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优质课教学设计.pdf

格式:pdf   大小:74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优质课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7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优质课教学设计.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优质课教学设计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优质课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优质课教学设计(两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的主题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金字塔、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本节内容较为抽象,教材按照“创设认知冲突——介绍能量流动的概念——研究能量流动的方法——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用能量金字塔表征数量关系——研究的实践意义”的顺序安排内容,这样的安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现了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意义。“问题探讨”创设了“孤岛生存”的有趣情境。据调查,情境中的问题,在学生中的答错率较高。因此,以这个有趣且错的情境易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效地创造了认知冲突,从而顺利地进人本节的学****本节依然强调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开展研究,因此设置了“科学方法”栏目,介绍研究能量流动的基本思路,为接下来让学生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打下基础。关于能量流动的过程,教材是从生态系统能量的最初来源一太阳能人手来分析的。关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教材以经典的赛达伯格湖的研究为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归纳。教材接下来介绍了能量金字塔,以及分别用于表征各营养级间的生物量或个体数量关系的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本节内容注重联系生产实践,教材专设一个小标题介绍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并从三个方面归纳人类如何利用能量流动的研究成果指导生产实践。然后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的调查能力。二、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一),、生物量或数量等关系。。。(二):本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生态金字塔等内容体现了建构模型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能量流动过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生命的系统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信息观等。:本节内容也非常重视建构模型方法的应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生态金字塔等内容都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能量流动过程。本节还安排有一个“思维训练”,可训练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另外,本节设置了“科学方法”栏目,可训练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本节安排了“”、“探究?实践”活动,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些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等。:本节内容注重联系生产实践,教材专设一个小标题介绍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并从三个方面归纳人类如何利用能量流动的研究成果指导生产实践。然后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的调查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2)尝试调查当地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四、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中物理中学****了热能、动能、电能、机械能,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换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在高中化学中也掌握了有机物自身当中是存在化学能的,化学反映过程中这个能量会释放出来;在高中生物学中已经学****了储能物质、能量代谢、光能、ATP、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一系列和能量有关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学****使学生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为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内容做好了铺垫。五、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特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启发式、激趣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法、讨论交流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资料。七、教学课时:2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情景导入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身边尚存的食物只有1只母鸡、15kg玉米。问题讨论: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再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的兴趣很高,合理答案到底是A还是B呢,我们学了这节课后自然能见分晓,自然而然导入新课。环节二:学生自主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请学生阅读课本P93,结合课件讨论解决“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领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环节三:学生合作探究“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能量流动的特点”,结合“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羊→狼”的情景,教师利用问题串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归纳出流入某一级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向,全班范围内展示交流。问题串:1)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从什么地方开始,生产者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能否从动物开始,为什么?3)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第一营养级中的能量的来源和去路?4)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中的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请结合课本图5-6,试归纳流入生产者的能量和流入某一级消费者的能量的来源和去向。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某一级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和粪便中的能量,三者之间的关系?-7,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利用的。问题串:1)为什么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中方框逐级变小,箭头越来越细?2)这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利用教材中图5-8“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进一步归纳整理流入某一级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向,并对对能量传递进行定量计算。问题串:1)利用“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归纳整理流入某一级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向概念图。2)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百分是比多少?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总能量的百分是比多少?3)如果你是林德曼,你会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什么?4)如何计算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5)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会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个营养级?6)分析“某一个湖的能量金字塔”,解释如下两个现象:①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②“一山不容二虎”。7)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孤岛生存》的问题上,那么你会再选择哪种学生自主学****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最后,以两个问题结束本节内容,让学生自主学****并说出“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问题串:1)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如何让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水稻果实和秸杆持续高效地流向人类?第二课时环节一:?环节二:生态金字塔的构建师提出问题:除了用图中数字表示外,你还有哪些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的方法吗?(1)教师布置任务1:请同学们结合林德曼有关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数据,尝试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单位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2)学生通过动手参与绘制体会能量逐渐递减的变化。(3)教师结合图形归纳能量金字塔的概念。并介绍另外两种金字塔:数量金字塔与生物量金字塔。(4)教师提出问题:这三种金字塔都能形象直观的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关系。但以什么为指标构建的金字塔能更客观,不会出现倒置?同学们想一想哪种金字塔会有倒置的情况?5)学生通过思考举例分析,体会能量金字塔在衡量能量流动过程中的客观性。环节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能量金字塔在生产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教师提出问题:人类位于食物链的顶端,近年来人口数量日益增长,从能量金字塔来看,为了满足人类生活需求,要求低营养级要有更多的能量输入。如何依据金字塔原理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能量的需求呢?(1)教师布置任务2:结合探究?实践栏目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应用生态金字塔原理分析,提出使该地生态系统中能量得到最大利用的改进建议。(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调查任务前期准备。(3)教师提供某小组调查结果。通过问题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分析:资料1:某小组调查拍摄的某稻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照片。资料2:某小组调查的当地农民对害虫、杂草、秸秆的处理措施。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按照某小组调查的某稻田生态系统图片资料,围绕,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思考稻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什么?其他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别有哪些?它们与农作物是什么关系?有害还是有益?将害虫与益虫进行归类,简化表示该生态系统食物网。,提出怎样才能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得到更充分利用的新措施。?教师布置任务3:通过对稻田生态系统的分析,请同学们结合这些改进措施,归纳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教师结合学生归纳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布置任务4:请同学们结合课上分析,分析自己课前调查的“当地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报告,结合当地生态情况提出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人类的合理建议,形成报告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