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1910】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pdf

格式:pdf   大小:78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910】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pdf

上传人:小屁孩 2024/5/18 文件大小:7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910】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1910】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1910】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910】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题参考答案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第四章)(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1------------、。(1)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产生和起源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价值尺度职能,即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流通手段职能,即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贮藏手段职能,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支付手段职能,即商品在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贷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世界货币职能,即货币超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地延长工人的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指工人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工作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的态经济基础服务的。(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文学艺术思想等各种理论思想形式,涵盖人生观,价值观,宗教观等各种思想观念。它们相互联系,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当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后,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变成公开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意识形的态阶级本质和阶级局限性。?(1)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2)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的意义在它于:(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有影响作用。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由于全部预付资本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有影响作用。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年剩余价值总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从以上分析可见,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因而产业资本家从剥削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的目的出发,总是在生产经营中竭力加速其资本的周转速度。。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发展和存在的。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社会分工是指社会生产划分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分工,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逐渐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他们相互联系和依赖,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以满足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因而有必要相互交换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所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不同的所有者都有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相互之间在交换各自的产品时,在市场上处于权利平等的地位。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要求遵循对等的原则,即按照商品价值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这样,他们的生产和交换便会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从而导致商品经济的产生。。(1)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相素结合的过程,因而劳动成果也就归资本家所有。(2)资本家会迫使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创造其自身价值所需的时间,从而为其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水主义生产过程也因此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则反。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三、、实质及其后果。(1)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竞争--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2)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资本规模的扩大,是资本家能够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3)资本积累的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职能与作用。(1)本质:商业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化的职能资本形式。(2)职能:商业资本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它所执行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3)作用:第一,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第二,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第三,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第四,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缩短流通时间。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商业资本要能够起到有利作用的是有条件的,关键在于,在社会总资本中,商业资本所占的比例不超过社会必要的限度。商业资本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社会必要的比例限度,那不仅是一种浪费,还会降低平均利润率。。(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的影响。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年为单位)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其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在一年之内,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反之,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数量的比率,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预付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也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重要影响。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3)生产资本的构成是生产过程中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