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工程(水源村至茨竹水库段)--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

格式:doc   大小:595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工程(水源村至茨竹水库段)--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zl201163zl 2024/5/13 文件大小:5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工程(水源村至茨竹水库段)--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工程(水源村至茨竹水库段)--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是由【zl201163zl】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工程(水源村至茨竹水库段)--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工程(水源村至茨竹水库段)施工图设计S5-1隧道说明书1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2018)(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JTGD70/2-2014)(5)《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2010)(6)《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D70/2-01-2014)(7)《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TD70/2-02-2014)(8)《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3660-2020)(9)《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JTG2232-2019)(1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11)《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12)《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13)《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F90—2015)(1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17)《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B05-2015)2隧道设计原则隧道设计基于勘测、调查资料,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和交通量及其构成,以及运营和施工条件,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环保比较,使隧道设计符合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隧址选择以地质条件与路线总体走向为首要控制因素,尽量布置在地质较好地段,避免穿越严重不良地质区,确保洞口段坡体稳定并有利于两端接线及洞外工程布置。(2)隧道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国土管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规的要求。注意节约用地,保护农田及水利设施,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妥善处理弃碴和污水。(3)针对隧道地下工程动态设计和施工的特点,制定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的总体方案。贯彻“以人为本、经济合理”的设计理念,对其安全性作全过程的研究和评价。(4)隧道内设置与交通量、重要性相适应的运营设施,具备可扩充性和可升级性,使人、车、路、环境和管理运营设施组成有机统一的交通系统,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行车环境。(5)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谨慎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3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进一步优化隧道进出口位置。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优化了路线和隧道进出口位置,按不占基本农田和节省造价以及确保安全原则,进口位置桩号调整为K0+485,出口位置桩号调整为K2+460。(2)进一步加强地质工作,查明隧道洞口和边仰坡地质条件,核实隧道不良地质和围岩分级。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在初设基础上增加钻孔,目前隧道段已有钻孔4个,洞口段2个,同时采用物探、声波测井等措施,基本核查清楚隧道地质情况。洞口地质覆盖层为碎块石,对洞口边仰坡采用注浆小导管注浆加固措施,然后对坡面采用TBS植草和喷混植生复绿。隧道段岩性主要为页岩、砂岩和局部泥岩等,岩质软,设计采用工字钢支护,根据地勘成果未发现重大不良地质现象,由于地下工程地质的不确定性,施工阶段,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等信息手段,进一步加强地质摸查,根据地质条件,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或施工方案,确保安全。(3)结合地勘资料,进一步完善隧道设计。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根据详勘成果,调整了围岩级别,优化了支护参数,针对本隧道地质以软岩为主的特点,为了控制围岩过大沉降,根据不同围岩情况,支护分别采用I20a、I18、I16等工字钢强支护,同时根据耐久性要求以及洞口地质较差的特点,洞身衬砌砼标号采用C35,明洞段考虑回填大,采用C40砼。4隧道概述根据工可报告,本项目交通量预测基准年为2021年,预测特征年为2023年、2030年、2035年、2038年、2040年、2043年,拟建公路全线平均交通量(折合小客车)到2043年为2815pcu/日。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工程(水源村至茨竹水库段)施工图设计S5-(1)公路等级:双向两车道四级公路;(2)公路设计速度:20km/h;(3)隧道设计速度:40km/h;(4)隧道建筑限界:见下表。隧道建筑限界参数表项目净宽(m)净高(m)行车道(m)侧向宽度(m)检修道(m)×+××2++×2隧道内轮廓指标表断面名称单位指标(有仰拱)指标(无仰拱)(5)隧道内最大纵坡:±%;最小纵坡:±%。(6)隧道路面横坡:人字坡2%(无超高时)。(7)设计荷载:公路-I级。(8)隧道防水: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不小于P8;要满足《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隧道主洞建筑限界设计图隧道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设计图隧道主洞内轮廓设计图隧道紧急停车带内轮廓设计图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工程(水源村至茨竹水库段)施工图设计S5-,长1975m,属长隧道,采用单洞双向两车道,主洞建筑限界宽9m,,净高5m,详见下表:隧道一览表序号隧道名称起止桩号隧道长度(m)进口端洞门型式出口端洞门型式1云主山隧道K0+485~K2+4601975端墙式端墙式本隧道全线长1975m,为单洞双向长隧道,最大埋深436m,进口明洞长35m,出口明洞长60m(出口段有基本农田),均采用端墙式洞门。隧道位于圆曲线段的最小半径为600m,纵坡采用双向坡,%和-%。洞口内外各3S设计速度行程范围内平纵面线形均保持一致。采用组合灯具照明,通风采用纵向射流机械通风。隧道位于秀山县龙池镇水源村,顺接既有旅游公路,向东穿越云主山,终点接国道319,东南侧山区内,隧道穿越龙池-酉阳段主要发育董家坡-马家庄-大水井村-白岩村向斜,向斜呈“S”型,总体走向北北东-南南西向;洪安-石耶段主要发育石耶镇-边城镇-花果山森林公园逆断层,断层延伸大于30km,总体走向约50°~230°。隧道进出口段山体覆盖层较厚,为崩坡积碎石土,植被以树木、竹林为主,夹杂部分灌木。隧址区属构造构造侵蚀中低山、侵蚀剥蚀丘陵,河流阶地地貌类型区,洞口、洞身顶部植被较为发育,主要以灌木类植被为主,覆盖层2~3m,局部见基岩出露。隧道进口端地形较平缓,局部见基岩出露,以竹林、灌木为主;隧道出口端洞口存在冲沟,洞顶上方可见基岩裸露,洞口附近植被发育,主要以灌木为主。隧道仅出口见明显冲沟地表水。隧道进出口端洞外场地开阔,便于布设施工场地。隧道进口附近有旅游公路,可作为施工便道;隧道出口也较为开阔,不远处有国道,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布设较容易。隧道进出口施工用水、电可从附近村庄引入。隧道地质以砂质页岩为主,局部含有泥岩和砂岩。砂质页岩以灰黄色、青灰色,主要由粘土矿物和粉砂质组成,局部地段夹生物碎屑,页理构造,页理较发育。其中强风化层呈破碎—较破碎,钻探岩心呈碎块状、片状;中等风化层岩心较完整—完整,钻探岩心呈短柱状、柱状。(1)地形地貌秀山县地处川东南褶皱带,系武陵山二级隆起带南段。境内平坝、丘陵、低山、中山互相交错。西南高,东北低,中部是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盆地。,为县内最高峰;,为海拔最低点。境内地表起伏大,山脉、河流多顺构造线东北向布展。地貌大体可分为平坝区、低山丘陵区、低中山区3个类型。西部和南部为低中山区,%;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为盆地平坝区,%,项目区主要发育有低中山山地地貌、丘陵地貌。(2)气象条件秀山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偏少。年平均气温为16℃,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7月最热,℃。,5、7两月多,均接近200毫米;1月少,不足30毫米。,7月最多,,8月稍次,,7、8两月日照时数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三分之一;1月较少,,2月最少,,1、2两月日照总时数仅占全年的8%。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在纬度、地形、季风等因素的影响下,全县气候的基本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充沛,四季分明。但由于县境属于高盖夹盆地的地形特点,又受贵州高原的影响,局部有温带和山地气候特征,四季之中,夏、冬较长,春、秋较短,夏、冬分别为117天和108天,春、秋分别为73天和67天,气候温和,℃。高气温多出现在七月,平均气温27℃以上。℃;低气温多出现在一月份,平均气温在5℃以上,极端低温为1977年1月30日-℃。(3)水文条件秀山水资源丰富,根据县境河流及其积雨计算,,,,花垣河、龙潭河等过境河流外,县内流程大于五公里的河流有48条,积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的有13条。河床比降较大,落差高,经流总量大,水能蕴量丰富,。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工程(水源村至茨竹水库段)施工图设计S5-1(4)地层岩性线路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分为志留系上统(S3),泥盆系中统(D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崩坡积层(Q4col+dl)、洪积层(Q4pl)、人工堆积层(Q4ml)。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志留系上统(S3)泥岩:紫红色,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中厚层构造,泥质结构。强风化层呈较破碎,钻探岩心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层岩心较完整,钻探岩心呈柱状、长柱状。砂质页岩:灰黄色、青灰色,主要由粘土矿物和粉砂质组成,局部地段夹生物碎屑,页理构造,页理较发育。其中强风化层呈破碎—较破碎,钻探岩心呈碎块状、片状;中等风化层岩心较完整—完整,钻探岩心呈短柱状、柱状。页岩:灰黄色、灰黑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页理构造,页理较发育。其中强风化层破碎—较破碎,钻探岩心呈碎块状、片状;中等风化层岩心较完整—完整,钻探岩心呈短柱状、柱状。泥盆系中统(D2)石英砂岩:灰黄色、灰绿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钙质胶结,局部夹灰黄色薄层砂质页岩。强风化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完整,岩质硬,结合程度一般。粉砂岩:灰黄色为主,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钙泥质胶结,含有灰绿色钙质团块。强风化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3)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ol+dl)崩坡积碎块石土:杂色,主要为石英砂岩、粉砂岩块石夹碎石,充填粉质黏土及砂砾,湿,多呈稍密~中密状态。粉质黏土含量约30~35%,碎块石粒径5~35cm,局部含100cm以上的孤石。主要分布于坡脚,厚度2~10m不等。(4)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黏土:黄褐色为主,呈可塑状,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其间夹页岩碎石角砾约15~30%,粒径2~140mm,局部含80cm以上的孤石。主要分布于山坡地区平缓地带,厚度2~6m不等。根据调查厚度均不大。(5)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Q4pl)洪积碎块石土:杂色,主要由石英砂岩、细砂岩块石夹碎石组成,充填含砂粉质黏土,湿。稍密状~中密状。块石粒径20~55cm,含量约50-60%;碎石粒径2~20cm,含量约35%。主要分布于隧道出洞口沟谷中。根据调查及钻探揭露层厚度约5~20m。(6)第四系全新人工堆积层(Q4ml)素填土:灰黄色,主要由页岩块碎石角砾和粉质黏土组成,块碎石粒径一般约2~300mm,含量约60%,粉质黏土含量约40%,为沿线居民修建房屋和道路时堆填,~,形成时间约2年。主要分布于居民区。(1)地质构造从区域构造背景而言,秀山地区属于扬子地台川湘凹陷南部边缘,漫长的地质历史上秀山地区大致经历了燕山期和喜马拉雅四期比较显著的地质构造运动,形成多个大型不整合界面,且大小断层交替分布。在新构造分区上,本区的基本构造形态定型于燕山运动末期,喜山运动以来主要表现为整体抬升,断裂带的活动性微弱。本区自喜山运动以来,以间歇性的整体抬升为主要特征,只有局部的微小构造变形,不存在强烈的差异运动。第四纪以来,以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为强烈抬升阶段,晚更新世中晚期至全新世抬升速度相对变慢,全新世以来稍有增加。工程区附近的几条断层属于基本不活动或弱活动断层,对工程无直接影响。区内可分为北东向构造、北北东向构造和北东东向构造三个构造系统。主要构造线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展布,褶皱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向斜倾角平缓,背斜倾角较大,局部受断裂影响,有倒转现象。(1)蛮子要—水井湾向斜:出露于蛮子要、猴子山、金龙楼、水井湾一带。轴线轴向在石耶司以北为北东,向南渐渐转为北北东向,平面图上成向北西凸出之弧形,为拱状向斜。向斜核部有二叠系组成,往南脊线逐渐扬起,随之露出泥盆系上统或中统,以及志留系上统或中统,岩层产状平缓,倾角一般小于15°;两翼为奥陶和寒武系所组成。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工程(水源村至茨竹水库段)施工图设计S5-1(2)涌洞逆断层:南起镇武营,向北北东延经白崖坡、石家湾、涌洞,至石家寨。断层现象明显,北段下志留统与奥陶系各统直接相接,并使北西上升盘寒武系与奥陶系各统直接相接,并使北西上升寒武系及奥陶系局部倒转;南段见中—上寒武统娄山关逆于下奥陶统之上。(3)毛家坪逆断层:该断层规模小,延伸长度较短(约6km),发育于毛家坪,向北东延经石柱岩。北段断层现象明显,岩层近于直立或向北西倒转;向南断层现象不明显,逐渐消失,。隧址区穿越蛮子要—水井湾向斜,总体走向北东向,北西翼岩层产状115~124°∠3~7°,受毛家坪逆断层的影响局部产状倒转。南东翼隧道出口岩层产状305~323°∠10~15°。测区内构造较简单,未发现断层。核部出露基岩为泥盆系中统地层,岩性为石英砂岩及细砂岩。两翼出露志留系页岩、泥岩及砂质页岩,局部夹薄层粉砂岩。隧道进洞口测得四组裂隙:①310~318°∠70~76°,面多较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区内裂隙结合差,属软弱结构面。②119~121°∠68~70°,面多较平直,呈微张状,~,~。③205°∠78°,面较平直,呈微张状,~,~。④250∠70°,面呈舒缓状,微张,~,~。其中裂隙④不发育。隧道出洞口发育二组裂隙:①154~160°∠63~75°,面较平直,呈微张状,~,~。②215~223°∠69~73°,面多较平直,呈微张状,~,~。③60°∠65°,面多较平直,微张,~,~,不发育。(2)地震动参数地震活动研究范围:东经105o~111o,北纬26o~32o,以线路为中心周围约300km。区内中强地震震中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主要有三个地震条带(-1)。Ⅰ贵定~印江~沅陵地震带:有贵定(1819年),印江(1941年)5级,泸溪(1637年)5级,沅陵(1935年)5级和大庸(1786年)。Ⅱ金沙~咸丰~秭归地震带:发生过咸丰(1856年)六又四分之一级,金沙(1930年),秭归(1979年),利川(1931年)5级,晴隆(1970年)(1855年)。Ⅲ南溪~潼南~达县地震带:有叙永(1885年)5级,南溪(1892年)5级,江安(1936年)5级,自贡(1985年)5级,潼南(1936年)(1959年)5级地震。秀山县近50年来发生过有记载的地震震级为:1995年06月01日秀山(,);,就是受张家界断裂影响,保靖县地震带造成的,它们同属于一个地震带。以上三个地震带所发生中强震的次数和震级相差无几,弱震多沿这三个地震带展布。第Ⅲ带弱震活动频繁,其次是第Ⅱ带,再次是Ⅰ带。隧址区位于Ⅱ带中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JTG2232—2019)的有关规定执行,,其枝状水系极发达,使其沿线地表水及地下水循环极强烈。沿线地下水受地形、岩性、岩相、构造和地质等因素的控制,地下水类型为两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Q4)多种成因类型的松散堆积层孔隙中,为潜水类型。具有主要接受降水、冰雪融化水的补给的特点。河谷地带冲洪积层地下水与河流联系密切,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较好,水量较丰。山区谷坡及沟床覆盖层地形坡度较大,储水条件差,地下水贫乏,仅在层内相对隔水的粘粒富积带、基岩面以上赋集,顺地形向坡下、溪沟排泄。(2)基岩风化裂隙水赋存于寒武系上统毛田组、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灰岩的构造裂隙、风化裂隙中。地下水主要接受降水补给,顺地形就近向坡下及河谷、溪沟中排泄。地下水丰富,埋深较大。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工程(水源村至茨竹水库段)施工图设计S5-,地层较简单,页岩为相对隔水层。隧道设计标高以上不存在水库、河流、湖泊等大型地表水体,洞身段突水的可能性小。进洞口左右两侧各有一条季节性溪沟,在里程K0+550处汇集成“Y”字型向北西流出区内,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溪沟高于进洞口设计标高,设计里程K0+485-K0+600段围岩裂隙发育,较破碎,隧道开挖是可能出现突涌水现象。出洞口设计里程K2+190-K2+460段地层为洪积层碎块石土,地表水易汇集下渗,可能出现涌水量较大的情况。根据前面的调查和分析,拟建隧道主要接受大气降雨的补给,含水岩性的空间以构造、层间裂隙为主,根据本隧道各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宜选用地下水迳流模数法、大气降水渗入量法计算隧道的涌水量。(1)地下水迳流模数法Q=——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经常涌水量,m3/d;M—地下水径流模数;F—含水层出露面积,km2;根据本次勘察,根据地层出露位置,地貌形态,碎屑岩平水期地下径流模数M=,,则隧道涌水量为:Q==××=。Qmax=×3=。本次计算是近于平水期内进行的,则代表了平水期隧道施工、运营过程中可能的涌、突水量,若在丰水期施工则最大涌水量取平水期的3倍进行防治,隧道最大涌水量Q单=。(2)大气降水渗入量法Q补=:Q补——渗入补给量(m3/d)α——入渗系数A——多年平均降雨量(mm),;F——计算块段面积(km2)由于隧道地层志留系上统页岩,地层较简单。页岩为相对隔水层。面积在1:1万水文地质图上直接量测。渗入系数λ的选取:根据本次勘察,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地表覆盖层、岩溶发育、裂隙发育情况与经验值综合取得,。雨季最大涌水量取平水期的3倍计。Q补=×××=/d,雨季最大涌水量按平水期3倍估算。最大涌水量Qmax=3Q=。对比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取大值。预测单洞最大涌水量估算为526m3/d。涌水量取Q=,最大涌水量Qmax=。,线路区及走廊带内,不良地质现象较不发育。隧道洞身岩性主要为砂质页岩等,局部夹生物碎屑岩,未发现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岩分布。隧道洞身两端段为浅埋段,中部最大埋深436m,根据区域资料,隧址区内无高地应力存在。隧道范围内未发现煤矿等,隧道开挖遭遇***、页岩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可能性小。、地貌发育受地壳运动、构造、岩性、气候、水流等诸因素综合控制,经多期地质构造运动,在内外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复杂多样的构造侵蚀~溶蚀山原地貌。隧道平面线形总体上由路线总体布局控制,服从路线走向,但隧址区地质、地形、隧道洞口条件及进出口接线方案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必要因素。根据总体路线布局控制,本项目按照“地质选线”的原则,结合整体路线方案进行选线,选线时尽量避开不良地质,以及避免出现隧道严重偏压、浅埋段较长等现象。本项目隧道进出口平面线形均满足规范要求的3S行程要求。、地质、通风、排水、施工及隧道两端接线条件等,基本原则:整体考虑其平纵线形技术指标,%,不应大于3%。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工程(水源村至茨竹水库段)施工图设计S5-、排水沟以及机电设施等所需空间尺寸,综合考虑全线隧道超高情况,以实用、经济、受力性能好的原则确定隧道衬砌内轮廓断面型式。隧道主洞轮廓设计为单心圆曲边墙结构,内轮廓半径为500cm,隧道设计基准线至拱顶高为700cm,最大超高满足±2%。“早进晚出”的原则,洞口建筑遵循“安全、经济、和谐、自然”的设计理念,采用“小仰坡”开挖技术进洞,洞口周围边仰坡均采用自然的生态防护,整体上突出“小洞门、大绿化”的洞口效果。洞口位置的确定尽量避开不良地质现象,且洞口应有利于行车视线的诱导。根据“小洞门、大绿化”的洞口设计理念,本隧道洞口的边仰坡应采用植草皮、挂网喷种、种灌木等生态防护型式;洞顶截、排水沟两侧种天然矮灌木和植草遮掩,以减少其人工痕迹的影响。端墙式洞门的洞门墙周边可栽种爬壁虎等藤蔓和垂吊植物绿化、遮掩墙面,以增强洞口的自然与和谐。隧道的洞门形式最终根据洞口地形及地质情况确定,本项目洞门型式均采用端墙式,具体详见隧道表。(1)明洞结构设计隧道洞口与地形接近正交,可采用路堑式明洞,隧道中线拱顶填土高度一般小于5m。明洞衬砌支护参数见下表:明洞衬砌参数衬砌类型适用条件拱墙衬砌仰拱回填坡率填土高度侧墙(耳墙)S-Ma路堑明洞隧道与地形近正交60cm(C40钢砼)60cm(C40钢砼)1:10≤,;②明洞基础应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应采取处理措施,如:桩基、扩大基础、地基加固等;③当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设置沉降缝,明洞与暗洞相接处应设置沉降缝;④浇筑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可撤除内外拱架;⑤明洞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回填至拱顶齐平后应立即分层满铺填筑至设计高度。(2)隧道洞身结构设计隧道按新奥法原理进行洞身结构设计,即系统锚杆、喷砼、钢筋网、钢架组成初期支护与二次模筑砼相结合的复合衬砌;根据工程类比,并结合结构检算拟定衬砌支护参数。洞身衬砌支护参数表衬砌类型适用条件初期支护预留变形量(cm)二衬厚度(cm)喷射砼厚度(cm)锚杆(cm)钢筋网钢架拱墙砼仰拱砼拱部边墙仰拱长度@纵×横位置@网格间距间距(cm)S-ⅤaV级围岩浅埋、偏压段及洞口段26C2526C25φ25中空注浆******@50×100φ8单层拱、墙***@20×******@601250C35钢砼50C35钢砼S-ⅤbV级围岩一般段24C25/φ25中空注浆******@80×100φ8单层拱、墙***@20×******@801050C35钢砼50C35钢砼S-Ⅳa+Ⅳ级围岩较差段加强22C25/φ22药卷锚杆******@80×100φ8单层拱、墙***@25×******@80840C35钢砼40C35钢砼S-ⅣaⅣ级围岩较差段22C25/φ22药卷锚杆******@100×100φ8单层拱、墙***@25×******@100840C35砼40C35砼S-ⅣbⅣ级围岩一般段20C25/φ22药卷锚杆******@100×100φ8单层拱、墙***@25×******@100840C35砼40C35砼S-ⅣcⅣ级围岩较好段20C25/φ22药卷锚杆******@120×100φ8单层拱、墙***@25×******@120840C35砼40C35砼S-ⅢaⅢ级围岩段10C25/φ22药卷锚杆******@120×120φ8单层拱、墙***@25×25/335C35砼35C35砼SJ-ⅣaⅣ级围岩较差段紧急停车带24C25/φ25中空注浆******@80×100φ8单层拱、墙***@20×******@801050C35钢砼50C35钢砼SJ-ⅣbⅣ级围岩一般段紧急停车带24C25/φ22药卷锚杆******@100×100φ8单层拱、墙***@20×******@1001050C35钢砼50C35钢砼SJ-ⅢaⅢ级围岩段紧急停车带20C25/φ22药卷锚杆******@100×120φ8单层拱、墙***@25×******@100645C35砼45C35砼(3)抗震设计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工程(水源村至茨竹水库段)施工图设计S5-1路线区属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设计按Ⅶ度进行抗震设防,对隧道抗震有如下措施:①严格控制隧道边仰坡开挖高度,洞口条件受限制时,有些边仰坡有偏高,采用端墙式洞门,并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抗震性:②对仰坡采取锚、注、喷措施主动加固坡体,增大岩体C、φ值,减小主动土压力。③洞门端墙与明洞衬砌之间加设洞门连接筋以提高洞门的整体性,端墙嵌入两侧边坡的深度适当加大。④,墙背后并设置流畅的排水系统,减小墙背的水压力。⑤明洞洞身结构均采用C30钢筋砼,明洞段均设置仰拱。⑥墙背回填采用浆砌片石等弹模较高的材料,增大回填高度,以提高弹性抗力,增大周围岩体对衬砌结构的约束,减小结构内弯矩。⑦明暗相接处应设置沉降缝,同时也可具有抗震缝的作用。⑧隧道洞身初期支护采用柔性结构,洞口浅埋、偏压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⑨洞口明暗交界、覆盖层与基岩交界面、浅埋与深埋交界面设置环向抗震缝。(4)超前支护设计超前支护是一种预支护手段,是充分利用围岩自稳能力的一种手段,针对本项目地质条件,设计了如下超前支护辅助措施:①φ108×6mm大管棚:一般适用于地质条件差,存在偏压,围岩自稳能力较差,需要先预作管棚后才能安全施工进洞的洞口地段;②φ42×4mm注浆小导管:一般适用埋深浅或围岩破碎、富含水的IV、V级围岩地段;③φ22药卷超前锚杆:一般适用于IV级围岩深埋地段;(5)防排水设计①防排水设计原则隧道防排水设计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原则,保证隧道结构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以及行车安全。隧道防排水设计应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处理,洞内外应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排水系统,达到排水畅通、防水可靠、经济合理、不留后患。②洞口防排水措施隧道洞口区应避免水流汇集,防止地表汇水冲蚀洞口工程,隧道洞口洞顶设一道排水沟,在边仰坡开挖线外5m左右再设一道洞外截水沟,洞顶排水沟和洞外截水沟应与天然水沟顺畅连接,保证排水畅通。洞口路基水沟积水禁止流入洞内,必要时可设置反坡。洞身防排水设计隧道明洞段采用双层土工布夹防水板、粘土隔水层防水及φ100HDPE波纹管;洞内复合式衬砌段采用防水板和无纺布防水,φ100环向排水管等排水,环向排水圆管与墙脚处φ100HDPE打孔波纹管相通,采用φ100HDPE波纹管将纵向管与中央排水管连通,引水至洞外路基边沟,全线隧道洞内全长设中央排水沟;沉降缝、施工缝处均加设橡胶止水带。(6)隧道路面工程采用沥青砼复合式路面结构型式,结构形式为:9cm沥青混凝土+22cm混凝土面板+15~24cm厚C20混凝土基层,要求混凝土面板抗折强度不小于5MPa。(7)隧道装饰隧道内部检修道以上3m范围内装饰,装饰采用防火涂料面漆(乳黄色)以及蓝色条带面漆装饰,蓝色条带每侧各两条,每条宽3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