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强夯地基处理工程
施
工
技
术
方
案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2013年1月
、规范
**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
略
、
场地位于XX厂区内,地形总体平缓,~。地貌单元属长江漫滩。0A层,杂填土(Qml):杂色,主要由碎砖、石块和少量粘土组成,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匀,堆填时间约10~15年。
0B 层,杂填土(钢渣)(Qml):杂色,夹粘性土和块状钢铁废料,土质不均匀,稳定性较差,堆填时间约10~15年。
0C层,杂填土(粉煤灰)(Qml):灰色,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匀,堆填时间约10~15年。
1B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l):灰黄色~灰色,含有机质及少许腐植质。流塑,局部软塑。高压缩性。
1C层,粉质粘土(Q4al):灰色~深灰色,含有机质,夹粉土、粉砂薄层。软塑,局部可塑。高压缩性。
1D层,粉质粘土(Q4al):灰色,含有机质,混有少量粉土、粉砂。可塑,局部软塑。中偏高压缩性。
1D1层,粉土(Q4al):灰色,含有机质,夹粘性土薄层,中密,湿。中压缩性。
1E层,粉质粘土(Q4al):灰色~深灰色,含有机质,可塑,局部软塑。中偏高压缩性。
1F层,粉砂(Q4al):灰色~青灰色,含云母,以石英、长石为主,局部为粉土,底部夹少量砾石,砾石粒径2~5cm,含量10%~15%,密实,饱和。中压缩性。
4A层,强风化砂质泥岩(K):棕红色,局部为砂岩,白垩系上统浦口组,裂隙发育,取芯率60%,标贯击数大于50击,岩芯呈碎块状,敲击易碎,岩体破碎,遇水易软化,属极软岩。
4B层,中风化砂质泥岩(K):棕红色,局部为砂岩,白垩系上统浦口组,裂隙较发育,取芯率70~80%,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或柱状,遇水易软化,属软~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土层承载力特征值综合确定一览表表1
层号
抗剪强度计算
标贯击数查表
物理指标查表
推荐承载
力特征值
CK
φK
fak
NK
fak
w
e
Il
Es1-2
fak
fak
(kPa)
(度)
(kPa)
(击)
(kPa)
(%)
(MPa)
(kPa)
(kPa)
1B
55
60
60
1C
60
110
95
90
1D
75
160
105
110
1D1
*
*
110
160
130
1E
70
190
110
110
1F
85
190
160
4A
400
注:表中带“*”为经验值。
0A层杂填土,主要由碎砖、石块和少量粘土组成,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匀;
0B 层钢渣,夹粘性土和块状钢铁废料,土质不均匀,稳定性较差;
0C层粉煤灰,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匀。三层杂填土堆填时间均约10~15年,工程性质差。
1B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局部软塑,普遍分布,承载力特征值fak=60kPa,工程性质差。
1C粉质粘土,软塑,局部可塑,普遍分布,承载力特征值fak=90kPa,工程性质较差。
综上地质情况,结合设计技术要求,本次地基处理建议先小能量夯实,初步使表层松散填土密实后能够满足大型机械设备行走,再进行大能量强夯,保证单点夯能和总夯击能量的技术要求。
强夯工艺参数一览表
夯击遍数
夯点形式
夯点布置
形式
夯击能量
夯点间距
夯击击数
第一遍
主夯点
正方形
*
15~18击
第二遍
次夯点
正方形
*
15~18击
第三遍
插夯点
三角形
*
15~18击
第四遍
满夯
搭结
搭结30公分