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二讲 技术、文化与跨文化传播.ppt

格式:ppt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二讲 技术、文化与跨文化传播.ppt

上传人:cdsqbyl 2015/5/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二讲 技术、文化与跨文化传播.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二讲
技术、文化与跨文化传播
一、技术的社会影响与文化本质
二、信息技术与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引子之一:
技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基本和关键的推动力。
由于以传播技术变革为基本推动力的全球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今天的世界正面临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并使现代社会明显体现出经济支配一切、资本支配一切的特征。
尤为突出的是,技术发展不仅影响了全球范围内信息流动的方向、数量和结构乃至各个文化的影响力,也改变着每一个个体的信息接受环境,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体系,培育和塑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引子之二:
技术的发展始终在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扫除着“物理障碍”。1803年,当美国人造出第一艘蒸汽船的时候,拿破仑就预言:“这项发明能够改变世界的面貌”。
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世界日益处于技术的同步影响之下,由技术把握的理性逻辑和物质秩序,已经深度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存在、运行和变迁。“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的事实,使得人们再也无法将自己局限于本文化、本民族的狭小圈子,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人类文化的传播环境,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依存程度,这必然会对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思考产生重大的影响。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技术的社会影响与文化本质
技术从未独立于它所赖以发展的文化。今天,它构成了其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技术与文化:
文化不仅是技术产生的源泉,同时也是技术活动的过程及结果。
作为社会文化积累的重要结果之一,技术在塑造人类社会文化的同时,也始终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的分析:
马克思通过技术史的事实,证明了18世纪的任何发明很少是属于某一个人的,从而表明是社会群体共同造就了某种技术的出现。
马克思十分重视社会交往对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析说:“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当交往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域都必须单另进行;一些纯粹偶然的事件,例如蛮族的入侵,甚至是通常的战争,都足以使一个具有发达生产力和有高度需求的国家处于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的境地。”
马克思引用了腓尼基人的例子:由于被亚历山大征服以及继之而来的衰落,腓尼基人的大部分发明都失传了。总之,“只有在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技术发明的三大社会影响
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William Ogburn)在堪称经典的《发明和发现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Invention and Discovery)一书中概括:
散布性(dispersion),表明了技术发明的多重影响;
连续性(ession),不同发明的影响会汇集在一起发生更大的作用;
集中性(convegence),指明了技术发明所派生的链条式的社会影响。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观点:
人类一直致力于改进对于周围信息的接受能力,同时也在设法提高自身传播信息的能力、速度和便利性,这就使技术特别是传播技术成为文化模式的决定性因素。
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任何一种技术,只要它是人类身体、存在、思想的任何延伸,它就是“媒介”。“媒介”的延伸影响了人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新的文化经验,最终必然会对历史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从蔡伦造纸到古登堡的印刷机,从莫尔斯电码(Morse Code)到微软视窗(windows),技术不通地沟通和扩散各类信息,技术构成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和人类存在的“神经系统”,必然对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产生着持续的影响。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化是技术发展的“遗传基因”
技术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期待等,决定了技术乃至文化本身的命运。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有好奇心的文化,有工匠传统的文化,以及有实干精神和精益求精态度的文化,对技术的发展往往有强健的需要。
相比人文传统深远的文化而言,以科学理性见长的文化对技术发展的需要也往往比较强烈。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观点:
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观点,尤其是视技术为“奇技***巧”的技术观长期阻碍着技术发明和创新,这也是造成近代中国以来落后西方的主要原因。
李约瑟:中国儒家思想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基本上是消极和负面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