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案
科右前旗归流河小学
学科: 科研
年级: 六年一班
姓名: 李广
课程表
星期
课节
节次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
2
3
4
研学
5
6
7
教学进度计划
2015年8月24日——2015年12月31日
授课教师
科目
周次
时间
授课内容
课时
备注
1
8月24日—8月28日
2
8月31日—9月4日
第一课
3
9月7日—9月11日
4
9月14日—9月18日
第二课
5
9月21日—9月25日
6
9月28日—10月2日
第三课
7
10月5日—10月9日
8
10月12日—10月16日
第四课
9
10月19日—10月24日
10
10月26日—10月30日
第五课
授课教师
科目
周次
时间
授课内容
课时
备注
11
11月2日—11月6日
12
11月9日—11月13日
第六课
13
11月16日—11月20日
14
11月23日—11月27日
第七课
15
11月30日—12月4日
16
12月7日—12月11日
第八课
17
12月14日—12月18日
18
12月21日—12月25日
19
12月28日—12月31日
20
课题一: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根茎和叶养分
教学反思:学生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课题二:室内装饰品的设计和制作(1)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欣赏不同的环境设计作品后学生通过亲手制作室内装饰品,提高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能力,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
隐形目标: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认识艺术和生活化的关系。变废为宝,充分利用材料,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如何发现身边材料的可利用性。
教学难点:不同材料的特性,如何发挥它们的特性,使作品呈现巧妙构思。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问: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能找到多少这样的东西:点状、线状、面状的?
这些材料有什么特性?
出示课题。
板书: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二、导入
用平时学生顺手就扔的各种饮料瓶子吸引他们注意力,导入新课。
三、发展阶段
实例演示讲解
废光盘的金属质感和它本身具有的规则圆形,和红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