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2024年语文教案(优秀).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语文教案(优秀).docx

上传人:mama1 2024/5/15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语文教案(优秀).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语文教案(优秀)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语文教案(优秀)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语文教案(优秀)语文教案篇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中1、2、3的问题。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1、重点:教学目标1、2。 2、难点:教学目标2、3。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⑴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 (课件出示)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2、学生说,师总结: 两个铁球____着地(板书) 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补充板书) 过渡:谁对谁错呢? 四、质疑讨论,精讲研究 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⑴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⑵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⑶读两个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现:两个结论,讨论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3、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⑴提问: 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a、自己试验b、公开试验)板书。 ⑵学****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 ②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学生边报边填空。 ③提问: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次)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 B、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把“速度与重量有关”划掉。 ④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⑤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⑶学****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 ①屏幕出现比萨斜塔的照片: 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塌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②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 (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 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③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 (动画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④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 (因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⑤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 ⑥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的。 板书:(献身科学、打破迷信)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他的这种精神?(要) 2、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⑴出示句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⑵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 做两个试验: 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 第二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 ⑶得出结论: 这句话应该改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3、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开头,我们说过高尔基的一句话,谁来质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试验亚里士多德 速度与重量有关 自己试验公开试验 打破迷信献身科学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叶圣陶及他的一些童话作品。 2、在有感情地朗读这篇童话作品时,了解稻草人在田里所看到的几件事,感受稻草人急别人所急,但又无能为力的思想。 3、能简要复述稻草人看到的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借助插图,简介叶圣陶及他的童话作品。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稻草人 2、出示稻草人插图,让学生感知稻草人的外貌。 三、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2、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到稻草人看到了三件事,是哪三件事呢?简要说说这三件事的内容。 四、重点讲解第一个故事: 1、当稻草人看到饱满的稻穗时,它想到了什么? 2、自读稻草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当小蛾来到田里时,思考:稻草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4、交流:当老妇人离开稻田时,稻草人又是怎样想的呢? 5、小结第一个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知道稻草人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稻草人做事非常尽职尽则。 6、简要说说第一个故事的内容。 五、以第一个故事为标准,略讲第二、第三个故事 思考,交流稻草人看到的事情及想到的内容。让同学们读一读。 六、概括出稻草人的特点及品质。 拓展:现实生活中,有哪一类人象稻草人? 作业:续写稻草人的故事。(抓住稻草人的特点,它所看到的、想到的去写)语文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课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且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说明性文章的积极性;二是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设计理念: ,通俗易懂,但学生学****易觉得枯燥乏味。学****本文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发挥学生主体性,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活化”。现代教育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价值取向,本设计力求通过设计评选“最佳推销员”、“小小发明家”等环节,体现学****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明白学****语文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生活技能的过程,从而更加明白学****语文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行说、写训练,发展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以及为科技的发展而勤奋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知道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作者介绍玻璃的表达方法进行说写训练。 教学难点:领悟各种玻璃的不同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预****课文,搜集关于玻璃的资料,了解科技发展的`情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到家里推销商品的推销员,他们是怎样推销的?指名简要介绍。 ,激趣导入:同学们假如要让你当一个“推销员”向客户推销一种“新型玻璃”(板书课题),你们认为,怎样推销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呢?(引导学生领悟出:必须了解新型玻璃“新”在哪里?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怎样准确表达出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