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2
文档名称:

2024年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方案(通用18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73KB   页数:9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方案(通用18篇).docx

上传人:mama1 2024/5/14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方案(通用18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方案(通用18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方案(通用18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方案(通用18篇)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方案1 按照全省植保工作重点任务要求,抓好不同栽培方式的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推广成熟的绿色实用技术,扩大示范效应,全面提升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推进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技术方案,请各地因地制宜抓好落实。 一、防控目标 蔬菜主要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全生育期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3次,蔬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产品质量有保障。 二、防控策略 针对蔬菜害虫发生特点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取“实时监测,提前预防、压前控后,多措并举”,以及“节本增效、可持续防控”策略,以健康栽培、物理隔离和生态调控等减少病虫基数技术为基础,推广“病虫基数控制、部分害虫诱杀、植物免疫诱导、安全药剂防治、高效药械应用”五大综合技术全程防控,有效控制病虫为害。 三、主控对象 以设施蔬菜为主,兼顾露地蔬菜。 病害: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疫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十字花科根肿病等;部分设施内黄瓜靶斑病。 豇豆锈病、炭疽病;芹菜斑枯病、叶斑病、软腐病等。 害虫:粉虱、蚜虫、斑潜蝇、叶蝉、蓟马、叶螨、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荚螟、韭蛆等。 四、主推技术 针对不同栽培模式的蔬菜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重点推广以下绿色防控技术。 (一)病虫系统监测 根据蔬菜病虫调查规范,出苗后或定植开始每5-7天调查一次病虫发生情况,明确主控及兼防对象。根据调查结果和防治指标,确定防治最佳施药时间,选择用药品种。 (二)病虫基数控制技术 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蔬菜品种。彻底清洁田园,育苗及播种前采用种子、苗床土壤处理,降低种子、土壤带菌,减少苗期土传病害的发生;设施蔬菜休闲期,利用覆盖薄膜高温闷棚和石灰氮、灭线磷等药剂处理土壤或在植保部门指导下积极引进示范药剂土壤熏蒸技术,处理后增施有益菌肥。 韭菜种植区,可采用“日晒高温覆膜法”防治韭蛆。在4月底至9月中旬,选择太阳光线强烈的'天气(光强度超过55000lux),早8点左右,~(覆膜前1~2天割除韭菜),覆膜后四周用土壤压盖严实,膜四周尽量超出田块边缘50厘米左右。待膜内土壤5厘米深处温度达到40℃,且持续超过3小时,即可揭开薄膜降温避免对根伤害。揭膜后待土壤温度降低后及时大水漫灌,促进缓苗。 (三)健身栽培+免疫诱导产品 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移栽未携带病虫的健壮种苗;合理肥水、合理密植和产量负载;地面覆膜控制湿度等;施用氨基寡糖类、蛋白质免疫诱抗剂等,提升植株抗病虫能力。在蔬菜各生育阶段分别使用5%氨基寡糖素、%赤·吲乙·芸苔素、低温等离子油等3-4次,也可以引进一些新的诱抗剂如几丁聚糖、S-诱抗素等,促进缓苗,提高植物免疫力,优化生长势,提高坐果率,减少病害发生,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四)板网联用控虫技术 设施蔬菜:一是推广使用防虫网。在棚室入口和通风口设置30-40目的防虫网,阻隔外来迁入害虫。防虫网覆盖之前用20%异丙威烟剂进行熏棚消毒。二是推广色板诱虫技术。利用黄板诱杀设施内的蚜虫、粉虱、斑潜蝇,蓝板诱杀蓟马,控制虫害及病毒病。每亩悬挂诱虫板40张,全生育期更换4-5次。二者联用,可以大大提高防效,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推广应用。 露地蔬菜:一是安装杀虫灯,每15-20亩一台;二是悬挂诱虫板,每亩40张。三是安装害虫性诱捕器。 (五)强化生物防治技术 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在必须采用药剂防治时,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剂型先进的农药品种,示范推广新型生物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多抗霉素等,并轮换交替使用,降低病虫抗药性风险。可重点引进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技术,适时适量释放生物天敌。 粉虱类可以试验推广丽蚜小蜂、津川钝绥螨、烟盲蝽等天敌。释放技术:定植前15—20天,—1头/m2在苗床预防性释放1次;定植后7—10天,监测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丽蚜小蜂按2000—4000头/亩,见虫即放。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5次;或叶部撒施津川钝绥螨100—200头/m2,每周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次。 螨类可以试验释放智利小植绥螨、加州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释放技术:定植10—15天后,监测发现害螨即可释放捕食螨。叶部撒施智利小植绥螨5—10头/m2,点片发生时中心株释放30头/m2,每2周释放一次,释放3次。或叶部撒施加州新小绥螨300—500头/m2,每周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5次,或释放巴氏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中的一种,释放方法同加州新小绥螨。 鳞翅目: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可以释放赤眼蜂类、半闭弯尾姬蜂。释放技术:定植7—10天后,监测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赤眼蜂类按20000头/亩,或半闭弯尾姬蜂按150—300头/亩,隔10—2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1—3次。 当释放天敌不能够控制设施内害虫时,优先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使用前需确定生物农药与天敌的兼容性,降低其对天敌的影响。粉虱类可选用矿物油、球孢白僵菌、藜芦碱、等药剂;害螨类可选用矿物油、苦参碱等药剂;蚜虫类可选用除虫菊素、虫菊·苦参碱、苦参碱、鱼藤***、金龟子绿僵菌等药剂;蓟马类可选用多杀霉素、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等药剂;鳞翅目害虫可选用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印楝素、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药剂。 有条件的地市,可以引进试验示范设施作物熊蜂授粉试验,可减少化学激素污染,提高植株抗逆性,增加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露地蔬菜主要推广应用生物制剂防治,减少化学农药。在害虫点片发生或盛发初期施药,选用植物源或微生物源杀虫、杀螨剂。药剂品种选择同上。 (六)合理使用农药助剂 使用农药助剂有利于农药有效成分的分散,药效发挥或延长药效,也有利于病虫接触或吸收农药有效成分等,从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残留。各地可以结合当实际,试验示范激键、有机硅、安融乐等一些技术成熟的助剂,达到减量控害,提质增效的目的。 (七)应用高效施药技术 选用高效施药器械,全面推广热力烟雾机和静电喷雾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施药量,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降低农药残留。 全国和省级示范县每个示范县购置热力烟雾机,并引进静电喷雾器械,达到核心示范区高效施药器械全覆盖。 各地要切实做好病虫监测,及时发布情报;多措并举,建立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积极开展技术宣传,扩大示范效果,推动绿色防控工作开展,工作进展情况请及时向省站汇总反馈。 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方案2 蔬菜作为我区继苹果产业之后又一重要支柱产业,面积迅猛扩大,蔬菜病虫防控将成为目前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切实有效控制蔬菜病虫,确保蔬菜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特制定此方案。 一、防治策略和目标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和科学植保”理念,大力推行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有效控制病虫为害。 坚持分类指导,以设施蔬菜病虫和突发性、流行性病虫为主攻对象,以建设防治示范区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为工作突破口,配套、集成、推广应用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应用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提高蔬菜病虫害综合控制水平。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3次,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下。 二、技术措施 (一)植物检疫措施 严格按照植物检疫程序,对蔬菜产品、种子和种苗的调运进行检疫检验,杜绝危险性及种传病虫害传播蔓延。 (二)农业防控措施 选用抗耐病虫的'优良品种,推广工厂化育苗技术,培育壮苗,适时播种;合理灌水,轮作倒茬,清洁田园、及时拔除田间中心病株,摘除病叶、病果等。 (三)物理防控措施 利用害虫对光、色的趋性,推广色板、杀虫灯等诱虫技术。每亩悬挂黄、蓝板20-30张,控制蚜虫、粉虱等害虫。每30亩安装频振式杀虫灯一盏,诱杀斜纹夜蛾、烟青虫等害虫。在小菜蛾、斜纹夜蛾等成虫盛发生期,设置性诱捕器,降低田间落卵量和虫量,每亩设置3-5个,每月更换1次诱芯。对设施蔬菜也可采用高温闷棚,土壤日光辐射等,有效地压低病源基数;同时在设施大棚入口及通风口悬挂防虫网,阻止害虫迁入棚内为害。 (四)生物防控措施 推广应用各种农用抗生素、病原微生物、捕食昆虫、昆虫生理活性物质以及生物制剂如阿维菌素、除虫菊素、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农用链霉素等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软腐病、角斑病等多种蔬菜病虫等。 (五)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在病虫发生防治时期,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适时开展防治。严格执行国家《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及《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杜绝禁限用农药的使用,严格农药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防止事故发生。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业务单位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开展蔬菜病虫害防控工作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目标任务。 要根据当地蔬菜病虫发生实际,及早制定蔬菜病虫防控方案,明确重点防治对象和区域、技术措施。积极探索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新模式,扩大绿色防控的覆盖面,提升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水平。 (二)加强病虫监测,及时报送信息 区植保站要加强对蔬菜重大病虫害如粉虱、斑潜蝇、霜霉病、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等发生普遍,危害性大的病虫监测,规范调查方法,按要求及时上报发生和防治情况,密切关注一些突发、毁灭性病虫如番茄黄化叶病毒病等发生动向,一旦发现,要及时上报。 (三)大力开展蔬菜病虫防治技术培训和示范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大力开展蔬菜病虫防治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早制定工作计划,通过举办培训班,开通技术咨询服务电话,防治现场会、演示会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通过新闻媒体、电视专题、明白纸等形式在菜区普及病虫防治技术;在防治关键时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指导、帮助菜农解决防治技术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责任落实。 各有关部门要高标来抓,围绕工作任务,加强责任落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把每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二)加强密切配合。 本工作是一项建设性、基础性和群众性很强的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大督查考核。 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工作职责,按照实施方案和各项工作时间节点紧锣密鼓开展工作,确保任务完成。政府督查室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督查事项,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影响工作进度的部门和人员严肃追究责任。 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方案3 蔬菜产业作为鄂尔多斯市农产品供应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满足和保障市民基本饮食需求、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近年来蔬菜品种增多,茬口复杂,复种指数高等因素,导致病虫害发生频繁,发生情况总体平稳,但个别病虫危害呈加重趋势,加之在病虫害防治中较多使用化学农药,长期使用将对生态环境及人身健康存在较大的威胁。因此,我市蔬菜产品生产应切实从源头上进行安全生产,坚持走绿色植保之路。为保障蔬菜产品的安全生产,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率,在蔬菜生产中将杀虫灯、性诱剂、色板、防虫网与生物、生态防治技术有机结合,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确保生态及人身健康安全。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通过优化集成物理、生物、生态等技术,大幅度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杜绝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品种,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实现蔬菜稳定增产和食品安全。 二、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一)频振式杀虫灯诱虫技术 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达到降低田间落卵量,压缩虫口基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