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pdf

格式:pdf   大小:57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14 文件大小:5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等式之后来展开教学的,它既是对以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进一步学****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a,x≥a,b<x<a这类简单的不等式。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学化能力,.经历不等式的数轴表示,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不等式的概念,和列不等式。学生在列不等式时,对数量关系中的“不大于”、“不小于”、“负数”、“非负数”等数学术语的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例2既要正确理解不等式表示的意义;又要会在数轴上表示,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能力上有较高的要求,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二、教法与学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适时引入类比思想,使新旧知识顺利迁移,学法上突出自主、合作、探索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中,获得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给出一条式子:9+3=8,提出你能在不改变数字及数字顺序的前提下把它改成正确的式子吗?1/6:..学生有改9+3>8,也有改9-3<8,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马上给出合作学****题,提出问题:下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等式表示吗?若不能,应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再写出结果。设计意图:让学生切实经历了不等式的产生过程,:上面的5个式子:3x>5,5<3x,p+2>q,q<p+≤70t≥6000,x≠3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是等式吗?与等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找出所列不等式的共同特征:①表示不等关系,②用特定符号连接两个代数式而成的。教师又提出你能类似等式加以取名和定义吗?在学生大胆猜想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题::本环节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取名,归纳定义,在猜想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把握本质特征。(二)探索新知教师帮助学生概括出不等式的概念后,指出常见的不等号:“<”“>”“≠”、“≥”、“≤”,通过表格加以说明它们的读法和写法,特别是对“≠”、“≥”、“≤”这三种不等号的含义和两种读法:不等号读法表示的意义>大于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大<小于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小大于或等于(也读作“不小≥左边的量不小于右边的量于”小于或等于(也读作“不大≤左边的量不大于右边的量于”不等于也读作“大于或小≠左边的量大于或小于右边的量于”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不等式的意义及常见的不等号的读法和意义,本节重点和难点都得到了初步突破。紧接让学生举几个不等式的例子: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2/6:..为加深概念的理解,马上给出两道练****1、辨一辩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不等式?(1)8〈9;(2)a+b=0;(3)a2+1>0;(4)3x-1≤x;(5)x-y≠1;(6)3-x=0;(7)4-2x;(8)x2+y2>0。2、课内练****2学生可能会(3)-a2_〈_0,漏了等号。教师问:当a=0时,a2=多少?,从而补上等号。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观察,类比,在判别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进行交流。设计的目: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概念。(三)运用新知给出例1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不等式:(1)a是正数;(2)y的2倍与6的和比1小;(3)x2减去10不大于10;(4)设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首先教师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讨论。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表示不等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如下点拨:如第1题,问正数与零比较,哪个大?怎样列式?教师进一步追问:如果改成“a是负数,a是非负数,a是非正数”呢?目的是让学生反复体味不等号的用法和意义.。第2题,问“y的2倍与6的和”用代数式如何表示,用什么符号把它与1连接?依据什么?第3题,在上一题的启发,学生很快得到答案,教师强调关键词“不大于”用不等号≤表示。第4题,可能学生只列出一条,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任何的“。通过第2,3题,你能归纳出列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吗?师生共同归纳出列不等式的基本步骤:(1)根据所给条件中的关系语先确定确定不等式两边的代数式。(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常用的表示不等关系的关键词语及对应的不等号:关第一类:明确表明数量的不等关系第二类:明确表明数量的范围特征键不大于①不小于大于小于正词不超过②不低于负数非负数非正数比…大比…小数语至多③至少3/6:..不等号><≤≥>0<0≤0≥0通过归纳,让学生加深对不等号的用途和意义的理解,第一个难点再次突破。紧接着就给出: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不等式:(1)a是非正数;(2)y的2倍与6的和超过1;(3)x2减去10达不到10;(4)a的一半不小于-7提问:什么改变了?能正确区别吗?有什么启示?设计意图:一是巩固新知,让学生熟练掌握按列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列出不等式。二是通过变式间的思考比较,体会不等式建模的关键:不等关系的探求,强化本节重点。(四)再探新知1、教师先给出做一做:(1)已知x1=1,x2=2,请在数轴上表示出x1,x2的位置。(学生板书)(2)如何在数轴上表示x<1?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x<1表示怎样的数的全体?x<1表示有多少个数?这些数对应的点在表示数1的点的左边还是右边?怎样表示在数1左边的所有数?x<1包括1吗?若不包括1,应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教师引导:用空心圆圈表示不包括边界点表示数1的点。如图-2-10123又提出:如何在数轴上表示x≥2呢?在上面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得出在数轴上表示2右边的所有点,包括2。若包括2,应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教师引导:用实心圆圈表示包括数1的点。2、教师提出:如何在数轴上表示0<x<3呢?在数轴上表示x??2(课内练****3(2))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归纳:0<x<3表示大于0而小于3的全体实数,不包括1,3,在数轴上表示。第2题估计学生有困难,我启发可以取近似值,也可以-----------教师强调:数轴表示时,注意不等式的方向,注意边界点取空心点还是实心点。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数轴,写出相应的不等式,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对不等式与数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今后学****不等式的解做好铺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次强调:注意不等式的方向,注意边界点取空心点还是实心点。3、教师提出x<a,x≥a?,b<X<a(b<a)各表示什么?如何在数轴上表示?4/6:..让学生先独立完成,选取一个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学生可能画出原点和单位长度,适时说明:为了说明问题,才不标原点和单位长度,但a是具体的值时,必须画出原点和单位长度。在教学中教师仍反复强调边界值的表示法:若要表示的范围不包括数a,则画成o点。若要表示的范围包括数a,则画成点。设计意图:设计对不等式含义的叙述,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对不等式深入理解,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五)典例示范,应用新知给出课本例2:对例题处理,采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设置以下问题进行点拨:①水位x在12~20m(包括12m,20m),表示x与12,20相比,有怎样的不等关系?用不等式如何表示?应选哪一种不等号?(处理时特别注意等号能否取到?)②x≥12在数轴上应怎样表示?x≤20呢?12≤x≤20是数轴上的哪一部分?(再次注意在数轴上是圈点和黑点的区别)。第2题可归为怎样的数学问题?如何判断x的值在这个范围内呢?通过观察数轴,可以判断吗?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设置和解决,旨在降低难度,同时让学生获得新知的同时体验成功。(六)合作探究,延伸提高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选择适当的不等号填空:b-a0a(1)ab(2)|a||b|(3)a+b0(4)a-b0(5)ab0在给定的条件中,让学生更深地运用数轴、不等式等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七)反思盘点,整合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取得了哪些经验教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请教?设计意图:通过反思、归纳,培养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巩固知识技能,提高认知水平。(八)精选作业,拓展新知必做题:课本作业题A组5/6:..选做题:作业题B组以及给x+3>5创作一个实际情景或故事,使它成立。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