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2024年采薇教案汇编九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55KB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采薇教案汇编九篇.docx

上传人:mama1 2024/5/17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采薇教案汇编九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采薇教案汇编九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采薇教案汇编九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采薇教案汇编九篇采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会诗歌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感受诗中所蕴含的家园之思 ●了解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能力目标: ●学****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 情感目标: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培养对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过的有关诗经的知识 二、阅读全诗完成 (一)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yǔn)之故载(zài)饥载渴 王事靡盬(gǔ)我行不来(lài)四牡騤騤(kuí) 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鱼服 靡室靡(mǐ)家不遑(huáng)启居 (二)掌握以下重点词语 ◆通假字 (1)岁亦莫止() (2)彼尔维何() (3)维常之华() (4)猃狁孔棘() ◆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象弭鱼服(象,用象骨装饰。鱼,用鲨鱼皮制作。) ◆重点词语,注意其中古今异义的词 (1)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3)彼路斯何(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今指道路。) (4)薇亦作止(作,指薇菜冒出地面) (5)岁亦莫止(止,句尾语气词) (6)靡使归聘(使,指使,委托。聘,问) (7)载饥载渴(载,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8)岁亦阳止(阳,指阴历十月) (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痛苦。来,回家。) (10)彼路斯何(斯,语气词,无实义) (三)疏通文意 译文: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教师让学生自己译注,适当加以评点。 (四)整体感知、归纳 1、诗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 1—3回忆军旅劳顿,交待不归原因,表达强烈思归之情。 4—5直写战争之惨烈 6对比写归途之悲伤、痛苦。 2、概括归纳全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明确::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3、找出本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思乡情感的诗句。加以体会。 三、赏析探讨 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1-3章采用了重章叠句和兴、赋的手法 薇亦作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薇亦刚止 岁亦暮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岁亦阳止 作用: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4-5章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 诗歌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第6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阅读下面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明确: 1、今昔对比,以虚衬实。凯旋之乐与内心之伤悲对比,以乐衬悲。昔日“杨柳依依”与今日之“雨雪霏霏”对比,有今不胜昔之悲。 2、“雨雪霏霏”之景与“载饥载渴”之情境相合,情景交融,更突出内心之伤悲、哀痛。 本章对比衬托,情景交融,语调低沉,气氛悲怆。充分表现作者内心的伤悲、痛苦。 四、作业 结合我们所学的《诗经》两首,归纳诗经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将两首诗熟读成诵,用赋、比、兴的手法尝试作一首诗来表达你的某种情感。采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 2、理解征人的情感 3、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征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师: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我们诗歌源头《诗经》,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推进新课] 师:课前我已布置同学们预****现在请同学来展示自学的成果 1、介绍《诗经》; 2、摘录生字词注音,解释,难句 师:谁愿意让大家分享自己的学****成果,也让大家一睹你的风采? 生甲:我来! 生甲:我是代表我们四人小组来讲解的,我们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简易课件请大家一起浏览 生甲:首先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生:《诗经》“六义”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师生热烈鼓掌] 师:很不错,关于《诗经》的有关知识介绍得较全面,也较精当看来你们小组花了不少工夫!能告诉大家,这些资料从哪得来的吗? 生:我们小组在上学期搞研究性学****时选的就是《诗经》,当时就从网上搜索了相关的一些资料,这次进行了整理! 师:难怪你这么从容,原来早有成竹在胸啊! 师:这种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的方式值得大家学****介绍《诗经》这一预****作业他们完成得很好,带了个好头!还有摘录生字词注音并解释这项作业,谁来展示? 生乙:我来不过我只是做了在作业本上! 师:可用实物投影展示! [教师帮助学生开实物投影并调整,学生上讲台边投影边演示并略解说] 1、字音 玁狁(xiǎnyǔn)不遑(huáng)不来(lài)孔疚(jiù)靡盬(mígǔ)象弭(mǐ)归聘(pìn)四牡(mǔ)骙骙(kuí)小人所腓(féi) 2、重点字词解释 靡室靡家(无)不遑启居(空闲)载饥载渴(又)靡使归聘(问候) 岁亦阳止(农历十月)忧心孔疚(很,非常)戎车既驾(已经) 我行不来(慰劳,劝勉)岁亦莫止(同“暮”,年底) 师:这位同学整理得较细致我来补充几个 雨(yù)雪霏霏(fēi)载渴载饥(zài)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字词 师:下面这些加点的字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