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文档名称:

2024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46KB   页数:5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wawa 2024/5/14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是由【waw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板书课题)通过练****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1)出示图,学生独立涂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师生共同归纳:先看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看涂了几份。 。 (1)独立在课本上填写合适的小数。 (2)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 。 (1)出示题目,请学生口头说说每人储蓄的钱各是几元几角? (2)比较,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3)。 。 (1)引导看懂数轴,理解题意。新课标第一 (2)独立完成,,哪个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馈。 (二)综合练****1)1元的6/10是()元,写成小数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写成小数是()元。 (2)()分米,是1分米的(),是()厘米。 (3)零点八(),()。 (4)=()米()分米3元2角=()=()厘米7角=()=()元()角 ○里填上>、<或=。 ○○○○ 、、、、。 ,,,小军跳了4米,()跳得远。在100米比赛中,,,,()跑得快。 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 小组校对、交流。 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有疑问的题目。 :练****十第5题(前四个)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反馈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看,今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出示课件)。看到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吨”是什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小动物们能过桥吗?…… 2、了解学****起点 师:关于“吨”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哪些了解?指生回答。 (根据几个班的教学实践,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有大货车、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出示货车图) 3、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对“吨”的知识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吨与千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吨的认识” [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去森林公园玩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兴趣。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授 (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 (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看他一次能搬几袋这样的大米。 (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4)想象推算。 让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觉如何? 引导推算100袋共重10千克乘以100等于1000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个人、3个人有什么感觉?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 “老师,老师,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一位高个的男生喊道。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听课的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3、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介绍用字母“T”来表示。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为什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吨做单位呢?1吨大约等于()头牛(500千克一头牛)一桶油100千克()桶水泥50千克()袋? (1)很多物体重量的总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吨”对孩子们来说是抽象的,通过让学生搬10千克的大米,抱一抱同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推算、估计、想象。并通过“大力士搬大米”、“全班同学加老师跳一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借助“100袋10千克的大米”、“40位同学的体重”等具体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吨”的概念表象。在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推理和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如鲸的体重,大象的体重;厚街标志的雕塑,海月岩公园的石头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重量大约是1吨? 师: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杀手”。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 生活中用吨作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如钢铁、水泥、煤等等。 5、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货车载重4() (2)明明体重35() (3)一个鸡蛋的重量是50() (4)我国广东籍的举重运动员陈燮霞,在奥运会上以212()的总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并获得08年奥运会首面金牌。 (5)虎门港码头停泊的一艘货轮能载重30() (二)吨的单位换算 吨和千克的关系: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吨=1000千克,你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吗?(课件出示) (1)一只河马约重那3吨,想一想:3吨=()千克?5吨呢?你是怎么想的? (2)一只大象重约6000千克=()吨你怎么想? 四、应用 1、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利用“吨”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2、解决导入时主题画的问题 (出示画面并出示每只动物的体重)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你有什么方法让他们过桥吗? 3、课后延伸(数学日记)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节水的方法?请写一篇数学日记。 五、总结 师:学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日记”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渗透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六、教学板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的兴趣。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的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市与农村的交界地,学生大多数来自工薪阶层的`家庭。学校从20xx年就加入到“新课程与学****方式的改变”的课改实验中。课改年级成立了“探究性学****方式”的课题实验小组,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验教师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学生的学****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学生学****本课内容前已经对小数的意义、特征有所了解,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