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1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布罗奇迹 2024/5/18 文件大小:2.0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设计 】是由【布罗奇迹】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4页例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课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二、学情分析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学生是有经验的,能够列式解答。教科书在编排时,充分考能到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基础,介绍画维恩图,最后还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解答,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要求。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过程与方法: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质疑:为什么只有6个人,刚才玩抢椅子的有3人,玩手心手背的有4人,3+4不是等于7么?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生回答。是这样吗?我不信,我们用事实来证明一下看谁对,谁是智慧的人?3、请刚才玩抢椅子游戏的三位同学站到这个呼啦圈中,请玩手心手背的4位同学站在另一个呼啦圈中。(预设情境:会有1位同学两边跑)究竟要怎样站?你们自己想办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预设情境:出现一位学生站在交叉的位置)他为什么站在这里?(预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说出因为他既参加了手心手背的游戏又参加了抢椅子的游戏,和只参加手心手背的游戏、只参加抢椅子的游戏)二、自主探究1、哦,原来3+4等于6啊!(板书)(设计意图:再次产生矛盾冲突)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位同学既参加了抢椅子游戏又参加了手心手背游戏。(板书:既...…又.......)减去的1是这个学生给重复算了一次。(板书:3+4-1=6)谁能说一说3指的是什么,4指的是什么,1又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3指的是玩抢椅子的游戏的人,4指的是玩手心手背的人,1指的是既玩抢椅子游戏又玩手心手背的游戏,这个人重复了1次,所以要减1)生说一说,谁能照样子再说一说。2、让我们把这个数学两圈的信息放在黑板上吧,左、右两边的圈分别是什么圈?分别在两个圈中贴上自己的姓名。3、你们太厉害了,你们和一位叫韦恩的科学家一样牛,这个图以前就是他创造的叫韦恩图,现在我们叫他集合图(板书课题),可惜呀如果是你们先创造的就可以以你们的名字命名了,所以生活中一定要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而且要敢于发明创造!4、根据集合图你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2+1+3=6)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含义?2指的是什么?1指的是什么?3指的是什么?(2指的是只玩抢椅子的游戏的人,3指的是只玩手心手背游戏的人,1是既玩抢椅子游戏又玩手心手背游戏的人)引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知识---集合。三、交流展示1、敢用你们发现的知识来解决我为你们准备的问题吗?出示例1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④⑤⑥⑦⑧⑨??④⑾⑿⒀⒁⒂??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小组合作要求:(填序号)()参加踢毽的学生参加跳绳的学生列算式(设计意图:提出重复部分超过1人的解决的办法)小组成果汇报。四、同步练****1、擦亮你们的双眼,我们接着来观察!(1)荣获“语文之星”的有()人,荣获“数学之星”的有()人。(2)既荣获“语文之星”又荣获“数学之星”的有()人。(3)上光荣榜的一共有()人。2、提高题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3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回顾梳理: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作业布置:练****二十三第1、4题。板书设计集合玩抢椅子的学生玩手心手背的学生()教学反思:本节课整体来说还是有亮点和可取之处,无论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是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部有了明显的提升。其次看课堂教学中对课标的把握以及目标的解读上,教材中并没有给“重复”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如何运用集合的思想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体会和感知这一概念的意义,进而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确实有点难度,而且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不好把握。于是我对例题及目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事实证明,通过游戏的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例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但这节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比较单一,这方面还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