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社会心理学 第4版 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习题集.pdf

格式:pdf   大小:34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社会心理学 第4版 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习题集.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3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社会心理学 第4版 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习题集.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社会心理学 第4版 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习题集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心理学 第4版 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习题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四章社会化一、单项选择题5个).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塔普(Tapp)提出的法律社会化,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俗阶段的关键是()o-AJ艮从规则G区维持规则白£打破规则区4制造规则答案:B解析:参见“法律社会化发展的三阶段论社会化的内容”相关内容。知识点:社会化的内容法律社会化发展的三阶段论难度级别:,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基本形式:一种是强制性,一种是():B解析:参见“再社会化的基本形式社会化的历程”相关内容。知识点:社会化的历程再社会化的基本形式难度级别:、放任型、专制型和():D解析:参见“家庭教养方式的基本形式社会化的因素”相关内容。知识点:家庭教养方式的甚本形式社会化的因素难度级别:,他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三部分组成的整体。:参见“弗洛伊德的观点社会化的理论”相关内容。知识点:弗洛伊德的观点社会化理论难度级别:,前操作阶段的年龄是()~11岁11~?~2岁答案:C解析:参见“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社会化的理论”相关内容。知识点: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社会化理论难度级别:4二、名词解释(4个).社会化答案: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而将自己整合到社会中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解析:参见“社会化的基本概念概述”相关内容。知识点:社会化的定义难度级别::指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原有的社会化失效的情况下,为了适应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进行重大的调整甚至忘记,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解析:参见“再社会化的基本概念社会化的历程”相关内容。知识点:再社会化的基本概念社会化的历程难度级别::人在成长或者说社会化的各个阶段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不能成功解决,就会出现危机。解析:参见“埃里克森的观点社会化理论”相关内容。知识点:埃里克森的观点社会化理论难度级别::儿童对世界的了解是完全通过他们的感觉器官的,与此同时会在大脑中建构和再构客体。解析:参见“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社会化理论”相关内容。知识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社会化理论难度级别:2三、简答题(2个).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人格和行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请简述常见的教养方式有些?答案:1)宠爱型。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长大后在人格上多表现为依赖性强h遇事退缩h缺乏同情心,L情绪不稳定h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差,易受别人意见的左右。(2)放任型。这种方式不能使子女养成是非观念,子女缺乏教养,因而以后很难适应集体生活。(3)专制型。这类家庭出身的儿童在性格上多表现为诚实、礼貌、细心、负责任但在其他方面却表现出羞怯、自卑、敏感、对人屈从的性格。(4)民主型。这类家庭出身的孩子表现为自立、自信,能主动解决自己的困难,情绪稳定,易理解他人。解析:参见“家庭是社会化主体之一社会化的因素”相关内容。知识点:家庭是社会化主体之一社会化的因素难度级别:,请简述其中的最后一阶段。答案:形式操作阶段,即青少年发展起了高度抽象思考的能力。一般发生在11?15岁。这时的青少年发展起了高度抽象思考的能力他们可以对现实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建构理想,以及对未来进行实际的推理。这种能力也使青少年能够逻辑地推敲与事实相反的陈述。解析:参见“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社会七理论”相关内容。知识点: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社会化理论难度级别:2四、论述题(1个)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答案: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人的道德发展过程分为前****俗****俗、后****俗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1)前****俗水平。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意见,并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该水平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服从与惩罚的定向阶段。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有形的结果,即是被赞扬还是被惩罚,支配自己行为的是奖励和惩罚。第二,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对于规定和原则只有符合其利益时才遵守,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这又被称为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2****俗水平。处于该水平的儿童在判断是非时能注意家庭与社会的期望,较全面地关心他人的需要。该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好孩子、好公民的定向阶段。此时的儿童,判断行为的正确与否,是看其能否被别人喜欢,能否帮助人或受人的赞许,而不是考虑行为本身是否正确。此阶段的儿童按照善良人的形象来行事,注重别人的评价,希望在自己和别人心中都是一个“好孩子”。第二,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要尊重法律和维护社会秩序,不仅自己应当如此,并且别人也应当如此。(3)后****俗水平。处于该水平的人,能发展出一套独立的、超越社会群体的、自己所持有的道德标准,并以此来判断是非。该水平可分两个阶段:第一,社会制度和良心的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个体,认识到法律和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它是由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不能用这种单一的标准去衡量人们的行为。如果法律和各种规定不合理,就应当加以修改。第二,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阶段。个人有某种抽象的、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全人类的正义、人性的尊严、人的价值。个人根据这些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来判断是非。科尔伯格指出」这六个阶段依照次序展开』不能超越」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外—还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和社会经验的获得。解析:参见“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社会化理论”相关内容。知识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社会化理论难度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