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pdf

格式:pdf   大小:47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13 文件大小:4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2ff3ec00-6ebd-11ec-809d-7cb59b590d7d《道路勘测设计》:某新建三级公路路线设计设计资料:[1]公路等级:山区、丘陵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2]地形图:地形图2张,比例尺:1:2000;[3]路线起、终点:见地形图;[4]路线沿线地质:泥质页岩设计要求:①确定路线的主要技术指标;②路线方案的选择和确定;③纸上定线;④平面、剖面和横截面设计;⑤路线设计计算,包括:曲线要素、路线里程、纵断面设计高程、路基加宽、超高、土石方数量等;⑥以图纸形式绘制和填写,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直线和曲线表、路基设计表、土方工程量计算表等;,设计速度30km/h,线路长度约1500m。焦点数量为5个,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平曲线半径为515m。%,%。最大坡长500m,最小坡长192m。竖曲线半径为2000m。(1)平面线形应适应地形和特征,并与周围环境协调。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和丘陵地区,路线以海拔为主。为了适应地形,曲线占很大比例。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选择和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貌等具体条件。不要单方面强调路线以直线或曲线为主。(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高、低标准之间要一:..有过渡。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3)水平曲线应该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弯道上行驶。如果弯道太短,驾驶员必须快速转动方向盘,这在高速行驶时非常危险。同时,如果没有设置足够长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小于一定值,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也会受到影响。当转角非常小时,曲线长度似乎比实际长度短,这很容易造成曲线非常小的错觉。因此,水平曲线必须有一定的长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小平曲线长度一般应考率下述条件确定:①汽车驾驶员平稳操作和乘客感到舒适所需的最小水平曲线长度。当设计速度为80km/h时,平曲线的一般值为700m,最小值为140m。②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当路线转角α≤7°时称为小偏角。设计计算时,当转角小于7°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4)注意与剖面设计的协调。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应考虑剖面设计的要求,并与剖面线形状相协调。(5)视距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当时速为80km/h时停车视距110m。综上所述,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大半径r=350m。最小直线长度为90m,最大直线长度不受限制。仅采用直线和圆曲线的组合,不设缓和曲线。.%,%。竖曲线半径为2000m。均符合规范要求。:(1)新建一级公路路基设计标高采用中央分隔带外缘标高。在超高加宽的路段,设计标高为超高加宽前的边缘标高。平曲线计算方法参见课本。二(2)纵断面图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圆滑的线形,避免短距离内起伏频繁。相邻纵坡的坡度代数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的曲线半径。:..(3)设计速度为80km/h时,最大纵坡为5%。当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通过技术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1%。各级公路的长路堑路段和其他水平排水不良路段,%的纵坡。%的平坡或纵坡时,侧沟应设计为纵向排水。(4)设计时速为80km/h时,其最小坡长200m,最大坡长限值根据纵坡坡度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5%时为700m,4%时为900m。(5)竖曲线应以二次抛物线的形式设置在坡度变化点。由于竖曲线和圆曲线在适用范围内差别不大,所以竖曲线的半径用圆曲线的半径表示。(6)设计时速为80km/h时,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4500m,极限最小值1400m;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3000m,极限最小值10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170m,极限值70m,本标段所取数值均满足要求。(7)同一方向的竖曲线之间,尤其是同一方向的凹形竖曲线之间,如果直坡段不长,应组合成单曲线或复杂曲线,以避免折回曲线。(8)考虑平纵结合,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与竖曲线,%。在积雪或冰冻地区,合成坡度不应大于8%。(9)剖面设计应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排水等方面的要求。(1)准备工作。纵坡设计前,应先根据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面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并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2)标注纵断面控制点。纵向控制点主要包括线路起止点、重要桥梁和特殊涵洞、隧道的控制高程、线路交叉点、不良地质地段的最小填方和最大控制高程、沿河线的控制高程、,受其他因素限制的重要城镇通过位置的高程以及路线中必须通过的控制点和高程。(3)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和标准,选线意图,考虑各经济点和控制点的要求以及地形变化情况,初步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试坡的要点,可归纳为“前后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先交点”几句话。前后照顾就是说要前后坡段统盘考虑,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坡段上。以点定线就是按照纵断面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点”,参考“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然后用三角形推平行线的方法,移动坡度线,反复试坡,三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标准,又保证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最省的坡度线,将其延长交出变坡点初步位置。:..(4)调整坡度。坡度调整主要根据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⑴结合路线选择的意图。将测坡线与选线时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一致。如果脱离实际情况或考虑不周,应综合分析原因,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择;(2)与技术标准相比。详细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纵横向线形组合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特别注意陡坡与平曲线、竖曲线与平曲线、桥头连接、线路交叉、隧道与交叉码头的坡度是否合理,并及时调整和纠正问题。调整坡度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延长、缩短纵坡线和加大、减小纵坡度等。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为原则,以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符合、(5)根据纵断面图检查纵断面线。检查主要在具有特殊意义的横截面图上进行。如选择高填方、深基坑、挡土墙、重要桥涵、人工构筑物等重要控制点地段。(6)确定纵坡线。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所谓定坡就是把坡度值、变坡点位置和高程确定下来。变坡点位置直接从图上读出,一般要调整到整10桩位上。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路线起点的设计标高由已定的坡度、坡长依次推算而来。本次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确定6条坡线和5个变坡点。。(1)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精心设计,既要坚实稳定,又要经济合理。(2)路基设计除选择合适的路基断面形式和坡度外,还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必要的防护加固工程等构筑物,并采取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3)还应结合路线和路面进行设计。选线时,应尽量绕避一些难以处理的地质不良地段。对于地形陡峭、有高填深挖的边坡,应与移改路线位置及设置防护工程等进行比较,以减少工程数量,保证路基稳定。(4)沿着河流和被洪水淹没的路段,应注意路基不会被洪水淹没或破坏。(5)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路基处于潮湿、过湿状态和水温状况不良时,就应采用水四稳性好的材料填筑路堤或进行换填并压实,使路面具有一定防冻总厚度,设置隔离层及其他排水设施等。(6)路基设计还应考虑当地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本次设计中,,路拱横坡为2%。,平坡度为2%。,坡度为3%。。:,挖方路基坡度为1:。路基横断面形状为折线。,所以均未设置加宽与超高。(1)首先将设计路线两旁各10米与中桩高程差从1:2000的地形图上读出。(2)根据设计标高和实际标高确定填挖标高,结合纵断面设计和边沟排水设计要求绘制横断面图。第五章结论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收货很多。不得不承认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会让我们对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从本次课程实际中就可以看出,仅仅学****课本并没有太大的收货,以这种课程设计的方式,经理论与其所在的工程领域相结合,一条1500米左右的公路设计过程,足以让我们对《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的掌握更上一层楼。在设计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也许教科书中一个简单的句子在实践中会非常复杂。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与学生的相互讨论,我们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此外,我还提出了一点建议。在本课程设计中,我认为土方的计算和分配应该简化,甚至直接删除。因为通过地形图绘制的横断面尺寸非常不准确,导致土方计算误差很大。此外,填挖分类未知,无法填写,也可以直接删除。其他链接都很好,不应该被删除。本次课程设计收获很多,为以后工作以及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