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2024年诵读古诗词15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53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诵读古诗词15篇.docx

上传人:mama1 2024/5/15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诵读古诗词15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诵读古诗词15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诵读古诗词1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诵读古诗词15篇诵读古诗词1 一、指导思想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教育活动,吟诵经典诗词及其名言佳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力,挖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加强学生民族文化底蕴的要求,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学********惯。因此,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本学期在全校1——6年级学生中间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二、活动原则 。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一个也不能少,坚持全过程参与,坚持在诵读诗文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质。 。正确处理诵读与理解的关系,不能只单纯追求背诵数量,也不能把古诗文诵读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的背,愉快的记,提高学****古诗文的质量。 。诗文诵读,要化整为零,要做到周清月结。 三、实施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让学生感受中华古诗文的魅力,增进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健康和向上的道德观和人生信念。 2、通过对大量经典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3、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时间安排 1、利用早读课的部分时间和课前两分钟等时间,采用教师范读、优生领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班主任老师要做好安排。 2、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3、每天回家复****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五、主要措施 1、诵读内容: 学校为各年级段提供经典古诗词背诵篇目。 2、诵读形式: 结合语文阅读课,对本班古诗词背诵进行辅导,并让学生将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全面复****或在班级内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诗文学****游戏活动,期末要举行古诗词测试,检测学生背诵效果。 3、有力配合 配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和“书香班级”建设,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和作文指导上灵活恰当地运用古诗文,引导学生使用古诗文,学以致用。 4、提倡鼓励学生做好古诗词学****鉴赏笔记。 学校从领导到全体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全面对学生进行“热爱、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宣传和教育,激发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强烈兴趣和愿望。诵读古诗词2 。 。 。 熟练背诵古诗词。 感悟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以及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 背诵本词,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我们来学****一首由宋代词人王观写的一首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齐读课题。 ①解题:“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等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 ②“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 浙东:浙江的东南部,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里。 送别好友鲍浩然去浙东,题目点明了主要事件。 :王观,宋代词人,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宋仁宗时中进士,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其词构思新颖,用语佻巧,不落俗套。 二、初读词,正确流利。 。 。(字正腔圆) 。生评价。 ,注意断句,押韵。 三、理解词意,品读感悟。 (一)“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眼波横流;眉峰聚:眉峰紧锁。 :水像美人的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起了怎样的作用? (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明净澄澈、波光粼粼和山的连绵起伏。) ,眼里有泪水,眉头紧锁。在怎样的情绪下会有这样的表情(离愁)?山水有表情吗?那这些表情是谁的呢?(这是词人的表情,是词人寄托自己的感情在山水之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伤之情。)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呢?我们来看下一句,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想要;行人:远行的友人;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眉眼盈盈处”指的是山水交汇的地方。 ,或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上阕写景,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三)“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方才(刚刚才把春天送走,接着要送你回去) “君”是指谁(鲍浩然)。送别时间:春天刚刚过去,正是春末夏初之时。春天是美好的,词人刚刚送走美好的春天,又要送走友人,你们认为此时词人内心有怎样的感受?(伤心,难过) (四)“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如果到江南可以赶得上春天,千万要和春天一起居住)。 ,表达了作者希望友人和春天同住,留住春光的愿望。 :上阕写景,间接表达词人情感;下阕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写对友人的深情祝福,淡化了离别的感伤,进一步表现出送别人的一片深情。 : 友人同春光一样,将要去江南,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留住繁花似锦的春天,享受江南的最后春光。 四、引导背诵。 。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上阕:写景 下阕:抒情诵读古诗词3 寒假里,我读了《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分级读本,我深受启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让我渐渐地成长起来。这本书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每一首都令人心动,每一篇都妙趣横生,意味深长,让我深深地感受了古代文人丰富的情感。 这本书告诉我做人要有礼仪、守诚信,要自强不息,乐于向别人学****有时想想,我平时有很多不礼貌的地方,大人总是教育我,可我总是不听他们的话,动不动就和他们顶嘴吵架,有时太任性了。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我却不听话,不自觉学****让他们操不完心,真得太不应该了。现在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爸爸妈妈之所以啰嗦,那不都是关心疼爱我吗?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一定好好学****听他们的话,我也要理解他们。 特别是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时,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学****要勤学多思,不能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在学****生活中,有时遇到难题就绕着走,怕动脑,怕麻烦,不想问老师和同学。看了这本书我现在明白了,如果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对学****成绩是有多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学****中我一定记住这句话。 这本书历经千百年,让人百读不厌,今后我一定要用心读它,让它陪伴我长大。诵读古诗词4 教学目标 ,分组读,师生合作读,抽生读等多种形式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等方法教师点拔,大体把握诗意,体会作者的惜春。 ,教师相机补充介绍背景,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等方法教师点拔,大体把握诗意,体会作者的惜春。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讲授法朗读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使用教材的构想 古诗的学****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基础,开课前,我准备让学生先交流一下作者及诗题,并对学****方法简单做了一复****接下来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开展多种语文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的惜春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古诗中有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今天我们就来学****黄庭坚的《清平乐》。 二、知诗人和背景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诗歌和书法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其诗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与苏轼合称“苏黄”。书法上独树一帜,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篇》三卷。 三、初读诗词,扫清障碍。 。 。 。 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 小结过渡。师:这首诗的意思已经初步理解了。作者在寻找春天的足迹时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呢?下面我们来品读这首诗。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追问:“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追问:作者想要抓住春的行踪,就想到问黄鹂。其实人何尝能够向鸟提问,鸟儿知道“春归何处”吗?从诗人的想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百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从“因风飞过蔷薇”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五、小组讨论 思考:词人的思想感情变化经历了哪几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