,转身就倒进泔水桶”一句可知,“我”不爱吃鸡蛋羹;根据“而‘阳奉阴违’,在我的小男子汉词典里与‘怯懦’同义”一句可知,“我”处于叛逆期,不愿意“阳奉阴违”,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2)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画线句中连用四个“恐惧”描写了“我”由眼前的黑暗引发的恐惧心理,表现了当时紧张、害怕又无助的心理,为下文写“我”往回走作铺垫。(3)第⑨段写父母没有在隧道口等“我”,这是父母对待叛逆期孩子的态度,不是不爱孩子,而是想让孩子认识到任性的后果,从而成长起来。从文中记叙的母亲蒸鸡蛋羹、亲吻孩子的情节可知父母疼爱孩子;从父母不在隧道口等孩子的做法和良苦用心可以看出他们懂得教育方法;从父母用“想叫你起立,却偏叫你趴下”的策略引导“我”填报志愿可以看出,父母有教育的智慧。(4)解答此类题需要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围绕“叛逆期孩子与父母的沟通”这一话题,一方面表达对叛逆的认识,一方面表达对父母的理解即可。六、综合读写(本题共计3小题,每题5分,共计15分)9.【答案】(1)①chéngchè,②tiàowàng(2)①点缀,②俨然【考点】注音根据拼音写字词【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①“澄澈”读作“chéngchè”;②“眺望”读作“tiàowàng”。(2)①“diǎnzhuì”写作“点缀”;②“yǎnrán”写作“俨然”。10.【答案】(1)谧,shà(2)①A,②C(3)“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地飞翔”或“静谧的暮云霎时被吹散,仿佛打翻了天空的颜料盒”。CB【考点】:..注音正确使用词语修辞手法的辨识文学常识词性词义解释文化常识词语的色彩散步(莫怀戚)纪念白求恩(毛泽东)皇帝的新装(安徒生)句子排序【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静mì”的“mì”应写作“谧”,“霎时”的“霎”应读作“shà”。(2)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根据“大都市”“让你心生厌倦”可知,①处应填“”;根据“自然风光”可知,②处应填“”。(3)“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地飞翔”“静谧的暮云霎时被吹散,仿佛打翻了天空的颜料盒”都是拟物。任写一句即可。(4)C项,“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怕挑重担。这句话中的“拈轻怕重”是贬义词。(5)句子排序要注意逻辑语序,本题先由③句“胡适先生认为”引出观点“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故③句应作为首句,排除C、D两项;①句承接③句解释何为“眼到”;②句说明读书时做到“眼到”的好处,应放在最后,排除A项。故选B。11.【答案】(1)示例:这幅图画里有两个人物,左边的人双手捧着一个篮子,转着头望着右边的人;右边的人:..收字纸”,担子上面还插着一面旗子,上面写着“敬惜字纸”的字样。(2)收字纸不仅是对纸的重复利用,也是对环境的保护,还是对文字的尊重。因为中华汉字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后我们要尊重文化,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汉字。【考点】其他(图表文转换)综合读写材料理解与分析材料探究【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1)做这类题首先仔细观察图画有几部分组成,特别要注意看文字表述部分,然后联系现实展开想象,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可从人物的活动、文字表述的信息(敬惜字纸)来描述。注意要求:①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②有合理的说明顺序(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③80字左右。(2)读懂材料,再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来答题即可。可从“收字纸”的表层作用(保护环境、重复利用)和深层作用(文化传承、尊重文化)来解答。注意采用句式:“收字纸不仅是……还是……因为……今后我们……”来回答。七、写作(本题共计2小题,每题5分,共计10分)12.【答案】略【考点】微写作【解析】略【解答】略13.【答案】:..【考点】半命题作文【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八、名著阅读(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5分)【答案】(1)吴敬梓,杜少卿,鲍廷玺(2)①视金钱如粪土,对人慷慨的人。②如:韦四太爷要回家,他送了一只玉环;娄老伯的孙子要回去,他送了一百两银子;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了,他送了五十两修缮银子;臧三爷收了别人三百两银子,替人买秀才不成,人家索要银子,臧三爷怕吃官司,找他来借了三百两;张俊民的儿子想考学,因为是冒籍,他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替张俊民疏通关系;知县王老爷丢了官,没处住,虽然从未来往,仍然腾出一间屋子让王老爷搬进来住。③淡薄功名,傲视权贵。(3)作者在杜少卿身上寄寓着自己安贫乐道、恬然自安、鄙弃琐屑世务、追求人格独立的人生理想。同时,借这一形象对当时读书人一味醉心科举、热衷功名的现象进行了讽刺。【考点】《儒林外史》作家作品情节内容观点评价名著人物形象课内名著阅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文段节选自《儒林外史》,其作者为吴敬梓。根据名著积累,可知文段一节选自《儒林外史》:..杜少卿夫妇游山迟衡山朋友议礼”,根据“娄太爷”“王胡子”等人物可知A是杜少卿,B是鲍廷玺。(2)①从“越发放着胆子用银子”“二千多银子,随手乱用”可以看出杜少卿的视金钱如粪土。从“又将一百银子把鲍廷玺打发过江去了”可以看出他对人慷慨。②只要能够体现杜少卿视金钱如粪土、对人慷慨即可。例如:韦四太爷要回家,他送了一只玉环;娄老伯的孙子要回去,他送了一百两银子;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了,他送了五十两修缮银子等等。③根据文段二出处,这段话是杜少卿回答妻子“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什么装病不去?”这一问题。可以看出杜少卿的淡薄功名、傲视权贵。(3)根据《儒林外史》中有关杜少卿的描写,可以看出吴敬梓笔下的杜少卿是一个淡薄功名、傲视权贵、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讲求孝道,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乐于助人,敢于对某些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提出大胆的挑战的人。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其身上寄寓着自己安贫乐道、恬然自安、鄙弃琐屑世务、追求人格独立的人生理想。同时也是借助这一人物形象讽刺以范进为代表的一味醉心科举、热衷功名的读书人,进而批判封建社会下科举制度的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