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pdf

格式:pdf   大小:1,00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10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古代(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②近代(观察):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1、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2)纬线的特点:,可称为纬线圈;,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有无数条)(3)纬度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为90°S和90°N。(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2、经线和经度(1)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2)经线的特点::所有经线都是半圆状;: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有无数条)(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惯上用“W”为代号。(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例:20°W和160°E组成经线圈;20°E和160°W也组成经线圈)(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处于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3、经纬网定位:(,)四、地球的运动(P10)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大约是24小时(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2、地球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年。(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4)公转的重要特征:°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5)昼夜的长短: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P11)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2、范围:°N~90°°N~°°N~°°S~°°S~90°S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第2节地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1、比例尺:也叫缩尺,把一定范围内实际地理事物缩小并在地图上表示出来缩小的程度。公式表示为:图上距离(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比例尺=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北京动物园VS中国地图)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2、方向:先指后经再一般(1)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指向标平移法and转动地图法)(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图例和注记(书上的图例、注记记住就好)4、普通地图:综合反映地形、河流、城市、行政区域等多种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5、地图家族新成员:遥感影像地图;电子地图:..3节地形图1以“米”作为计量单位海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陆地地形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1)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外围陡,内部范围宽广、起伏和缓;(2)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多呈脉状分布,高度、起伏大(山顶山坡山麓)(3)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小、坡度缓;(4)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小;(5)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3、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我们把一个地区内海相同的各点相连的线叫做等高线。(2)拔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3)形状特征:(4)山:中间高,四周低,山峰在地图上一般用“△”表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陡崖:等高线重合在一起;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山谷: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易形成河流。(5)实际运用: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C/100m水库坝址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尽量避免跨越多条等高线。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6)地形图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第4节疆域和行政区划一、中国的位置和疆域1、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位于寒带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2、中国领土四至点: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53°N)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属南沙群岛)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135°E)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上(73°E)南北跨度大→49个纬度差,5500km,东西跨度小→60个经度差,5200km3、中国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上邻国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4、中国位置优越,地域广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便于发展海洋事业。5、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等,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等,海峡有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二、中国的行政区划6、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7、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会中心:(P39顺口溜)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吉林省——吉——长春辽宁省——辽——沈阳河北省——冀——石家庄河南省——豫——郑州山东省——鲁——济南山西省——晋——太原陕西省——陕——西安江苏省——苏——南京安徽省——皖——合肥江西省——赣——南昌浙江省——浙——杭州福建省——闽——福州广东省——粤——广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贵州省——贵/黔——贵阳云南省——云/滇——昆明四川省——川/蜀——成都青海省——青——西宁甘肃省——甘——兰州台湾省——台——台北海南省——琼——海口西藏自治区——藏——拉萨北京市——京——北京天津市——津——天津上海市——沪——上海重庆市——渝——重庆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陇——银川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乌鲁木齐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第5节众多的人口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2、人口过多会带来的问题:交通拥堵、就业压力增大、住房条件差、生活垃圾成堆等。(P43):..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好,人口多少必须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这样国家才能够长足发展。3、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实行计划生育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4、我国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的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关键在于教育。5、中国人口地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一线(胡焕庸1935年提出)。6、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七个字+P47)答:不均匀,东多西少。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沿海地区大部分在100人/平方千米以上;西部人口密度小,多数地区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人口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7、什么叫人口密度?它怎样表示?答: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表示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千米)。第6节多民族的国家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1600多万),珞巴族人数最少(约300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2、少数民族人口超过400万的有: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九个民族。(蒙回藏维苗,土满彝记牢。壮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3、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汉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4、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射箭、骑马、摔跤等)藏族——晒佛节、集体舞、雪顿节彝族——火把节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壮族——三月三歌节傣族——泼水节哈萨克族——冬不拉→知晓每个民族的节日,特别是人数较多的民族5、民族政策: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置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惯等。(P52)练****1.“黄山归来不看岳”中的“黄山”位于()A、湘B、皖C、苏D、()A、桂、滇、琼、粤B、滇、桂、粤、台C、滇、桂、琼、粤D、粤、台、桂、,“两湖两广两河山”中的“湖”和“河”分别指的是哪个湖和哪条河()A、鄱阳湖和黄河B、洞庭湖和黄河C、太湖和淮河D、()A、闽江B、黑龙江C、珠江D、()()()(),面积最大的是()()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B、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C、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慢D、人口基数小,、纬度位置最南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_____。位置最东及最北的省级行政单位均是_________。位置最西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_____。最晚设立的直辖市是_________。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_________。跨经度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_____。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川或蜀)、________(贵或黔)、_________(云或滇)、_________(陕或秦)、_________(甘或陇)。我国人口的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实行_________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控制_________,提高_________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中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的中国人口地理界线是指黑龙江省的________到云南省的________一线,该线以西地区的人口密度多为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下,以东地区的人口密度多为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高or低)地形:地表形态。→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山区2/3VS山地1/3)、地形各有什么特征?答: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__地形类型为主,各有哪些主要地形区?(P59图D)答: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第二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向北、东(平均海拔1000-2000米,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第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向东(平均海拔500米以下,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大陆架:第三级阶梯向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即,地势西高东低的好处)(P58)答:(1)西高东低的地势,非常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沿坡爬升,带来丰沛的降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2)西高东低的地势,也使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沿海与内陆的水上交通,有利于经济交流。(3)而且,当河流从一级阶梯流向另一级阶梯时,落差增大,水流湍急,这些地区往往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三山夹两盆”描绘的是新疆的地形。】: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填表(P64)两侧的地形区注意:能力培养与测练山脉P29-32上题目,西侧东侧对照答案一一解决。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北侧南侧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沿36°N地形剖面图,此类型题目多加注意。:大气的冷暖程度。(时刻变化且有规律):空间变化(同时不同地):(哈尔滨VS广州)时间变化(同地不同时):(冬季VS夏季)陆地气温最高值:午后2点左右;最低值:日出前后。、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各有什么特点?(P70-72)答: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是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我国南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差别不大,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VS地球五带填表: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和农作物(P73)温度带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一年三熟水稻、热带经济作物热带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冬小麦、亚热带经济作物亚热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温带水果暖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亚麻、大豆、甜菜中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态或液态的水。降水也存在明显的时间、空间的变化。:..P76)※※※答:规律大致是: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800mm等降水量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mm等降水量大致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一线。]:根据该地区降水和蒸发的对比关系来确定。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P76图Q):?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风雨、阴晴、冷热等状况。(多变)?气候: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绿色或棕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团。(云团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以此来判断空气质量的好坏。空气质量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家庭生活废气),同时也受风雨等自然因素影响。→→措施:控制废气排放,扩大绿化面积...(P82)?(P83—84)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把夏季风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把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是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西北季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注意:P83-86页内容是这一节课的重点,重点复****注意区分各类似分界线。):由干支流共同组成;流域:河流自己的集水区域;分水岭:相邻的流域之间或水系之间的高地。,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我国湖泊总面积7万多平方千米,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800多个。(湖泊作用:调蓄洪峰,即调节河流水量):内流河VS外流河例:我国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VS最长外流河长江内流区VS外流区例:最大咸水湖:青海湖VS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我国外流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全长1800千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干流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省桃花峪是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是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黄河下游形成了“地上河”。著名水电站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等电站。(龙李刘+大,青铜在宁夏),干流流经11个省区,在崇明岛注入东海。干流全长6300余千米(世界第三),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千米。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重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航道,被称为我国的“黄金水道”。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1/2,著名水电站有:三峡水利枢纽、龚嘴、葛洲坝、丹江口、等电站。注:【黄河、长江都流经的省区有:青海、四川。】?如何治理黄河水患?[或问: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P97)答:原因:在中游,黄河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由于历史上的毁林开荒,这里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所以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措施: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做好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以及治理措施。(P102-103)答:(1)人为原因:长期以来,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林木的情况严重。人们砍伐树木作为燃料和木材。过去几十年间,长江中上游的森林覆盖率下降。由于缺乏树木保护,土地裸露,土壤轻易被雨水冲走,增加了长江的含沙量。(2)自然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易造成泥沙淤积,排水不畅。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的降水量经常超过1000毫米,一遇暴雨,洪水难以排泄,往往泛滥成灾。(3)措施:上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中下游退耕还湖,加高加固堤防,修建分洪蓄洪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