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2024年说课稿范文七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说课稿范文七篇.docx

上传人:mama1 2024/5/15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说课稿范文七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说课稿范文七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说课稿范文七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说课稿范文七篇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五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第三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上节课学****的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极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的,同时又是今后学****乘除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所以它在本册教材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知识,把两个加减法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以及上节课学****的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知识,这些都为学生学****本节知识做了有力的铺垫。《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和事物,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及三年级学生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解答问题,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简单的三步四则运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将依托情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中,感受学****的乐趣,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为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经历感知,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本课教学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2)自主探究,全班交流。(3)多层练****深化认识。(4)反思回顾,交流总结。 下面,我将对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全班交流”进行详细的说明。这一环节是新知的形成过程,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独立尝试。 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获取“一个保温桶6*元、一个垃圾桶17元,学校为每个班各配置一套,6个班一共要用多少钱”这个信息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试做,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创设一个轻松的学****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的乐趣。此时要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第二步:全班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大部分学生做完后,老师就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肯定学生的做法,并板书出教材中的方法。交流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先交流分步解答,给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化解题方法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6*×6=390(元)●6*+17=82(元) 17×6=102(元)82×6=492(元) 390+102=492(元) 教师接着指出,“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用一个算式来解答的,非常好,其它同学能不能把自己的分步计算也改写成一个算式呢”,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步骤,鼓励学生将三个算式或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教师提示:只改写算式,不进行计算。在改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改写情况,并请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做法: ●6*×6+17×6●(6*+17)×6●6*+17×6 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并说出它的运算顺序。特别针对第三个算式问问学生,你的运算顺序和解题思路是否一致,通过说运算顺序,学生会发现自己是想要先算6*与17的和,但列出的算式却是先算17与6的乘积,追问学生:怎么做才能先算6*与17的和,让学生明白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所以,我们的算式应该在这里加上括号。在这个环节中把学生的错误算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与反思中,准确把握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一致性。 第三步:让学生自主计算改写后的算式。 学生对第一个综合算式可能会有两种解法: ●6*×6+17×6 =390+17×6 =390+102 =492(元) ●6*×6+17×6 =390+102 =492(元) 学生通过观察及比较,发现第二种解决方法更简单,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了解两步乘法运算可以同时进行,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第四步:拓展练****提出“想一想”的问题,如果把问题改为“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钱”,该怎样计算?鼓励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让学生说一说列出的算式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方式: 分步解答: (1)6*×6=390(元)(2)6*-17=48(元) 17×6=102(元)48×6=288(元) 390-102=288(元) 综合算式: (3)(6*-17)×6 =48×6 =288(元) (4)6*×6-17×6 =390-102 =288(元) 全班交流时,重点交流三步混合运算6*×6-17×6的计算顺序。 最后再一次总结、归纳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中,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计算。 整个教学过程我努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为途径,合作学****为形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相信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掌握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并且能够实际运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达到预期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谢谢大家!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认识除法》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意义是分阶段逐渐理解的,首次教学除法,把理解其意义定位在它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因此,认识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这是教材分两部分编写的原因。其次,把除法知识的教学与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里进行,练****题几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这样编排,增强了计算教学的现实意义,也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 除法知识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等内容,除法意义是重点。教材编排两道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其他知识的教学。注意遵循儿童的特点,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再在练****中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1)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 第36页例题用除法计算“按每份几个,一份一份地分”的问题,第37页例题用除法计算“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多少”的问题,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平均分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的基础。前一道例题是首次教学除法,在讲除法意义的同时,讲了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后一道例题在教学除法意义的同时,教学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两道例题的编写都设计成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可以进行学具操作,也可以开展推理活动。在这个层次里体会例题的问题是平均分的问题,为接受除法搭建平台,同时获得问题的答案,它是除法算式的得数。然后讲述除法的知识,指出“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使学生明白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例题后的“试一试”是列除法算式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从中感受除法算式的写法,体会算式各部分的实际含义,起消化新知识的作用。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已经写出,除数与商留给学生填写,有助于把平均分和除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是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成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三、同时我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学****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新课标中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所以,我设计本节课的导入是以和学生谈话的形式进行的。 师:同学们,上个周末你们去哪玩了?玩什么了? 生:…… 师:那你们玩的一定很开心,老师上周末去了公园玩,并且还看到了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那他们在干什么呢?让咱们一起来瞧一瞧吧! 出示情境图,师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你们能从图上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生:…… 师逐步引导学生叙述图意:有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辆车坐2人,可以坐几辆车?这时,师追问:可以坐几辆车呢?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就说出是3,也有的学生一时间答不出来。师会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学****经验来验证或探究这个答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用学具来代替摆一摆)。这样做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