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管理报告.pdf

格式:pdf   大小:2,616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管理报告.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14 文件大小:2.5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管理报告.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管理报告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管理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矿井防治水“三区”管理报告编制时间:2022年月:..目录第一章前言.............................................................................................................................1一、设计目的.....................................................................................................................1二、设计依据.....................................................................................................................1三、设计的主要任务.........................................................................................................1第二章概述...............................................................................................................................3一、位置及交通.................................................................................................................3二、采矿权设置.................................................................................................................3三、气象与地震.................................................................................................................3四、地形地貌.....................................................................................................................4五、开采煤层.....................................................................................................................4六、开采条件.....................................................................................................................4第三章煤矿建设生产概况........................................................................................................5一、矿井建设情况.............................................................................................................5二、矿井生产系统简述.....................................................................................................9三、矿井现有防治水情况...............................................................................................12第四章矿井地质条件..............................................................................................................13一、构造情况...................................................................................................................13二、井田地层...................................................................................................................13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6一、区域水文地质...........................................................................................................16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25第六章矿井老空水分区管理设计方案.................................................................................25一、矿井老空水现状.......................................................................................................25二、矿井老空水害分区管理...........................................................................................26三、老空水害防治分区划分...........................................................................................27四、分区管理措施...........................................................................................................27第七章结论.............................................................................................................................30:..第一章前言一、设计目的为认真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细则》第77条“煤矿应当根据老空水查明程度和防治措施落实到位程度,对受老空水影响的煤层按威胁程度编制分区管理设计,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老空积水情况清楚且防治措施落实到位的区域,划为可采区;否则,划为缓采区。缓采区由煤矿地测部门编制老空水探查设计,通过井上下探查手段查明老空积水情况,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后,方可转为可采区;治理后仍不能保证安全开采的,划为禁采区”的规定,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和煤矿老空水害的治理,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等相关要求,编制了《煤矿老空水分区管理设计方案》。二、设计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22年4月)2、《煤矿防治水细则》(煤安监调查〔2018〕14号)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矿井防治水的管理规定及要求;3、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4、矿井日常积累防治水各类资料、台账和图纸;5、《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防治水“三区”管理办法的通知》(矿安〔2022〕85号);三、设计的主要任务对煤矿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井田内老空(窑)水分布情况总结、细化,通过分析、论证,确定“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划分防治水保安煤柱和探放水“三线”,同时,编制和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和装备。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探、防、1:..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确保矿井防治水工作有条不紊进行。2:..第二章概述一、位置及交通煤矿矿区位于省市北部,行政区划隶属市镇乡所辖。地理坐标:东经107°29′33″~107°33′17″,北纬26°54′57″~26°57′20″。煤矿矿区中心距离火车站55km,206省道、道新高速公路(道真至新寨S35)在矿区以西约10km通过,矿区内乡村公路密集,交通较为方便。二、采矿权设置根据省自然资源厅于2020年6月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矿区范围由8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为km2;准采标高m~m。矿区形状呈不规则多边形,,。开采煤层、有效期为2020年6月~2030年5月。三、气象与地震(一)气象井田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据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每年四至十月为丰水季节,,占全年降雨量的84﹪。十一月至翌年三月为枯水季节,,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6﹪。最大降雨月为6月,。最小为1月,。。,,。多年年平均相对湿度80﹪,最小5﹪。℃,℃,最低为-℃。,(1980年2月28日),。历年最大风速15m/s,。矿区属亚热带湿润多雨气候。(二)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井田地震烈度为VI度,,本区及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震活动,3:..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四、地形地貌井田区内属中山侵剥蚀、溶蚀高原山地地貌,以岩溶丘陵地貌为主,其次为构造坡。碳酸盐岩覆盖范围广,峰丛、洼地、溶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较发育,大冶组地层在逆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含煤地层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井田内地形总体东部及西部高,中部低,海拔标高一般1200~1350m,最高点位于矿区北东边缘老岩板西坡,,最低点位于矿区南部张家院翁溪河,,。五、开采煤层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吴家坪组(Pw),为二叠系吴家坪潮坪沼泽-开阔3台地相沉积,沉积厚度较稳定,~,平均约255m。吴家坪组(Pw)含煤层1~4层,~,,%;含可采煤层一层(1号煤层),位于吴家坪组第一段(Pw1)顶部,~,,%。~;~,,总体属中厚煤层分布,,厚度变化明显具有由东向西逐渐变厚的趋势。六、开采条件(一)***矿井历年来***等级鉴定均为低***矿井。因近几年为建设矿井,最近一次***等级鉴定为2016年。根据2016年9月《煤矿矿井***等级鉴定报告(2016年度)》:煤矿矿井绝对***,相对***,,,2016年度***等级鉴定为低***矿井。2022年待矿井首采工作面形成进入联合试运转开始回采后再根据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等级鉴定。(二)煤尘2021年11月19日委托大学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提交的《煤尘4:..爆炸性鉴定报告》,结论是有爆炸危险性。(三)煤层自燃2021年11月19日委托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提交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结论属于Ⅱ类自燃煤层。(四)开采煤层顶底板顶板:深灰、灰色薄层状细晶灰岩夹深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及泥岩,~,。RQD值为69~81%,岩石质量质量等级多数为Ⅲ-Ⅱ,岩体多数中等完整至较完整,稳固性较好。底板: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少量泥岩,~,。岩芯薄至中厚层状,具波状层理,岩芯完整,易风化破裂,半坚硬至坚硬,RQD值为34~71%,岩石质量等级IV-Ⅲ,岩体完整性属完整性差-中等完整。稳固性较差。(五)地温矿业咨询有限公司2017年12月编制的《煤矿(预留)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报告》在ZK701号钻孔中进行了简易井温测量。℃/100m。与区域地温地温增温率相符。℃且当地地表以下30~50m即以1150m标高进入恒温带计算,1号煤层煤层最低埋藏标高+100m范围内:+470m水平以下进入一级高温区。(六)冲击地压根据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煤矿(预留)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报告》,先期开采地段+650m水平内无高温区分布。《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报告》中未提供冲击地压的相关资料,矿井周围其它矿井也没有发生冲击地压的情形。第三章煤矿建设生产概况一、矿井建设情况煤矿属于整合矿井,由原煤矿、煤矿和煤矿三家煤矿于20075:..年以煤矿为主体整合而成,原生产能力为9万t/a。煤矿兼并重组前各矿生产建设情况如下:1、煤矿是2007年整合煤矿,由煤矿、煤矿、煤矿整合,整合以煤矿为主体进行,并重新划定采矿坐标,于2007年6月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并于同年12月2日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起专家评审备案(国土资储备字[2007]245号)。2009年8月获得采矿许可权,生产规模9万t/a,采矿权证号C,面积:km2,准采标高:+1300m~+800m。原煤矿:位于原煤矿南部,该矿始建于2001年,2003年建成投产,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顶板稳定性较好,巷道局部有淋水,采空区有积水;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2003~2004年实际生产能力1~,该矿2006年生产量约2万吨,采区回采率为80%。原煤矿:省国土资源厅于2006年12月颁发原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0000711277,有效期为1年(2006年12月~2007年12月)。矿界由4个拐点定,形状呈长边形,,,,准采标高1300~800m。原煤矿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2万吨/年。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一般为单一煤层。顶板稳定性好,有淋水,节理不发育,矿井涌水量较小,采空区积水。原煤矿:位于原煤矿矿界内中部,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2万吨/年。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一般为单一煤层。顶板稳定性好,有淋水,节理不发育,矿井涌水量较小。有采空区及老窑采空区积水。2、2008年矿山进行技改工作,由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技改方案,采用原煤矿技改主斜井为本次设计的主斜井,改造利用原煤矿主斜井为一采区回风斜井;后期开采二采区时风井重新布置,分区式通风。采用斜井开拓,小阶段爆破采煤方法。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6:..吨/年,服务年限2年;产品方案为工矿企业用煤、锅炉用煤和民用煤。技改主斜井和回风斜井通过运输大巷、运输下山、总回风巷、回风下山和总回风巷相连形成通风系统。总回风巷利用煤矿二提升运输下山;运输大巷、运输下山、总回风巷、回风下山均布置在D煤层顶板岩石中,距离D煤层顶板15m。设计全矿区划分为2个采区,水平标高设置在+1130m。设计首采一采区。采区内布置为区段,采面布置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首采区内布置有采区运输下山、采区回风下山、采区车场、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3、2011年6月,整合后的煤矿由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能源发[2011]297号)作了批复。设计矿井建设规模年产9万吨,采取斜井开拓方案,全矿井划分为一个开采水平、二个采区。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用原煤矿技改主斜井为主斜井,改造利用煤矿主斜井为一采区回风斜井;后期开采三采区时风井重新布置,分区式通风。改造利用原煤矿技改主斜井工业场地。主斜井:井口地面标高为+,井口坐标为:X=2981791,Y=36454821,井筒方位角为99°,主斜井全长346m,以25°顶板穿层揭露D煤层。回风斜井:地面标高为+,井口坐标为:X=2981544,Y=36455023,井筒方位角为127°,回风斜井已经完成,全长208m;以25°的坡度顶板穿层揭露D煤层。主斜井和回风斜井通过运输大巷、运输下山、总回风巷、回风下山和总回风巷相连形成通风系统。总回风巷利用原煤矿二提升运输下山;运输大巷、运输下山、总回风巷、回风下山均布置在D煤层顶板岩石中,距离D煤层顶板15m。4、2013年11月煤矿办理第一次延续,采矿权证号C5200002009081120034718,采矿权人:有限公司,有效期限2013年11月至2017年9月,生产规模9万t/a。5、由于原设计首采工作面和准备工作面布置在采空区内,使得矿井建设不能按原设计施工的主要原因,为更好的指导下一步的建设和生产,7:..2014年10月,由煤矿编制了《煤矿开采方案(变更)设计说明书(9万t)》,考虑尽量利用现有巷道及尽快投产因素,设计利用已有二条井筒,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井口及工业场地为原煤矿技改主斜井井口和场地,井口地面标高为+,井口坐标为:X=,Y=,井筒方位角为279°,主斜井全长346m,以25°顶板穿层揭露D煤层。回风斜井井口及工业场地为原煤矿主斜井井口和场地,回风斜井井口地面标高为+,井口坐标为:X=,Y=,井筒方位角为307°,全长400m;以25°的坡度顶板穿层揭露D煤层。本次设计将整个矿井划分一个开采水平、三个采区。设计采用单水平上下山开拓。设计工作面为走向长壁后退式,自采区边界向下山方向推进。6、2015年~2017年,矿山采用技改开拓的系统,采用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工作面走向长壁后退式,自采区边界向下山方向推进。通过调查了解,煤矿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开拓系统,生产开拓系统主要分布在煤矿的南西部。矿山布置2101运输顺槽标高已到926m左右,已布置二采区进行开采,二采区位于原一采区深部,922~964m标高,布置一个采面:2101采面宽90~120m,长240m,为完成技改准备生产采面。7、2017年8月煤矿办理第二次延续,采矿权证号C5200002009081120034718,采矿权人:有限公司,有效期限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生产规模9万t/a。8、据煤矿提供的《煤矿井上下对照图》,并结合本次核实对矿山进行的生产井巷地质调查情况,初步确定了现“煤矿”采矿权范围内矿井经过多年开采,目前在矿区的中部及南东部形成了采空区。矿区中部及北东部形成的采空区为2010年前开采,矿区南东部形成的采空区为2013年至今开采。,采空区所消耗的储量为184万吨(含老窑采空消耗储量),采出量130万吨,矿山回采率约71%,损失残8:..54万吨。9、2015年12月23日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能源局文件《关于对煤矿兼并重组实施方案(第二批)的批复》(煤兼并重组办〔〕号)文件,同意煤矿为兼并重组后保留煤矿。煤矿由煤矿及恒睿矿业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整合而成,关闭煤矿(已关闭),保留煤矿。兼并重组后,煤矿作为保留矿井,拟建规模30万t/a。10、2018年8月23日获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划定煤矿(兼并重组)矿区范围的通知》(国土资审批函〔2018〕1444号),划定矿区范围由8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为:,开采深度:+1300~+400m标高。11、2019年7月23日获省能源局《省能源局关于对煤矿(兼并重组)初步设计的批复》(能源审﹝2019﹞80号)。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煤矿(预留)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的函》(国土资储备字〔2018〕36号),,设计服务年限为21年。12、2019年8月12日获省能源局《煤矿(兼并重组)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煤安监监察函[2019]118号。13、矿井于2019年8月28日完成开工备案,正式进入30万吨/年技改建设,,。开工建设至今因进入+750水平后,+750标高水平掘进工作面涌水量增大,影响掘进进度;加上受新冠疫情影响、设计变更等不可抗拒原因影响,未能按计划建设工期完成建设。我矿办理了延期手续,2022年2月7日至2022年8月6日,办理备案文号第1606号。目前矿井正在进行三期工程建设。二、矿井生产系统简述(一)开拓布置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沿用原煤矿工业场地及风井场地。在工业场地利用已有的主斜井作为副斜井,在风井场地利用已有的回9:..1号煤层顶板反斜井布置落平于+1133m水平(煤层顶板),在+1133m水平布置有+1133m轨道大巷沿煤层顶板向南布置与轨道暗斜井联通。回风斜井利用原回风斜井井筒,从1号煤层顶板反斜井布置,井筒落平于+1205m标高,再通过总回风斜巷一、二段至+1135m与现有的总回风斜巷三段联通。轨道暗斜井和总回风斜巷三段均布置在1号煤层顶板,倾角22°,落平于+970m标高。°,落平于+970m标高,通过联络巷与轨道暗斜井和总回风斜巷三段联通。通过布置一采区运输下山、一采区轨道下山、一采区回风下山至一水平+750m标高并贯通(回风下山位于距1号煤层12m的顶板岩层中;一采区运输下山、一采区轨道下山主要位于1号煤层中,其上部考虑到与主斜井、上部车场的连接,分别在上部152m、137m的位置,以21°的倾角上挑,布置在1号煤层岩层中,与主斜井、上部车场联系),并在+750m水平标高布置水仓、泵房、泵房变电所等硐室,形成完整的开拓、通风系统。矿井采用并列式通风。(二)矿井提升系统矿井在工业场地内布置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主斜井装备带式输送机担负全矿井的运煤、通风、行人等任务;副斜井装备矿井提升机、行人、进风任务,回风细节担负全矿井的回风任务。(三)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矿井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主副斜井进风,总回风斜井回风。回风斜井安装2台FBCDZ№25/2×185KW型防爆抽出式轴流通风机,配套YBF-355L-8电动机,功率2×185KW;21(四)矿井供电1、地面供电矿井10kV供电电源线路,一回路引自110kV变电站出线的10kV干塘开关站的“干幸线”,2021年7月投运;二回路引自35kV变电站的“岚煤Ⅰ回线”,2020年10月投运,满足双电源双回路专线供电要求。2、井下供电10:..10kV变电所两段不同的母线段引出,采用MYJV-×70/1100m矿用交联聚乙烯高压电缆沿主斜井敷设至采22区变电所。(五)矿井“六大”系统1、监测监控系统地面装备有一套KJ90X煤矿综合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在矿调度指挥中心,监控主备机各一台。井下安装9台分站,共安装探头69个实现了对井下的环境温度、风速、甲烷、一氧化碳、粉尘、温湿度等参数的监测和对风机开停、馈电状态、风门开关状态、风筒风量的监测,以及实现了***电闭锁功能和对井下各工作面、中央变电所、水泵房、永久避难***室、主风机房等位置的监测数据上传至调度室。2、通信联络系统通讯联络系统是采用KTJ129(A)型数字程控交换机,该系统拥有簿增加、删除、查询功能可支持三个调度台同时工作,具有话筒提示功能,另外还有强拆、强插、监听、转接、保持、代答、会议、录音、调度、挂机等功能,配备KTH33型煤矿本安自动和地面办公值班。3、人员定位系统矿井装备一套KJ251A煤矿人员管理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在矿调度指挥中心,监控主备机各一台。在中央变电所及主要大巷中、避难***室、采区变电所、各工作面巷口,台KJ251-F8型读卡分站,实现了对矿井人员活动范围的全覆盖。4、压风自救系统矿井在主斜井工业场地地面安装2台JN132-8型空气压缩机。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管路沿井筒、主要大巷铺设,压风管路为Ф159mm型无缝钢管,工作面铺设压风管路为Ф100mm型无缝钢管。目前,井下共配置8组固定式永久自救装置选用ZYJ-M6型压风自救装置,每套可供6人使用,分布安装在工作面和主要大巷中。5、供水施救系统11:..地面建设有500m3静压水池1个,供水管线沿主斜井、各巷道铺设,井下大巷道均铺设直径150mm,工作面铺设直径,100mm供水管路,且管路上每50m安设有三通阀门。目前,井下共配置8组固定式永久自救装置选用ZYJ-M6型供水施救装置,每套可供6人使用,分布安装在工作面和主要大巷。6、紧急避险系统井下750水平正在完善安装矿井永久避难硐室各类设施。三、矿井现有防治水情况(一)主排水设备本矿井下,分三地排水,一排水点布置在+750水泵房,沿一采区轨道下山、主斜井直接排到地面,为一级排水,+750m标高水仓,水仓总容量为1776m3,水泵房安装有MD450-95×7P型多级高压排水泵3台,功率1250kW,流量450m3/h,扬程665m,安装有Φ273×,经一采区轨道下山、主斜井直接排水至地面。二排水点布置在+970m水泵房,采用二级排水,排至1133轨道大巷水沟,自流至副斜井底1133水仓,再由1133水泵房沿副斜井直接排到地面,+970m标高水仓,即主斜井底水仓,水仓容量为429m3,+970m水平水泵房配备有排水泵DF155-30×7型3台,电机功率160KW,配备φ150mm水管2趟,配备有应急排水泵200D-43×6型1台,电机功率315KW,配备φ200mm水管1趟。排水高度169m,经管子道沿轨道暗斜井铺设至+1133轨道大巷排水沟,排水管总长度590m。+1133m标高副井底水仓,水仓总容量为990m3,主要安设排水泵3台型号为DF155—30×6,流量为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