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格言和古诗(五年级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2,863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格言和古诗(五年级资料).doc

上传人:艾米 2024/5/14 文件大小:2.8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格言和古诗(五年级资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格言和古诗(五年级资料) 】是由【艾米】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格言和古诗(五年级资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格言和古诗(五年级资料)2格言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一言既出,驷马难追。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7、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国歌德)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9、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索取什么。(美国爱因斯坦)10、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苏联高尔基)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1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唐)韩愈13、语言是花苞,行动才是果实;决心是种子,实干才是肥料。——维吾尔族谚语14、有兴趣的人比没有兴趣的人双倍地快乐,因为有兴趣的人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1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16、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俄国)列夫·托尔斯泰17、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1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战国)荀子3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20、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2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2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意伤人六月寒。2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古代格言)24、一个没有祖国的人,像一个没家的孩子,永远都是孤独的。(新加坡尤金)古诗1、梅花宋王安石2、绝句唐杜甫3、赠汪伦唐李白4、春夜喜雨唐杜甫5、长歌行汉乐府6、山行唐杜牧7、夜宿山寺唐李白8、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9、咏柳唐贺知章10、忆江南唐白居易1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12、小池宋杨万里13、竹里馆唐王维14、鸟唐白居易15、元日宋王安石16、游子吟唐孟郊17、村居清高鼎18、乡村四月宋翁卷19、观书有感宋朱熹20、鸟鸣涧唐王维21、暮江吟唐白居易2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423、凉州词唐王翰24、江雪唐柳宗元25、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26、游园不值宋叶绍翁27、春日宋朱熹28、马诗唐李贺29、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30、登飞来峰宋王安石31、题西林壁宋苏轼32、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3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写景类:《夜宿山寺》《竹里馆》春天:《春夜喜雨》《绝句》(两个黄鹂)《惠崇《春江晚景》》《村居》《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游园不值》《忆江南》《咏柳》《春日》夏天:《小池》秋天:《山行》《暮江吟》冬景:《江雪》5673、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不及:比不上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4、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乃:就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这是一首描写春天夜晚雨景的诗,抒发了诗人的喜悦心情。85、长歌行汉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徒:白白地这首诗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6、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坐?:?因为、由于于:比赞美了深秋枫林的美景,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7、夜宿山寺(唐)李白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抒发和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8、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lóu)蒿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上:指逆江而上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9、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