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先秦文学讲义材料解析.pdf

格式:pdf   大小:1,803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先秦文学讲义材料解析.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1.7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先秦文学讲义材料解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先秦文学讲义材料解析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先秦文学讲义材料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诗经一.《诗》是什么?《诗》,“诗三百”,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的创作年限: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或末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或5世纪)。《诗》最晚诗小考【清】王夫之《诗经稗疏》主张《秦风·无衣》系秦哀公为申包胥乞师而作。事在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是迄今考定的《诗经》中最晚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左传·定公四年》: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诗》的实质:乐曲的歌词《墨子·公孟》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载:吴公子季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秦》《魏》《唐》《陈》《郐》《小雅》《大雅》《颂》。《诗》篇章的乐歌特征:常常全篇章节反复,意义和字面仅有少量改变,形成:..《周南·芣芑》:采采芣芑,薄言采之。采采芣芑,薄言有之。采采芣芑,薄言掇之。采采芣芑,薄言捋之。采采芣芑,薄言袺之。采采芣芑,薄言襭之。《卫风·木瓜》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之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到《诗经》《诗》的创作及编辑目的:祭祀、娱乐。①.周公“制礼作乐”,规范、协调人际关系,“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所以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礼记·乐记》)《乐记》第十九:..“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子夏对曰:“今夫古乐,……此古乐之发也。今夫新乐,……此新乐之发也。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孔子对《诗》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的来源(作者):?周天子乐官(太师)、臣僚制作,?诸侯国乐师制作,?民间制作(周天子派人收集,目的:观风俗,知得失;诸侯国乐官收集,目的:娱乐诸侯乃至周天子。)?.《诗经》的内容,特点:巨细无遗。军国重事,家长里短,国君嫁娶,细民***《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其入我床。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歌颂祖先功德,祈求、《诗经》构成颂:专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王畿”(周天子直接统治地区)之乐。风:“王畿”以外地区的民间歌谣。《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王国维《说周颂》:“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诗经》的外交功能:外交事务中的“赋诗言志”与断章取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穆公享重耳,秦穆公赋《六月》,赵衰使重耳赋《河水》。《六月》,以尹吉甫佐宣王征伐之事比重耳日后有辅佐天子之功。:..(《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以百川归海比喻晋之朝宗于秦。《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垂陇之会,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太叔、二子石从。赵孟曰:“七子从君,以宠武也,请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子展赋《草虫》。赵孟曰:“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当之。”伯有赋《鹑之奔奔》。赵孟曰:“床第之言不逾阈,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子西赋《黍苗》之四章。赵孟曰:“寡君在,武何能焉?”子产赋《隰xí桑》。赵孟曰:“武请受其卒章。”子太叔赋《野有蔓草》。赵孟曰:“吾子之惠也。”印段赋《蟋蟀》。赵孟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公孙段赋《桑扈》。赵孟曰:“‘匪交匪敖’,福将焉往?若保是言也,欲辞福禄,得乎?”《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孔子在《诗经》教学中的“断章取义”《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①.“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对事物作直接的描述和刻画。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大雅·绵》……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②.“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的著名比喻《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小雅·巧言》:“巧言如簧。”《小雅·小曼》:“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③.“兴”,据朱熹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兴句)为所咏之内容(应句)作铺垫,启发联想。在兴句与应句之间存在某种微妙的照应或烘托的关系,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第二章先秦两汉史传与中国小说传统史:早期的“史”是一切文化知识的集合。中国早期史学传统与史官文化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其原因何在,吾未能断言。然史官建置之早与职责之崇,或亦其一因也。……又知古代史官,实为一社会之最高学府,其职不徒在作史而已,乃兼为王侯公卿之高等顾问,每遇疑难,咨以决焉。所以者何?盖人类本有恋旧之通性,而中国人尤甚,故设专司以记录旧闻,认为国家重要政务之一。既职在记述,则凡有关于人事之簿籍,皆归其保存,故史官渐成智识之中枢。又古代官人以世,其累代袭此业者,渐形成国中之学问阶级。……三千年来史乘,常以此等史官之著述为中心。虽不无流弊,然以专才任专职****惯上,法律上皆认为一种重要事业。”《隋书·经籍志》: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国史以记言行。后世多务,其道弥繁。夏殷以上,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周则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分掌其事。而诸侯之国,亦置史官。“崔杼弑其君”《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二十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唐】刘知几《史通》: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载言也则如彼,其劝善惩恶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史传与中国小说的关系史传与小说的区别:史传与小说的相通:【美】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如果组合一个历史境遇,取决于历史学家如何把具体的情节结构和他所希望赋予某种意义的历史事件相结合,这个做法从根本上说是文学操作,也就是说,是小说创作的运作。:..:《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史传中的虚构和想象《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患之。使鉏麑chúní贼之。晨往,寝门辟矣。(赵盾)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左传》记言而实乃拟言、代言,谓是后世小说、院本中对话、宾白之椎轮草创,未遽过也。”(钱锺书《管锥编》第一册:《左传正义》)史传对中国小说的影响之一:观念影响:史传尊,小说卑,小说向史传的靠拢“小说”一词始见于《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释义:修饰浅识小语以求高明,则与明达大智的距离甚远了。主流文人对于“小说”(野史)的看法【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刍荛chúráo):..)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时将“小说”归为三类:一、叙述杂事,二、记录异闻,三、缀辑琐语。《春秋》“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来仅有鲁国的《春秋》***,便成为专称。这部原来由鲁国史官所编《春秋》,相传经过孔子整理、修订,因而也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二十有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yì退飞,过宋都。”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卫公子州吁杀卫恒公后自立为君,旋为国人所杀。《春秋》:“卫州吁弑其君,卫人来告乱。……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春秋》僖公十九年:“梁亡。”《春秋》宣公七年:“公会齐候伐莱。”《春秋》恒公元年:“郑伯以璧假许田。”《春秋》昭公二十年:“盗杀卫候之兄絷。”《春秋》教给后人什么?精简的表达【明】陶宗仪《说郛》卷四十一下录【宋】毕仲询《幕府燕闲录》:欧阳文忠在翰林日,尝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于前。文忠顾曰:“君试言其事。”同院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文忠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内翰以为何如?”文忠曰:“逸马杀犬于道。”《御选历代诗余》卷七十四引《高斋词话》: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坡又问别作何词。少游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东坡曰:“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无名氏。《左传》与《春秋》的关系。《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左传》的文学特征一.《左传》的人物语言记录“吾国史籍工于记言者,莫先乎《左传》。”(钱锺书《管锥编》)二.《左传》的叙事艺术《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大宰伯州犁侍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军中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曰:“听誓也。”“战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左传》隐公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第三章孔庄思想及其后世文艺影响《论语》《汉书·艺文志》: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互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ún:归类,排列次序。孔子与儒家的理性精神、进取精神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礼记·表记》)孔子所代表的理性精神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荷马史诗形诸文字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约生活于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可见公元前六世纪欧洲已由神话直接演变出成熟的叙事文学。此时中国正处于孔子生活的时代。孔子与神话的历史化“黄帝四面”子贡问于孔子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谓‘四面’也。”(《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尸子》)“夔”形象的演变《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jué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尚书·舜典》:“帝(舜)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夔曰:‘于予击石拊fǔ石,百兽率舞。’”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吕:..)史家与神话的历史化《山海经》卷十二《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史记》: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孔子的天命观:另一种理性精神《论语·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大人:在高位的人。圣人:有道德的人。)《论语·宪问》公伯寮liáo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乎?(背景:鲁人公伯寮向权臣季孙进谗言诽谤子路。肆诸市朝:将罪人的尸首示众于朝廷或市集。)《论语·述而》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孔子经过宋国,司马桓魋欲杀之。)《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畏:拘囚。后死者:孔子自称。)《论语·先进》颜渊死,子曰:天丧予,天丧予!《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牗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微子》: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孔子后学对刚毅进取精神的发扬《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孟子·尽心下》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絜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庄子·内篇·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力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枝经肯綮之未尝微碍,而况大軱乎!……”《桑林》:殷汤乐名。《经首》:尧乐。《庄子》道论与自然审美一.《庄子》的哲学思想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内篇·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庄子·外篇·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老子道论的主导意义是回归自然,另一种重要意义是提示谋略,前者倡导以自然之道重建人类生活,后者倡导以自然之道指导治国之道和制胜策略。庄子的道论由前者导出,韩非子的政治谋略论由后者导出。(《论老子道论的政治谋略意义——兼论老子道论两种意义的矛盾》,颜世安,《南京大学学报》)庄子对政治的态度《庄子·外篇·秋水》:“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往,曰:‘愿以境内累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二千岁矣,巾笥sì藏之庙堂之上。此龟宁死为留骨而贵乎?宁生曳尾泥中乎?’大夫曰:‘宁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庄子·外篇·至乐》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人为”是对困难的解决,但却可能造成更大的错误。《庄子·外篇·胠箧》:将为胠箧qūqiè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扃鐍,此世俗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鐍jiānténgjiōngyù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汉书》卷九《元帝纪》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乱我家者,太子也!”《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矫正弊端的方式:顺乎自然《庄子·内篇·应帝王》:“汝游心于无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庄子厌恶“人为”尤其是政治(规则、秩序),主张回归纯粹和简单的“自然”:《庄子·外篇·秋水》:(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有限的逍遥:《庄子·内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无限的逍遥《庄子·内篇·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外力的牵连,即会受到外力的限制甚至支配。这种牵连,称之为“待”。(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达到至高境界的途径:与“道”合而为一,遵循“道”的方式运行,遂能自由自在,不畏侵害。《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物化:万物的转化)《庄子·外篇·田子方》: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庄子·内篇·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曰:“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沴lì,其心闲而无事,跰鲜而鉴于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子祀曰:“女恶之乎!”曰:“亡,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苏轼《在儋耳书》①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②,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③,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④,有方轨八达之路乎?”⑤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注释】:..儋耳:地名,今海南省内。②少海:小海。③芥:小草。④俯仰之间:形容时间短暂。⑤方轨:两车并行。《庄子·杂篇·则阳》:有国于蜗牛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牛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对自然审美的引领《庄子·外篇·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自然”是“道”的体现,是人世的对照之物。对自然美的欣赏、愉悦来自对人事的回避与厌倦。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庄子》的“极端”表达方式:常以“神乎其神、耸人听闻”的例子来说明并不复杂的道理。庖丁解牛,《庄子·内篇·养生主》运斤成风《庄子·杂篇·徐无鬼》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jiè以为饵,蹲乎会稽,投于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xiàn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quán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庄子·外篇·秋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庄子·外篇·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庄子·杂篇·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第四章楚辞作为诗体的“楚辞”:作为作品的《楚辞》:现存较早楚歌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刘向《说苑》所载《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现存较早楚歌辞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楚辞”的语言特征: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宋】黄伯思《东观余论·翼骚序》:“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若‘些、只、羌、谇’,‘蹇、纷、侘傺’者,楚语也;悲壮顿挫,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沅、湘、江、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茝、荃、药、蕙、若、芷、蘅者,楚物也。”“楚辞”的地域色彩与楚文化的特殊性楚国与中原王朝关系:《史记·楚世家》:“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小雅·采芑》记周宣王南征楚国:“蠢尔蛮荆,大邦为雠。”并把“蛮荆”与北方玁狁并列。楚国的自然环境及社会形态《汉书·地理志》称楚地“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汉书·地理志》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重***祠”。《汉书·地理志》及王逸《楚辞章句》言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招魂》:282句,篇幅仅次《离骚》《天问》。观点①屈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