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历史五三高一必修一答案.pdf

格式:pdf   大小:1,22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五三高一必修一答案.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13 文件大小:1.1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五三高一必修一答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历史五三高一必修一答案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历史五三高一必修一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历史五三高一必修一答案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妙笑一场。”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在本质上说明了()、小宗都有血缘关系:..: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霉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仁政”.“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被后世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至少在200多年里地方诸侯都没有搞分裂。其主要原因不可能是(),《中国政治制度史》封面,该书对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下列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在该书不会出现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庭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实现了权力的高:..,《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家。”这一制度指的是().“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救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依靠族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实现宗法专制。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蒲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贡院”,就是古代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简称,民间称之为“考棚。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今世用人,大率以文士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文中的“今世”当指(),真宗欲立刘氏为贵妃,因宰相李流反对,只得收回成命;仁宗想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为官,遭台谏官集体谏净,只能快快作罢。类似的事情在有宋一代时有发生。由材料可知().“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具有监察职能的是()①刺史②御史大夫③都察院④六科给事中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唐玄宗在边境要地设置节度使③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④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A.①②0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宋朝设参知政事、“中外朝制度”;;;,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一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是()A.《史记》“部落时:..、“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尚书?召话》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王洒(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洒应该是()“民告官,在秦朝、汉朝、两宋应分别由谁先来受理?()、刺史、、刺史、、三司使、、州牧、节度使37.“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戒奢从俭洪武皇帝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由八旗的诸王和总理旗务大臣组成,凡军国大政都要由它讨论和决策。清王朝统一中国后,皇帝通过允许蒙、汉大臣参加议政和设立内阁、军机处等办法,最终将其裁撤。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4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日朕”的建议。皇帝之下,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材料二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据上述材料指出,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4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3)指出该机构的名称。有人说它的设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6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答案1~5BADCB6~10DDBDB11~15CDBAB16~20DADBD21~25CBBAD26~BCA31~35CDBBC36~40BBADB41.(20分)(1)神化皇权、皇位世袭、皇帝独尊、三公分权。(4分):..)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6分)(3)军机处。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通过它,皇帝实现了对军国大事的独裁。(6分)(4)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