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导论
考核内容: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具体内容:
1、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性
2、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
3、对外贸易政策
4、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约为( )
A. 30% B. 50% C. 70% D. 90%
二、几个重要的概念:
1、对外贸易额 2001年单选题
2001年
( ) p5
 b. 对外贸易量 c. 进出口总额  量
出口按照离岸价格统计;进口按照到岸价格统计-2004年单选题
2004年
( )p5
A. FAS B. FOB C. CIF D. CFR
2、对外贸易量 2002年单选题
2002年
( )p5
3、总贸易体系
4、专门贸易体系 2003年和2005年单选题
2003
2. 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 p6
A. 海关结关 B. 货物通过国境 C. 交纳税费 D. 订立合同
2005
,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p6
   
5、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2002年单选题
2002年
,对第三国而言是( )p6
6、贸易差额 2003年单选题
2003年
1. 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 ) p8
A. 国际收支逆差 B. 国际收支顺差 C. 对外贸易逆差 D. 对外贸易顺差
7、对外贸易系数 2003;2004;2005年单选题
2003年
年,美国的进出口额约 2 万亿美元, GDP 约为 10 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 ) p9
% % % %
2004年
,中国进出口总额为8千亿美元,中国当年GDP为11万亿元人民币,因此,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约为( )p9
A. 20% B. 40% C. 60% D. 80%
2005年
,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为13万亿人民币,,因此,中国的外贸系数约为( )p9
%  % %  %
第二章国际分工
考核内容:
一、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001年单选题
2001年
( ) p14
  b. 资本流动   d. 上层建筑
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3、资本流动,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力量
4、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二、国际分工学说评介
1、
核心思想: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他们都可以使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尚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
2、 2003 2004分别单选题和多选题 2005 多选题
2003年单选题
5. 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 ) p19
A. 绝对成本低的商品 B. 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 比较成本低的商品 D. 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32. 根据下表所列数据,正确的选项有( ) p19
 
生产每吨小麦的成本
( 劳动人数/ 年)
生产每万米布匹的成本
( 劳动人数/ 年)
中国
2
2
美国
1
2
A. 美国的小麦生产有绝对优势
B. 美国的小麦生产有相对优势
C. 美国的布匹生产有绝对优势
D. 美国的布匹生产有相对优势
E. 美国的布匹生产与小麦生产都没有相对优势
2004年单选题
( )p19
·斯密 ·
2004年多选题
,正确的选项有( )p19
生产每吨小麦的成本(劳动人数/年) 生产每万米布匹的成本(劳动人数/年)
甲国 2 2
乙国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