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emi干扰的测量.doc

格式:doc   大小:39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emi干扰的测量.doc

上传人:fwang2 2024/5/19 文件大小:3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emi干扰的测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emi干扰的测量 】是由【fwang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emi干扰的测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92024干扰的测量:虽然传导干扰并不要求屏蔽室,但实际上各个实验室都用的是全屏蔽房间。这样使电源与地线有更大的电容,实际增加了传导高频部分(共模)通过的难度。3线时,由于电源与地线距离很近,电容很大,原理上EMI更难通过一些。但同样因为很近,可以采取一些两线没法采取的方法,如前面加两粒小的Y电容,可以把高频部分(共模)很好的短路掉,又容易通过,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又有弊。我们以第一种情况来分析。问:如何看待输入的大电解电容,等效图中用黄线是代表交流短路吗?还有为什么把它与右边的回路短开,难到杂讯不会从电容的回路消耗一部分吗?答:交流短路,右边的回路断开是因为变压器的电感比较大,杂散电容比较小,信号能通过的部分比起地线和大电解几乎可以忽略。杂讯从大电容走的会比地线的小一点点,由于电容ESR,ESL的存在。22024复****一下干扰源,这个干扰源是最根本的干扰源,差模,共模,辐射都是由它产生动力。共模EMI交流等效电路。C1的大小与漏极连接的面积跟正比,布板时减小漏极的面积是个好方法。漏极加个散热片接源极可减少EMI高频和辐射。C2是变压器初次级的杂散电容,夹层绕法C2会很大,可能需要加屏蔽,C3是次级与地的等效电容,C2,C3一般远远大于C1,所以C3是主要的共模电流流通路径。32024这个电容是时实在在存在的,不是等效的,但面积S除PCB线外,还包括漏极引脚对地的投影面积,变压器对地面积等效一部分(等效的大小与变压器的屏蔽处理有关)。C3可以理解成PCB铜薄部分对地的面积形成的电容,其计算也是一样的。52024变压器对地的问题:问:很多情况下,会把散热器接地,那么不是增加C1和C3的值了么?答:散热器是接初级的源极,既干扰电压的地线,C1,C3的地是测试地,它是铁板连接到大地的,不是一会事,这个你可能没到过EMI测试实验室看过,看过就不会有疑问了。问:我指的是,有些电源会把散热器接大地,也就是和机壳接在一起,这样会有什么影响?答:如果不采取其他措施,EMI会变差了。问:如果增加法拉第屏蔽的话,应该可以消除一些影响吧。俺的确没有去过EMI实验室,而且没见过任何测试EMI的设备,呜呜~答:确实这样,漏极和散热片之间应该加一个屏蔽层,接到MOS源极,有的IC,如PI的TOP,散热片是源极,就很容易处理。问:三线输入时,直接把地线和次级的输出地接在一起如何?我是指对抑制共模干扰是不是更好、更有利于EMC通过52024答:很安全啊。如果没有其他要求。是这样,第三跟线与测量时的大地是连在一起的,加第三跟线以后,电源与地的距离是零了,即C3没有了,C1也加大了,所以共模电流会加大,既EMI升高,共模电流的回流主要靠C4Y电容。解决方法是从第三跟线加两个小Y电容到L,N线,使小Y电容与LISN的50欧姆检测电阻并联。这样初次级Y电容没处理完的共模电流回从小Y电容分流,避免其全部流过50欧姆电阻。图我就不画了。不要忘了EMI是高频信号,静地是个相对的概念。“静地”是我自己的定义,非标准叫法。次级地之所以安静是因为Y电容的存在,如果Y电容不存在,或性能不好,次级就不是静地了。从上面图上可看到,Y电容不是理想的,它有ESL,所以高频时性能就下降了,而共模干扰恰恰是高频信号。所以次级在高频时就不是静地了,大面积铺地就加大了电容。还有一个原因:如果次级是信号线,实际上加大次级地(大面积铺地)是很好的:减小辐射,提高EMS的能力。但开关电源里面是大的脉冲电流,大面积铺地(不知你的加大地是不是这个意思)容易造成地线电流从多个回路流。产生辐射,另外辐射的磁通通过大的共模电流回路(电源,屏蔽地,LISN,电源),有感应出共模电流。??如果是单纯的脑干结构的地线,加大一些或加焊锡增厚,当然可以减小ESR,ESL(高频起主要作用的是ESL),是对EMI有帮助的。但我说的不是这种情况:你没见我说的是“不问青红皂白吗”?不要断章取义,否则解释起来很费劲。62024问:在做等效時必须考虑输出二极管上的波形,这样才能解释二极管接在正端和负端的区别。答:一般AC/DC都是较低的电压输出,输出二极管的电压变化相对于初级开关管的变化来说是比较小的,所以在做等效时只考虑初级的D-S端的电压源,我的帖子里面也说了干扰源有两个,另一个就是次级的二极管电压变化。同样也可以画出次级干扰源的等效电路,这样做时把初级干扰源短路掉,最终的干扰是这两个干扰源引起的干扰的叠加。初级的干扰源由于电压变化大,对整个EMI的影响是主要的,包括各个频段,特别是7-10MHz间,次级的变化小,引起的干扰一般很小,主要集中在20-27MHz的频段,也就是二极管反向恢复的震荡频率,我们在次级加RC的主要目的就是抑制这个震荡。Y电容的作用:从次级到初级地线提供一个低阻抗回路,使流向地再通过LISN回来的电流直接短路掉,但由于Y电容非完全理想,次级各部分间也存在阻抗,所以不可能全部回来。还是有一部分流到地。82024共模电感的作用:增加共模电流部分的阻抗,减小共模电流。变压器屏蔽的作用:把流向次级再到地的电流短路掉,让它直接回到初级地线。一般电源功率较大时,这几项措施要共同使用。测量两线干扰不平衡的原因:1)两线的阻抗不平衡2)空间干扰。解决方法是在前面加X电容,并且X电容的位置要靠近初级电源进线。当然如果干扰是直接耦合到进线上,这是X电容也没有作用,要改PCB布板。82024??Y电容的接法:无私奉献:半匝饶法: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