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变动和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与局限性.docx

格式:docx   大小:49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变动和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与局限性.docx

上传人:风一样的男子 2024/5/13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变动和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与局限性.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变动和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与局限性 】是由【风一样的男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变动和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与局限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21变动和完全成本的概述 32变动和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差异 53不同成本计算法的利润差额的影响因素和变动规律 74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局限性及对策 ,优化企业会计制度设计 115结论 11参考文献 121变动和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与局限性摘要:变动和完全成本法的计算方法是管理会计中的重要部分,简单的介绍本次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变动及完全成本法的概述、区别、优缺点。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两种成本法的理论差异。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两种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差额的影响因素和变动规律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对其局限性进行具体分析,作出对企业有利的决策。其中完全成本法的局限性主要是从产品的定价、成本管理、成本计算来进行说明,且找出应对完全成本法的局限性对策。还有对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及找出应对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决策。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利润差异;局限性Profit?difference?and?limitation?under?variable?andcomplete?cost?methodAbstract:The?calculation?method?of?variable?plete?cost?method?is?an?important?part?of?management?accounting.?It?briefly?introduces?the?main?content?of?this?paper.?The?first?part?introduces?the?overview,?differences,?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e?variable?plete?cost?method.?The?second?part?is?mainly?about?the?theoretical?differences?between?the?two?cost?methods.?The?third?part?is?mainly?about?the?analysis?of?the?influencing?factors?and?changing?rules?of?the?profit?margin?calculated?by?two?cost?methods.?The?fourth?part?is?the?specific?analysis?of?its?limitations,?to?make?a?favorable?decision?for?the?enterprise.?The?limitations?of?the?full?cost?method?are?mainly?explained?from?the?product?pricing,?cost?management,?cost?calculation,?and?find?out?the?countermeasures?to?the?limitations?of?the?full?cost?method.?There?are?also?the?limitations?of?the?variable?cost?method?and?find?out?the?decision?to?deal?with?the?limitations?of?the?variable?cost??words:plete?cost?method;profit?difference;?limitation4引言悉数学者对变动成本法及完全成本法的论述中,大多数的学者都是通过对比这两种方法来了解税前利润的差异,及了解到这两种方法对税前利润的影响,来反映出两种成本法之间的联系及区别。从而,可以通过比较两者之间对利润表的不同影响。但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和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人们对财务报表的关注已经从收益表转向了资产负债表,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务工作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从古至今都还没有找到指向两种成本法来比较研究且没有通过资产负债表给予展现出来。,所谓的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依据。主要广泛应用于美国和西欧各国,有利于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对成本进行管理控制。企业生产每件产品时在一定数量条件下,能够将产品所耗用的料工费计入产品成本中。但固定制性造费用不能计入到产品成本中,应将其作为期间成本。,在计算两种成本时,在固定时期范围内生产流程中所消耗的料工及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总成本都归入到产品成本中。,固定制造费用是与会计期间有关,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及历程的进展,逐渐流逝不复存在。该效益将不会推迟到下一个会计期间,因此,在此期间,应该将总额当作销售收入来扣减项目后计入利润表,作为变动成本的理论凭据。但是由于完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重视的是成本补偿的均匀性,虽然,其不是产品成本的所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就那一部分就可以从销售收入中可以获得弥补。其次,在成本性态的基础上,可以清楚的知道变动成本法能够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所以,4在其使用条件与成本组成内容上是有区别的。再其次,因为以上所列出的区别,导致两种的成本计算方法会因产品的成本组成的内容上也有所差异。最后,存货计价及成本的会计计算也不相同。,可以明确的显示业务量与利润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常关联,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完成销售工作,避免盲目生产。第二,变动成本可以提供资本和损益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方便企业在短的时期内进行经营决策。第三,其能够给企业成本提供有用的消息,有助于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以及进行有效的控制。第四,其能够把复杂的转为简单的会计核算成本来处理工作,这就是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其计算出来的产品单位成本,不能够适宜传统资本的条件。第二,其对所得税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第三,变动成本不能够适合于长期决策的要求。,符合国际承认的会计准则,能够方便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是作为会计核算时是否盘亏的关键证据。第二,其能够推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每个单位产品的成本,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第三,其有刺激企业扩大生产的功能。即,其能够强调了生产环节对利润的贡献。,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这方面是不利的。其产品成本中包含了固定制造费用,可是在变动成本法却无法算入固定制造费用,因为其不包含。所以就会发生成本管理的一系列问题,一是由于固定制造成本是按比例来进行分配,从而添加5了成本的计算过程,导致工作量变得更加复杂,可能会产生影响其的准确性。二是还要对产品进行归类划分,而且还是要详细的划分。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在成本控制工作方面变得更加的不便,还会使这项工作变得复杂化。第二,可能会对企业在短时间的期间内决策及控制及分析会无利,还可能使企业会单方面增产。,两种成本法会计核算的理论分析是根据以下推论得到。按照传统的财务会计对产品进行计算时,完全成本却广泛的应用于产品成本核算。2008年赵秀敏将其中的完全成本法按其经济用途来进行分类,且作为其分类的基础。其产品成本的成分组成就是生产总成本,且其期间费用仅仅是指所有的非生产成本,是按照传统的损益计算的方法来处理利润核算。在完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包括直接的材料及直接人工,且间接生产成本先把它计入制造成本,最后,再按确定的方法将其分摊到企业产品的全部费用中。企业当期发生的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作为非生产成本,结转当期终了时的利润表,计算营业利润。第二,两种成本法的理论差异。从两种成本法的定义出发,可以直观看出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造成的。第一个方面,两种方法的差异是产品成本划分的准则不同,其区别主要在于:在完全成本法的角度下。能够将本期所有的制造费用直接计入产品的资本中。如果固定性制造费用可以推迟到下一期,那么以后在销售产品时将会从营业收入中获得补偿。在变动成本法的角度下,企业的产品成本只接收了包括在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制造费用。导致固定制造费用完全丧失了递延的机会,直接将其作为企业固定成本的组成因素计入当期营业收入。第二个方面,这两种方法在计算营业利润的过程中是不同的。吸收成本法是依照传统利润的运算进程,经过从营业收入中减去营业成本计算得出营业毛利。然后,当期的营业毛利及当期的营业费用之差,可以算出营业利润。可是,在变动成本法下。是要通过营业收入减去变动成本法得到边际贡献,再根据边际贡献与固定成本之差获取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核算的过程。根据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来计算出边际贡献,再扣除固定成本就可以计算出营业利润。第二,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核算的过程。损益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进行计算。首先,根据理论知识来算出销售收入,用来弥补当期销售产品的成本,就可以取得销售毛利。然后,用营业毛利来补偿企业的营业费用,使企业获得最终的营业利润。第三,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扣除利润会计过程的上述两种方法,可以看出采用贡献式公式计算扣除固定费用,计算出边际贡献。但是,在完全成本法下,根据传统的销售毛利的费用来进一步扣除期间所获得的费用来计算出营业利润。而且还会含有存货的存在的情况,因此,在计算营业利润会计过程中存在差异。所以,两种方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2018年收到的销售收入为三千万元,而2019年的销售收入比2018年多了一千五百万元,2018年生产的数量有九百吨,2019年比2018年少了三百吨,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一点八万元每吨,根据企业的资料已知,2018年年初得存货量为零吨,年末存货三百吨,2019年年末的存货数量为零吨。根据以上条件来假设企业每年的固定制造费用为一千八百万元,销售和管理费用为四百五十万元,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为零元,具体如下表:表1完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的核算表(万元)损益计算20182019合计销售收入300045007500期初存货成本011401140当期产品成本3420288062008可供销售产品成本342040207440期末存货成本114001140销售成本228040206500销售毛利7204801200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450450900税前利润27030300表2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的核算表(万元)损益计算20182019合计销售收入300045007500销售成本108016202700边际贡献192028804800固定性制造费用180018003600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450450900税前利润-,按全成本法来计算,相对于去年,2019年销售收入增长50%,税前利润下降89%。这是因为2018年的产量高于2019年的产量,且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不变,,因此2018年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固定生产成本相应较低。(2018年:1800除以900等于2元每吨,2019年:1800除以600等于3元每吨),所以导致销售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比2019年的低。(2018年:600乘以2等于1200万元,而2019年的固定制造费用为300乘以2与600乘以3的和等于2400万元)。因此,虽然销售额大幅度增加,但由于生产量的减少,最终的净营业利润减少。在变成本法下,与去年相对比,2019年销售收入有所增加,相应利润也有所增加。在变成本法下,不管生产量多少,每年年末一次性扣除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